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在中国,提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即使180年过去了,给我们民族留下的烙印依然深刻而清晰。

1840年的8月29日,英国"东方远征军"兵临中国南京城下,正如马克思所说:"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以武力逼迫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给予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其中片面最惠国待遇可以说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特权的核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片面最惠国待遇那些事。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图

一、 什么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孔夫子谆谆教诲到:"不学礼,无以立。"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特别符合互惠原则,就类似于最惠国待遇,但这是需要实力的。

1、 关于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最初是源于欧洲重商主义时代的市场扩张需要而产生,最初的最惠国待遇条款出现在1641年荷兰与葡萄牙所签订的一份互惠性商约之中。不久,在1654年英国与瑞典所签订的条约中也出现了这一条款。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贸易的繁荣,这种条款在十八世纪中叶以来的欧洲各国签订的商约中相当普遍,"是作为补救重商主义及殖民地专利政策之彼此交困影响的。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间平等互惠之常用的办法"。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商务、航海方面给予另一国的权利应不低于该国给予任何第三国所享有的权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注意是相互而不是单方面的。今天的WTO就强调所有成员国之间都应无条件给于最惠国待遇,所有成员都必须相互给予对等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2、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

19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最惠国待遇也随之引进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国际关系实践中。不过,由于中外关系的不平等,最惠国待遇在中外关系中的应用不同于它在欧美国家相互间的应用。西方列强要求在中国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

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具有片面性和不平等性。我们称之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强盗逻辑下没有道理可讲,你的东西必须给我,我的则还是我的!简直是赤裸裸的抢劫。

二、英国是最早在清朝时期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

最惠国待遇条款首先规定于1843年10月8日订立的中英《南京条约》附约,即《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也被称为《虎门条约》。 该约第八款为:

"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 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 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 设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但英人及各国均不得借有此 条,任意妄有请求,以昭信守。"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分析这一条款, 我们可以看出:

  • 1、该款仅仅规定了中国向英国开放的通商港口, 而并不规定英国向中国开放的通商港口,甚至没有规定或保留中国要求英国向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权利,所以它是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最惠国待遇在近代中国的最早约定。
  • 2、如果说此前中英关于最惠国的交涉只是限定于新开通商口岸的范围。但至此,提出这一要求时英国认识到,随着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体制被打破,其他国家也必定会向中国要求条约特权。所以在条约中,英国明确了:"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的内容,这里用了一个概念模糊难以界定的"新恩"字眼, 这就不仅仅局限于通商了,而是把所有列强在华取得的所有新的特权,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等,都通通看作是"新恩",要求分享。英国当时居于各国对华贸易的首位,签订这一条款可以防止其它国家在同中国的关系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从而维护英国在列强对华关系中的领导地位。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殖民扩张时代的英国海军

作为老牌的殖民国家,英国人用巧妙而又恶劣的手段在不知不觉间将片面最惠国待遇无限制地推向极致,可谓老谋深算。以至于英国人菲利浦·约瑟夫在《列强对华外交》一书中,将片面最惠国待遇视为"在条约中具有最深远的后果并成为外国人在华享有一切让与权的主要根据的条款",这一条款对其后的中国历史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裂变

当然,西方列强所期待的特权最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体均沾"需要有更多国家的参与才有实际意义。美国、法国等国的介入使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在华实行成为事实。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成指数级的增长。

1、美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南京条约》给英国以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一系列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处于比任何国家更 有利的地位。这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在华商人的羡慕,他们力图在对华贸易上取得与英国商人同等的地位。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中国海域上的外国兵船

为了保护美国在华贸易,美国海军派加尼率东印度舰队前往中国,《南京条约》签订后,他向清朝两广总督祁贡表示:

"我渴望帝国政府关注美国的商业利益,切盼考虑美国贸易的重要性,使美国人在贸易方面 与享受优惠待遇的他国商人处于平等地位。"

在美国在华商人的督促下,1843年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向对华交涉全权代表顾盛下达了赴 华使团的第一任务:

"使美国船只和货物按照英国商人享受的同样优惠条件进入这些口岸。"

顾盛到达中国东南沿海后,利用清政府对外国使节进京的恐惧心理,多次以进京相恫吓,逼迫清政府答应美国的订约要求。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凯莱布·顾盛

