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得到回答,出自禮貌,應該給予點贊,你說是不是?

用戶3953081686006


當然,我最近發現了很多提問者是職業提問人。他們不需要關注回答的內容,只要有人寫他們就完成任務或掙到錢了。這群人提問都是瞎編的,嚴重違背社會公德和道德底線,破壞公序良俗的敗人品問題。你細點頭像會發現他們只有提問沒有關注,他們只是一群頭條渣子。一般我不回答這種沒用的問題,或大罵一通完事。沒功夫跟他們胡址,浪費時間和精力。

望各位朋友善心不餵狗,好文留給當用之人。


返鄉歸來


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提問得到回答,出於禮貌給予點贊,我覺得還是對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是這樣理解的。如果我提了問題,別人回答了,我感覺是對我的一種尊重,不管他的觀點與我是否相同,各抒己見,我覺得沒毛病。

提了問題,既然有人來回答,這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回答的人對我的問題是有一定的瞭解和認知的,觀點上大多數人他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並且對這個問題有著較深的見解,她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我願意聆聽,我也願意接受,如果錯的我不採納,如果對的我向他學習。


提了問題,有人來回答,這說明,人家和我願意在一起學習和探討,並且能夠回答我提的問題還是一種友好的溝通,朋友這樣做,我很開心,我覺得我們是在一個層次上對問題有著的共同認知,他也是頭腦非常敏捷的人,對問題有主見,能說出自己的觀點,證明他還是個能力比較大的人,有思想。

所以說,朋友回答了我的問題,我很感謝,我給他點贊,我覺得這樣做是應該的,因為我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我更覺得這也是人和人感情交流的一種好的形式,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禮尚往來的一種美好傳承。


而且讚美也是給予對方一種尊重,也說明對朋友也是一種比較喜歡的表現,更是禮貌,還是一種鼓勵。所以當我提了問題,朋友回答了,我會堅持這樣做給他點贊,同時我更會關注朋友的。

如有同意我的觀點,就請關注我,為我點個贊吧,謝謝啦!

孫女士的生活


【傳媒社交類話題】

其實每個參與問答的人都各有書單。比如,昨天是世界地球日,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地球人都知道,不讀書不可取,但讀書的書單呢?今天一大早,就見兩大列一一先是朋友圈裡的上世紀的一百本書。再,受教育部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研製併發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指導目錄》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其中小學110種、初中100種、高中90種。

在紙質盛行甚至經常發生洛陽紙貴現象的時候,我與先父通信,足有百封以上,經常問及身世,他竟寫來自傳⋯⋯其中就有一份書單一一文尾最末句“(廣大的失學的青年們呦!此文同時是貢獻給你們的!)”是指先父李又然回國後在幫助失學青年補習功課,學生之一的慈溪籍青年柴沫(原名厲全起),先於李又然到延安,陝北公學畢業後在毛澤東處任內收發。柴沫還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速記稿翻譯後的第一稿校訂者。

不僅是一書單,也是讀書方法一一題目稱作《至少讀活書》,活書是什麼意思呢?活書就是聯繫生活實際而絕不脫離生活讀死書死讀書一一文中頭一句“太純潔了、太勇敢了而⋯⋯的愛友之外”的刪節號,應該是指因“春地”畫會事正在獄中的艾青,恰在彼時獄中的江豐寫信委託李又然,由李又然寫信向魯迅借書;李又然自己也送書給獄中的艾青、江豐。李又然(李又燃)、艾青(莪伽)、江豐(介福)致魯迅信後均得到先生親筆回覆。

李又然:《至少讀活書》

音樂、詩和一個因為太純潔了、太勇敢了而⋯⋯的愛友之外,我所最愛的是讀書。

假如近幾年中,沒有遇到思想和生活上的偉大的指導者們——羅曼·羅蘭,列寧,甘地,貝多芬⋯⋯——與從自修得來些自以為好的讀書的方法,生在這步步碰得著書呆子的中國的我,能不也成一個書呆子?

因為希望年青的弟妹們大家愛讀書,更希望他們能讀書——不為書和書商所讀,不做它們的奴隸,總之,不成書呆子,我就急想對大家說些讀書的方法。

中學時期是求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時期。我便先和在中學裡的弟妹們說起。

先問,中學同學們應該讀什麼書?

當我們在中擁擠著的街上走,有時,我們會突然淒涼地感到自己孤獨。但是,倘使我們覺得有被我們崇拜著熱愛著的偉大者或偉大者們和我們在一起,我們就不會感到孤獨了——縱然是在黑暗中悽風慘雨中獨自走著,獨自走著那很可懷疑的路。

所以,中學同學們應該多讀偉大者們——列寧,羅曼·羅蘭,高爾基,拜倫,雪萊,貝多芬,米蓋朗琪羅(Michelanlo)⋯⋯——的傳記,並且對他們給以最崇高的敬仰!

