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開發開放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向世界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掀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
伴隨著浦東開發開放的春潮,僅僅過了兩個月,國務院批准成立我國第一個保稅區——位於浦東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橫空出世,這是中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一經設立,就是開放度最高、自由貿易的功能性最強的保稅區。從保稅區到綜合保稅區,到上海自貿試驗區時代,再到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後的保稅區域時代,這塊區域加大開放、探索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陳彥峰說,從設立之初,外高橋就是一個追逐“自由”的保稅區。“當年,關於保稅區如何命名,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故事。”原來,“保稅區”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名詞,而國際通行最多被使用的稱謂是“Free Trade Zone”也就是自由貿易區。當時,從中央給的政策來看,可以歸納為“三個自由”:貿易自由、貨幣自由和貨物進出自由。
在1990年,“三個自由”的歸納算是很膽大的,對照這“三個自由”,外高橋開發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貿易自由。這是對當時非常嚴格的貿易管制的一個重要突破,尤其是打破了僅在生產型企業的招商引資,同樣在貿易和服務貿易方面招商引資有所突破。因此權衡下來,外高橋認為還是用自由貿易區比較好。這樣的翻譯從對外宣傳、與國際接軌等方面都有利,很容易讓人接受,畢竟自由貿易區才是國際上通行的。
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贊同把保稅區翻譯成Free Trade Zone。他說:“保稅區,世界上沒有這樣叫的,只有保稅倉庫,如果用保稅區,就是Bonded Zone,外國人看不懂。”於是,英文名就這樣定下來了。一直到2013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外高橋設立,Free Trade Zone這個英文名終於名實相符了。
作為我國第一個,同時也是面積最大的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一共有8個出入大門,其中日京路3號門和基隆路2號門是最早建成的。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門”是連通內外兩個空間的通道,“打開大門”是一種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文化精神。90年代,外高橋保稅區的門一頭連著廣闊無限的國際市場,一頭連著快速崛起的國內市場,不僅是世界看向中國的窗口,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前沿。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成立。經過一個月的晝夜奮戰終於完成了外高橋保稅區2號門的改建工作。新建成的外高橋保稅區2號門,一改傳統的框架構造,採取了完全開放式的設計理念,向世界彰顯了“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決心和承諾。
2013年,在全球經貿局勢暗潮洶湧時,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率先試點“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這是對外商投資准入正面清單管理模式的顛覆式改革,也是中國自主開放的重要探索,大幅提高了外商投資的規範性和透明度,彰顯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力度。
2013年10月1日,第一版負面清單正式對外公佈,拉開了中國外商投資備案制改革的序幕。歷經5次修訂升級,負面清單的長度由190項大幅縮減至37項,持續推動著各領域全方位對外更開放。如今,這項起源於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已經隨著《外商投資法》的正式生效,從地方的創新探索上升為國家的制度安排。
陳彥峰說,一直以來,保稅區域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上萬家外資企業集聚發展,這些外資企業為保稅區域做出了顯著貢獻。30年來,保稅區誕生了諸多全國第一,包括: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企業,全國第一個保稅物流園區,全國第一個保稅港區,全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全國第一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2018年,保稅區域平均每一天企業經營總收入60億元/天,相當於一座金茂大廈的造價,每一天進出口額29億元/天,相當於3艘中國最大油輪“凱桂號”所載原油的價值;每天稅收總額5億元/天,可以修建近一公里的地鐵。
“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構建精準服務網絡,打造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是保稅區30年來發展的一條經驗。”陳彥峰說,保稅區不斷完善具有保稅區域特色的“三位一體”企業服務機制,推出行政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外國人服務“單一窗口”、人力資源遠程服務等創新服務舉措,持續加強政企合作,構建起了保稅區域精準服務網絡。
在中央及市、區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保稅區域培育發展了一批新功能、新業態,包括總部經濟、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融資租賃、跨境電商、全球維修檢測、平行進口汽車、對外文化貿易等,區域功能業態日益拓展豐富。“總的來看,制度功能創新激發了市場活力,為保稅區域質量、效率和動力加快變革提供了重要契機,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區域,不僅屬於上海,它的成長、發展,將伴隨著時代的前進步伐,走向世界。“未來,我們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四個放在”和浦東“三個在於”的定位要求,緊緊圍繞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奮力將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打造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王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