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當閩江遇上萊茵河……

東南網4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 通訊員 唐宜)在德國,有近2萬閩籍僑胞。海外疫情暴發後,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一方面組織旅德閩籍僑胞抱團取暖、攜手互助,另一方面還與浙江、江蘇等兄弟省市的僑團聯合組建“德國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致力於幫助在德華僑華人及德國當地民眾共同抗“疫”。

幫扶同胞雪中送炭

4月17日,當發現銀行賬戶收到的500歐元救助款時,90後德國閩籍留學生何凡的眼睛溼潤了,這筆資金可以讓她毫無後顧之憂地度過一段居家時光。

何凡是福清人,在德國留學已兩年,以往懂事的她都是通過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生活開支。自從德國停課、停工後,她只能選擇留在學校的學生宿舍裡,因為住校的生活成本相對低一些。

“宅宿舍一段時間,我在經濟上出現了困難,幸好此時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伸出了援助之手。”透過另一位在德閩籍留學生,何凡認識了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副會長廖之沛,並將自己的困難告訴了他。

廖之沛告訴何凡,“德國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自3月份成立以來,便不斷地得到來自中國各地政府、機構、企業和個人的捐助,為此委員會將拿出受捐贈的12萬歐元,救助有困難的留學生和僑胞。廖之沛讓何凡將相關資料傳來彙總、審核,想不到提交資料不過兩個星期,補助金就到位了,這讓小姑娘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暖意。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當閩江遇上萊茵河……

廖之沛收到了國內捐贈的3000枚口罩,他隨即與志願者組的義工王位聯繫,請他幫忙一起分裝、打包、派送,並將其中一部分發放給北威州波恩的養老院。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裡,來自長樂的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義工李英也成為了許多閩籍僑胞的“送炭”人。“這個季節是德國各種過敏高發季節,在防疫期間,過敏體質人群該注意什麼?”“氣溶膠是不是隻有咳嗽和打噴嚏才會傳染?”“在公園裡散步,會不會有被傳染的風險?”……自從福建省衛健委、省僑聯等部門組建了旅德閩籍僑胞醫療諮詢微信群以來,李英便成為了“低頭族”。

由於時差原因,醫療諮詢微信群裡旅德僑胞們白天的留言,到了晚上福建省級醫院專家進場解答時,早已堆積如山。為了不遺漏每一個僑胞的問題,也方便專家們閱讀,李英負責每天梳理所有的提問和解答,然後再發布到群裡。群友們說,她的每一份“答卷”就像“百科全書”,讓有需求的僑胞可以按圖索驥。

對於這項重複、繁瑣的工作,李英並不認為辛苦。她說,從3月15日建群以來,省內專家們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堅持北京時間每天下午6時至晚上9時,為旅德僑胞在線問診,給許多不知所措的僑胞帶來了心靈的慰藉,而她只是為家鄉親人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近段時間,每一個有留學生的家庭都充滿了焦慮與憂愁。不久前,德國時間深夜11時,一位德國留學生的媽媽從上海發來一條救助信息,她的孩子所在學校內有一名他國學生被確診新冠肺炎,輕症期德國並無任何治療舉措,孩子們又缺醫少藥,這讓家長們心急如焚。

得知這一訊息,廖之沛與“德國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的其他僑領行動起來。由於發生地是在德國巴符州,屬於中國駐德國法蘭克福總領館所轄,他們立即把了解到的情況轉給法蘭克福總領館。緊接著,總領館聯繫事件學校及當地衛生部門瞭解情況,並敦促妥善處理。最後,學校同意讓學生每個人單間隔離,避免交叉感染,當地衛生部門也安排了病毒檢測排查。廖之沛等人也安排附近的志願者給學生們送去了食品、口罩等物資,讓身在異鄉的學子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情。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團結互助的傳統,在此次疫情期間,各大海外僑團上傳下達、提供防控信息,解決僑胞實際困難,彼此之間也互學互鑑,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廖之沛告訴記者,為了攜手應對疫情,3月中旬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與浙江、江蘇等兄弟省市僑團聯手組建了全德唯一的僑胞抗疫聯盟——“德國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並設置了15個職能組,包括應急組、國內聯繫組、醫療專家組、志願者組等,各僑團、僑領通過職能分工共同開展僑胞防疫互助工作,援助的範圍也從僑胞擴展至了德國普通民眾。

