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鼓勵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其實這可能是個陷阱?

只有當大災大難來臨時,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在2020年大概會被從年初印證到年終。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截斷了人類狂飆多年的發展之路,全世界都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低速運行,全世界都在憂心醫療物資和糧食材料供應,全世界都在權衡著何時才能讓生活重新開啟。

此間,儲備充足、生活有序、獨自泰然的國人終於從荒唐的全球搶購亂象中窺見了一點端倪——曾經西方國家鼓勵我們發展第三產業原來是如此大一個陷阱,幸好我們沒有掉進去!

西方國家鼓勵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其實這可能是個陷阱?

西方為什麼推崇第三產業繁榮經濟論

西方經濟學認為第三產業繁榮即意味著國家發展活躍,經濟健康度更好。在很長時間內,他們不斷鼓勵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向他們看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也確實有諸多國家都採納了這種模式,促成了表面上的經濟繁榮和活躍。

西方強推“第三產業繁榮經濟論”的出發點可分為內因和外因:

內因是西方主流始終保持著冷戰思維,強調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難以擺脫傲慢和自負的本性,強推經濟和政治模式已經成了他們的一種慣性;

外因在於西方的第三產業發展由來已久,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極強的掌控能力。這種先發的優勢和成功的推廣已經形成了籠罩性的影響力,西方國家甚至可以通過本國經濟決策主導世界風向,必要時,他們還可以以經濟為武器,對其他國家實施經濟打擊和資本收割。

通俗來講:用了我的辦法,就是我養的羊,我種的韭菜。

西方國家鼓勵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其實這可能是個陷阱?

第三產業至上陷阱,西方挖了多年大坑,終究埋了自己

縱觀世界各國經濟現狀看不難發現,西方的第三產業至上理論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鐵律,反而存在著巨大威脅——第三產業繁榮,一二產業廢弛的國家,經濟和社會其實都無比脆弱,這一次的新冠病毒的爆發就是最好的佐證。

發達國家在產業升級中自動剔除了利潤低、勞動密集的醫藥、電子等行業,主要依靠服務業提供就業。高資本運營的第三產業誠然給整個社會供了血,但當各疫情蔓延,醫療資源飛速佔盡時,醫護和民眾卻發現自詡的發達國家竟然連防護的口罩、隔離服和救命的藥品都無法自產,只能靠政府到產地高價競價搶購,甚至出現各國互相劫掠物資的狀況。

由此可見,無法保證生命安全時,社會穩定便開始岌岌可危。

西方國家鼓勵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其實這可能是個陷阱?

當各國封城令下後,人們又發現禁足在家的不止是人,還有給服務業續命的流動資金。短短一兩個月的社會隔離足以讓服務業大崩,資金鍊斷裂的企業只能靠政府補貼續命,政府只能靠大筆發債、印鈔維繼一二,降薪、裁員火速蔓延,多國失業率直線飆升,瞬時達到歷史新高。諾米諾骨牌倒了一塊,經濟也變得岌岌可危。

事實證明,災難來臨時,非生存必要的行業佔比有多大,經濟的累贅就有多重。將第三產業作經濟支柱無疑是個巨大的經濟悖論,西方國家挖了多年大坑,不會想到有一天埋葬的是自己。

西方國家鼓勵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其實這可能是個陷阱?

關於三大產業劃分,我國有不同意見

西方經濟學衡量國家經濟的最高指標是GDP,而貢獻一個國家GDP的是三大產業。

按照西方標準,三大產業劃分如下:

一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

二工業,包括生產、製造、礦業、加工、能源、建築、醫藥等行業;

三服務業,前兩個產業不覆蓋的行業都歸屬於第三產業,包括物流倉儲、餐飲旅遊、教育、金融、文娛、通訊、IT以及一切與服務相關行業。

西方國家鼓勵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其實這可能是個陷阱?

對於這種劃分方式,我國多數學者不認同!根據行業特性和行業連帶關係,我國學者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進行了重新劃分:

第二產業除了原有的生產製造行業,還包括對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大、為主要工業服務的行業,如物流倉儲、批發零售等;

社會運行的必要公共行業,如警務、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文旅、房地產、金融保險、社會福利甚至軍事服務等;以及通訊、IT業。

其餘的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

總的來看,這種新的劃分方式顛覆了西方模式,將原有的第三產業進行了切割,一切圍繞工業、服務基礎民生、維持社會正常運行的必要行業都劃分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則更像一些為人們的生活錦上添花的附加產業。

西方國家鼓勵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其實這可能是個陷阱?

中、美、印產業格局橫向對比,看懂誰落了水,誰上了岸

按照西方的劃分方式,第三產業無疑涉及範圍最廣,資金流動最靈活,提供就業崗位最多。因而基礎有保證的情況下,發達的西方國家第三產業欣欣向榮,資金和人員會不斷從第一二產業流向第三產業。

我們以全世界資金和人口體量最大的三個國家——美國、中國、印度來做個對比,看看誰上了岸,誰落了水。

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產業國家——世界第一的美國。美國第一產業的GDP佔比只有1.2%左右,第二產業佔比徘徊在20%上下,其餘的近80%都被服務業擠佔。美國農業高度機械農場化,就業人數極少,盈虧波動很大,第二產業規模數量有限,幾乎所有資金和從業者都集中在第三產業。可以說第三產業遭遇風險衝擊,對於美國經濟的打擊是致命的。

與中國最有對比性的國家——人口與我國相近的印度。印度第一產業佔比約在17%,第二產業約18%,其餘的65%左右都是服務業。

印度高度發達的第三產業創造的資金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第二產業極弱,農業佔比雖高,但底層貧困人口尚有許多食不果腹,生活極其艱難。新冠疫情來臨使得幾億印度窮困人口失業,很快要在飢餓與染病中間掙扎抉擇,社會動盪可想而知,因此印度面臨著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西方國家鼓勵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其實這可能是個陷阱?

中國的三大產業比例分別是9.3%,43.3%,47.4%,農業比重穩定減少,工業佔比較大,第三產業處於浮動增長過程。

這樣的結構使得中國基礎堅實,食品供應充足;腰部較為穩定,龐大的工業從業者可生產充足的實體物資;而一二產業從業者的可觀收入又足以供養第三產業,合理的比例在應對災難和經濟衝擊時有突出優勢。

可以預見在疫情社會解封、生產逐步恢復後,中國經濟會受外部影響衰減,但整體穩定性不會動搖。

第三產業如同多彩的花園,美麗、繁華、賞心悅目,唯一不足是脆弱,沒有基層土壤,再美麗的花也都是曇花一現,難於長久,不堪風雨打擊。

魯迅說: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這次災難確實擊碎了無數空言,漏出諸多無情的事實

我們要從中學會理智、謹慎、科學地看待理論,放棄一步登天、空中樓閣的幻想,不受蠱惑,始終保持客觀,始終腳踏實地,始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不落陷阱,在危機中生存,在穩定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