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的愤怒和血泪,挽救不了联想

来源:可来专栏/商贾行记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谣言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被大肆讹传,并演变成“真相”,混淆视听。

看着自己的联想,被有心之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接连抹黑,退居二线的柳传志却只能通过公开信来为自己的初心辩白。

这是多么荒唐!

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在功成身退之后,却还要为了别人编织的罪名,来站在公众面前喊冤。本来只是商业活动之间的正常投票,被冠以“卖国”的罪名之后,柳传志即使不出来也不行了。

如果不辩白,任凭舆论的演绎,联想或许真的会被讹传成打击华为,支持美国高通的幕后黑手;如果辩白,依然有人会说,联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在自身发展和国家利益之间,选择了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高通。

自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让很多人可以自主地表达心中的想法,也让很多“鱼目”混入了“珍珠”行列。

尽管从当前看来,联想遇到了转型发展的很多困难,可并不意味着代表了引领国内PC业务走向世界的联想,可以被人任意抹黑和践踏。

所以74岁的柳传志选择再次站在公众面前,为两年前5G编码标准投票事件申辩。

柳传志的愤怒和血泪,挽救不了联想


柳传志(图片来源:网络)

5G投票的真相

辞去联想集团所有职务后的7年,柳传志很少直接过问联想集团事务。

不过,这一次,他选择了重新“出山”,誓死保卫一手创立的联想荣誉。1984年成立以来的联想,从民族品牌遭遇眼前最大的品牌危机,因5G投票门陷入“爱国”的争议之中。

那么2016年的5G投票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据联想集团副总裁黄莹公开表述,整个投票过程:在3GPP组织的5GeMBB方案第一轮投票的时候,联想集团基于自身前期技术和专利储备,选择了LDPC技术方案。在第二轮投票时,综合考虑国家整体产业合作、创新与发展,坚决选择了联想之前没有太多技术积累的Polar码方案。这些就是事实的真相(即第一轮没有投给华为,第二轮投给了华为)。

这里所说的3GPP是一个国际组织,成员包括通信行业绝大部分的公司。我们现在说的5G,它所有技术标准就是3GPP通过会议讨论和投票决定的。各个公司会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大家投票,获得支持最多的方案,会被确认为标准。具体可供5G选择的编码只有3种,分别是LDPC、Polar和Turbo2.0

LDPC技术代表:包括高通在内的一些美国企业。

Polar技术的代表:包括华为在内的一些中国企业。

Turbo2.0技术代表: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的企业。

对此,任正非,马云、刘永好、周鸿祎、李彦宏等人,也先后发声,力挺柳传志。

在5G首个标准即将落定的关键节点,肇事者利用两年前的旧事,试图挑拨联想和华为的关系,难怪柳传志会说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

愤怒过后,柳传志的心中其实还有难以言说的“血泪”。

柳传志的愤怒和血泪,挽救不了联想


任正非(图片来源:网络)

柳传志的报国热血

出生在红色家庭,军校毕业,相比同时期发家的企业家,柳传志曾被外媒形容“衔着红色银勺子出生”。他身上的家国情怀是负担,也是骄傲。

但他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弄潮儿,见证了中国30年来的经济腾飞,也成就了联想这个中国崛起之路上最精彩的商业故事。他一手培养了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陈绍鹏等一众“门徒”,而这些人在当今的商业江湖中均已独挡一面。追溯这其中的故事,要从柳传志最初创业开始说起。

1984年,被称之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这一年,张瑞敏、柳传志、王石、李经纬、潘宁、牟其中等人纷纷创业,成为商海第一代的弄潮儿。

而柳传志带领的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这一年,柳传志已经40岁了。

在其他人看来,这样的年纪创业已经很晚了,可柳传志不以为然。这个偏执的金牛座男人坚定地位认为:“偏执也就是对目标的执着!”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性,人的因素最关键,人的考察难度最大,选择人要看前脸,也要看后脑勺,就是说要看他在你面前做了什么,也要看他在你背后做了什么。”

出于这种思想,柳传志制定了著名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但是“建班子和定战略,谁前谁后,这个真的是要视你自己企业的具体状况而论。”柳传志说,“很多小公司和饭馆一样,真的无所谓要建班子。只要商业模式能够明确定下来,而且很适应,一个人说了就算,效率我相信没准比有班子还高呢!”后来这套理论成为联想30多年来的管理精髓。

柳传志的愤怒和血泪,挽救不了联想


联想大厦(图片来源:网络)

夜空中最亮的星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自1997年起,联想一直蝉联中国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占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三成份额。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联想几乎成为中国PC产业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北京海淀区总部,灯火通明的联想大厦,更成为了夜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勇于创新,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包括了研制成功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开发出可一键上网的个人电脑,并于2003年,推出完全创新的关联应用技术,从而确立了联想在3G时代的的重要地位。

在保持现有核心业务增长的基础上,联想还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新兴业务包括信息产业服务,信息服务、服务器、手持设备等。

2004年,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中的第一家中国企业,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中国整个社会是不是要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说不清。但企业,我坚定不移的认为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而这个核心价值观未必是中国传统的模式,它要适合一个国际企业。”柳传志认为,不断壮大的联想不光要做中国的,还要成为世界的。

为了推进国际化进程,2003年4月,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对外宣布启用集团新标识“Lenovo”,用Lenovo代替原有的英文标识Legend,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

两年之后,联想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迈出了国际化最重要的一步,这两家有着相同梦想的公司在联想的名下携起手来,标志着新联想的诞生。

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又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随之而来的是,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

柳传志的愤怒和血泪,挽救不了联想


联想集团市值(图片来源:同花顺)

转型的“辛酸泪”

可过度发展品牌业务,忽视自助芯片研发的联想,却在手机业务中接连败下阵来。扶不起的手机业务,已经成为联想光鲜履历上的一块疮疤。不光是同一时期的华为,就连后起之秀小米也在手机业务逐渐把联想甩在身后。如今,柳传志的“孩子”不再为人称道,而是被人随意揉捏。

甚至在5月4日,恒生指数发布公告称,自6月4日起,联想集团将被从恒生指数50只成份股中剔除,由石药集团取而代之,这已经是联想第二次被踢出恒生指数成分股。

反观其他科技企业,截止到5月18日,百度市值为975亿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5033亿美元,腾讯市值达到39117亿港元。而联想集团的市值,却只有亿港元。

成者王侯,败者寇。第一代创业者在掉队的联想面前,也只能几度哽咽。

联想究竟怎么了?

或许正如柳传志的一句话:“一个公司办得好不好,人们通常主要看业绩,但我认为好坏的真正标准是最高层有没有裂痕。高层如果有裂痕,外面好都是假相,都不能长久;高层如果没有裂痕,那么就可以不紧不慢的来调整,整个公司即使业绩不好,也问题不大。”

其实,联想之所以掉队,早在2005年就埋下了伏笔。

2005年,主导联想集团完成对IBM的PC业务并购的杨元庆,正式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当年,原戴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威廉·J·阿梅里奥接任联想CEO,杨元庆试图建立“一套班子、一套人马”,由阿梅里奥负责渠道、营销,刘军负责供应链,贺志强负责研发。

然而,这一体系随着刘军2006年离职,以及阿梅里奥与杨元庆的战略分歧而破裂,2008财年是杨元庆治下联想集团史上首次亏损年,这直接导致了柳传志的二次“出山”。


查看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