風雨相濟共待春暖

4月15日,德國時間上午9時,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會長董安帶領三四位閩籍僑胞,從黑森州驅車80公里趕往萊法州,將50箱、10萬枚外科醫用口罩捐贈給萊法州一線醫務人員。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當閩江遇上萊茵河……

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將50箱、10萬枚外科醫用口罩捐贈給德國萊法州。

1989年,福建省與萊法州締結為友好省州。30多年來,兩地在經貿、文化、教育、環保、人才培訓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而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正是其中的一條紐帶。

近段時間,由於各州抗疫物資紛紛告急,萊法州政府連線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希望獲得援助,董安隨即委託親友從國內採購了一批口罩。當看到一箱箱用中德文字書寫著“中德守望共待春暖花開”的包裹時,前來接收捐贈的萊法州國務秘書Heike Raab激動地說:“這次援助,見證了我們與福建的關係多麼密切!”

疫情發生後,整合資源、採購物資成為董安做的第一件事。為此,1月底,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的閩籍僑胞們通過愛心募捐的方式集資善款,統一採購了一批批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運回國內,支持家鄉抗疫。3月初,當德國疫情嚴重時,家鄉親人沒有忘記他們,一份份抗疫物資跨海而來。“目前,我們已收到來自福建涉僑部門、民間社團四批次醫療物資,這大大緩解了旅德鄉親們的需求,也讓我們有了餘力幫扶萊法州。”董安說。

無獨有偶,4月15日11時,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副會長廖之沛與其他兄弟省市僑團負責人,也到達德國科隆大學醫院,代表“德國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捐贈了3萬枚口罩,這是該院首次收到大規模的社會捐贈。科隆大學醫院負責人Geldner動情地說,這批來自中國的口罩大大緩解了醫院的防疫壓力,由衷感謝中國僑胞的這份善舉。

在科隆大學醫院接收醫療物資的第二天,廖之沛又收到了國內捐贈的3000枚口罩,他隨即與志願者組的義工王位聯繫,請他幫忙一起分裝、打包、派送,並將其中一部分發放給北威州波恩的兩家養老院。

“位於萊茵河畔的波恩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居住著許多年長的德國老人,他們是此次防抗疫情的弱勢群體。”作為一名資深的留德醫學博士,王位對德國社區防疫工作頗為關注,每一次只要接收到國內捐贈的口罩,廖之沛就會詢問他“德國社區哪裡需要口罩,請幫忙聯繫一下”,時間久了王位便漸漸成為了協助廖之沛分發醫療物資的義工。

“患難見真情,看到旅德僑胞團結互助、風雨相濟,還協助所在國積極抗疫,德國民眾都在感嘆華人華僑的團結,也被深深感動。”在運送口罩等醫療物資的過程中,王位最深的感觸是,從德國政府部門、到地方機構、再到普通社區,無論走到哪裡,他都能感受到來自德國民眾的理解與支持,戴口罩已成為不少德國民眾的共識。

“疫情發生了,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每一個人都是命運共同體。自‘德國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成立以來,我們就開始收集整理德國相對缺乏的物資清單,幫助德國各界抗疫提供貨源信息。”身為物資供應組負責人,廖之沛同樣告訴記者,在防疫物資普遍緊缺的時候,他們之所以能夠有餘力援助其他德國民眾,是因為他們背靠祖國有底氣。

據統計,截至目前,“德國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共接收到國內各省市捐贈的中藥方3800人份、口罩226800個、核酸測試盒2000套等,源源不斷的援助物資既滿足了旅德僑胞自身需求,也一定程度緩解了德國物資相對缺乏地區、機構、人群的燃眉之急。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祖國發給“德國僑胞防疫工作委員會”的一批捐助物資上,以中德雙語印著這句德國諺語,意為儘管身處不同地域,但彼此守望相助的情誼不變。“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多年來中德民眾彼此交流來往、互動合作,結下了深厚友誼,相信這場疫情終會過去,我們共待春暖花開時。”廖之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