又,中學同學們應該多多旅行——偏愛多走那“很可懷疑的路”!但在這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中,只活到中學時代的年齡吧,人就已經不能自由發展了:你能如心像意地去登名山跨大海嗎?沒有法子!所以,中學同學們只好多讀遊記了,像讀傳記一樣熱烈!

(拜倫,愛親的中學同學們,他在與你們同年齡時,他愛讀的也就是傳記和遊記)。

次問,應該怎樣讀。——這就進入本文的中心問題,即讀書方法問題了。

讀通了一本充滿著Originality的書,如尼采的“Zarathutra這樣說”,許多許多的平凡的書就不必讀,所以中學同學們應選擇幾本永遠有生命的大作精“讀”。

但是,“窮一經不足以知經”,“ 許多許多的⋯⋯書還是應該⋯⋯應該翻翻的,”應該“看”的。

又,當我們看“書”,尤其是“讀”書時,工具的書是越多越好:我們的書桌上,枕旁,袋中,必須不缺少《辭源》,《新文化辭書》,《世界語字典》,好的《外國語字典》,《地圖》⋯⋯以備隨時“查”考。

所以讀書的方法:

一,選擇書和將書分成三種——即上面說過的讀的看的與查的三種。

二,讀書不要強記;怕忘了時在書上做符號就是了——在重要處劃上線,再在卷首或卷尾的白紙上將其頁數記出,將其最重要最重要的一句或一語也記出,以便日後檢閱。但線不宜劃得太多:太多反而混亂不清了。

又,遇有必須牢牢記住的教訓——如馬克思的“破壞是最大的建設”,普魯東的“財產,這是盜竊”,蕭伯納的“朋友最好,可以久遠的往還,父母兄弟都不是由自己自由選擇的,所以非離開不可(見卷三一期《現代》中魯迅的《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就抄在長方形的硬紙片上,詳細記明出處。這種硬紙片,等到積集多了的時候就拿來分門別類,可以一查就查到了。

三,不應當急功近利地捧住與理解力還隔著太大的距離的書硬讀。

但是,拿起一本書來不大同情或不大有興味時,這時,應該試一試繼續讀下去,因為有些書要等到完全讀完後,方能完全懂,有些書一讀就懂,往往就因為已讀了那讀時不大能懂的書了,有些書今年讀明年才能豁然貫通,有些書我們自己以為不大懂,其實我們已懂了些什麼了⋯⋯總之,有時要用勉強的工夫,要相信“百事頭難”。

四,如果在電車中,在散課休息時間⋯⋯也不肯不讀書,則只應讀那些輕鬆的,簡短的,明快的東西,如日報上的文藝副刊,期刊中補白,泰戈爾的《飛鳥集》和自己的或同學的硬紙片(上面說過的硬紙片)之類,因為——

五,嚴肅的,巨大的著作,如《資本論》等,是必須在安靜的環境中去讀的,是必須集中了注意力去讀的!

六,不要機械地定下工作時間表,如規定2至3時讀歷史,3至4時讀地理⋯⋯要是今天讀歷史實在太有興趣了,那麼今天地理就不必讀了。

七,休息是必要的!——這是說,當我們做倦了這件工作,我們就換那件工作做,比如,寫文章寫倦了,就出去散散步,散步中有益思索和觀察,或與同學談談天,覺得不再倦了時就回來,再寫那篇尚未結束的文章,或者寫出思索、觀察與談天中的所得。

(這是羅曼·羅蘭的休息法。)

八,讀書最忌的是瑣瑣碎碎地只注意到一字一句而忘了全體。更可嘆的是,又只看到這一“字”一“句”而不能將這一字一句所想喚起的事物的本身活活顯在眼前!

比如說,當我們看到、聽到或想到一個海字,我們總不應當只看到一個海“字”,總應當“感”到一個“海”,——在腦中眼前活洶湧起一個“海”來!

(這是要有最崇高的氣質,最偉大的信仰,最誠實最飛躍的生活⋯⋯才能做到的!同學們!我竭力希求著大家深沉地體驗去——這絕不是浮滑者流所能夢想到!)

好了,中學同學們,我們應該讀活的書——大自然,海,社會,人生,孩子們的心⋯⋯至少,我們應該死書活讀,讀活死書!

(廣大的失學的青年們呦!此文同時是貢獻給你們的!)

1933年於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