清政府为了维护所谓的天朝上国的威严,对外为了笼络各国,特别是清政府在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上一向以一视同仁而自诩。于是,1844年7月3日,中美双方达成了《望厦条约》,它是中美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区别于《南京条约》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战争条约,其形成有赖于"一体均沾"的原则。这个条约共有34条,除割地赔款外,把中英条约的基本内容都收纳在内。条约第二款规定:

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规定册例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美国在利益均沾的名义下,取得了英国已获得的各种权益。由于对其适用范围没有加以界定,美国在华官员和其他人利用清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无知,对之任意加以解释,许多方面更超出了英国原先获得的权益,从而给了美国政府和在华美国人以极大行动便利。美国就此轻易地从中国获得了最惠国待遇权。

2、 法国等国紧随其后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美国成为继英国之后在华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第二个国家。更严重的是,在华利益分享成了一种定式。

其它列强如同饿狼闻到了肉味,纷至沓来,根据国际惯例竞相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订立的中法《黄埔条约》,1847年3月订立的中国与瑞典、挪威的条约基本上都是中美《望厦条约》的翻版。此后俄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 日本等列强纷纷向清政府要求享有最惠国待遇,并且都取得了最惠国待遇及其它特权。由此形成的中国近代史上贻害无穷的广泛的片面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像一条条沉重的锁链,牢牢的捆住中国这个东方巨人,一个独立的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从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四、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1、片面最惠国待遇对近代中国的危害

片面最惠国待遇使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屈辱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没有平等地享受它所给予缔约方的相应的各项优惠待遇。仅供一方享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极为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仅仅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向中国倾销商品、进行经济掠夺,扩大各自在华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权的有效工具。这种不平等的最惠国待遇对中国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 01、从经济上说,中国如果想提高关税收入,就会受协定关税的限制。如果中国或主动或被动地给某一国以某种优惠,列强均可一体均沾。一国获得的权益能同时为其它列强所共享,这种共享刺激了列强的相互勾结,促使它们去夺取更多特权。由于一项权益为众多的列强共享,又使得列强获得的权益被置于一个牢固的基础上,通过这种方式,列强就牢牢地把清政府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开埠后的上海

  • 02、 从政治上说,最惠国待遇使列强有利均沾,利益相关。不管列强相互之间有多少矛盾,在攫取中国权益的时候则一致对华。最惠国待遇同列强在华获取的其它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的结合,严重加深了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交谈判的广东布政使黄恩彤当时曾说列强"在西洋则不无蛮触之争,在中国则隐有辅车之势"。不平等条约的最惠国待遇使列强结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无论在哪一方面要收回一点点权益,都必须同所有有约列强达成协议。而列强各自具体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交换条件。这使得中国在收回某一项权益的同时,反而会因此丧失更多权益。这又使中国的外交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弱国没有话语权

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力。依据主体不同,话语权分为:个人话语权、群体话语权、国际话语权等等。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影响力。在世界舞台上,各国追逐的就是国际话语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

"世界政治犹如一盘三维棋局,要想赢得这盘棋局就得同时在水平和垂直空间里落子"。

在他看来,三维棋局的上层棋盘是传统的国家间军事较量,中层棋盘是经济力量的角逐,下层棋盘则是国家间的软实力比拼。

军事较量、经济角逐、软实力比拼逐渐以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形式出现。谁掌握了国际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和发言权。 可见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高低的体现。显然,鸦片战争之际的中国,因为没有实力,是没有话语权的。

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既是以英美为首的酉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结果,也是腐败的清政府弱国没有话语权的必然。英国经过产业革命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而清政府依旧沉迷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无视自身政治体制的僵化、武器装备的落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封闭。而这三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缺乏向外发展的欲望和冲动。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清政府这种全方位的落后,使得落后就要挨打成为一种必然,中国被迫走上了从属于西方、充当西方大国附庸的苦难道路。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

近代中国国力衰弱,许多条约都是在帝国主义大炮的威逼下签定的。更有甚者,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你只有签字的权利,没有说话的权利;你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多么狂妄的叫嚣,弱者,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何谈话语权!中华民族由此揭开了痛苦的反思和寻求复兴的梦想。

片面最惠国待遇裂变的灾难,是清朝丧失话语权背后弱者注定的败局

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

写在最后的话

学史明智, 鉴古知今。《南京条约》的签订,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权,距今已过去一个半多世纪了。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今中国这片广裹而多难的大地上,回响的再也不是失败的哀怨和忧伤,我们已经跨过了屈辱的过去,进入了复兴繁荣的当代。挑战仍然存在,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华大地定会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