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在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古代玉器中,有一件彌足珍貴的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這件古玉在傳世數量稀少的晉代玉器中被譽為“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高等級玉器精品。

那麼問題來了,“鮮卑頭”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這件晉代玉器又有著怎樣的與眾不同之處?為什麼會被譽為稀世之珍?這件神奇的古玉又能傳遞給我們怎樣的歷史信息?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走近這件晉代玉器精品,從一個側面去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人文風貌,並一起去體會那個滄海橫流的風雲時代對玉器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所謂“鮮卑頭”,是古代胡語中帶鉤或帶扣的音譯,是當時社會對帶扣或帶鉤的一種流行稱謂,在眾多史籍中都有記載。

在《楚辭》即有“小腰秀頸若鮮卑只”之句,對此古人有過專門的註釋:“鮮卑,袞帶頭也。”

而“袞帶”就是以採畫織成的腰帶,是古代帝王及公侯的禮服“袞服”或“袞衣”的一部分,其帶端的扣件就是袞帶頭。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這種在今天被我們統稱為“帶扣”的袞帶頭還有很多別稱,如師比、犀比、犀毗等等,根據唐代學者司馬貞的說法,這些名稱都源自“鮮卑”一詞的近音字。

這件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其材質採用了優質的新疆和田白玉,玉質細膩溫潤、瑩潔可人,雖然沒有皮色特徵,但是從玉質上判斷,應為新疆和田玉籽料無疑。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這件古玉通體透雕著一條蜿蜒蜷曲的蟠龍,龍形呈長首,長角,彎頸,軀身蟠曲,滿飾鱗紋,細尾下卷,四肢各三爪。

龍身上還鑽有二十餘處不透之細小孔洞,原本為鑲嵌各種寶石之用,雖然年代久遠寶石已全部脫失,但是我們不難想像這件羊脂白玉帶扣當年鑲滿寶石後的雍容華貴之美。

同時,器邊框還有小孔若干,是當時與袞帶縫綴之用。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更重要的是,這件珍貴的白玉帶扣在器背兩側居然還鐫刻有銘文兩行,共計四十六字,內容為:“庚午,御府造白玉袞帶鮮卑頭,其年十二月丙辰就,用工七百”和“將臣範許、奉車都尉臣程涇、令奉車都尉關內侯臣張餘”。

其中的“御府”是當時的專門服務皇家的御用制器作坊,結合這件玉器製作精良、用料考究且佈局造型華美,加之玉器上出現了詳細的銘文記錄,將這些歷史信息綜合分析可以得出結論,這件白玉帶扣毫無疑問是晉代皇室用具。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綜上所述,這件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主要特徵有以下幾點:

首先,玉質出眾。

我們知道,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始,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開拓了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從而使新彊和田玉原料大量進入中原。

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國家政治上的分裂,以致爭戰頻繁、交通阻塞,西域的玉料來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接導致了玉器製作從漢代的治玉巔峰跌落下來,出現了數量少、品種少、工藝簡單的低谷現象。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中國玉器的發展在這一時期陷入了低潮,這也解釋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傳世玉器稀少的原因。

但是這件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卻使用了當時極難獲得的優質新彊和田玉籽料,這一方面說明中國玉器發展在這一時期雖然受到嚴重的影響,但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則表明在當時的各個政權中存在專門的玉作機構以製造專供皇室使用的玉器,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器生產依然受到相當的重視。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其次,工藝精湛。

這件玉器採了透雕手法,整個龍形雄渾矯健,作俯首攀爬造型,龍身扭曲成波浪形,細尾分支,捲曲下垂。

與一般張牙舞爪的龍紋相比,這種俯首的造型並不多見。龍頸腹部排列整齊的鱗紋,腰部為細格紋,尾、鰭、爪則以長陰線條表現紋理,龍眼內凹,閉嘴扣齒,五官琢刻精細,線條委婉流暢,工藝奇巧精湛,屬西晉時期難得的玉器佳作,反映了當時治玉工藝的傑出成就,堪稱晉代玉器的代表之作。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最後,信息量巨大。

這件玉器背面罕見地鐫刻了共計四十六字的銘文,記載了包括玉器的製作年代、製作機構、器物名稱、製作工時和監造官員姓名等重要的歷史信息。

這些罕見的銘文向我們傳遞了重要的歷史信息,為後人研究晉代玉器提供了詳盡的歷史資料,在目前所見的古代玉器中極為罕見,從而使這件玉器更顯得彌足珍貴。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從銘文中可以得知,這件鮮卑頭“用功七百”,即耗費了700個工時製成。

所謂的“功”是指一個勞力一天的工作量,說明如果由一個工匠來製作,這件鮮卑頭需要七百天才能完成。

同時根據銘文提示,該件玉器是由當時的“御府”監製。據《晉書武帝紀》載:“戊辰,下詔大弘儉約,出御府珠玉玩好之物,頒賜王公,以下各有差”,表明御府還收藏有御用的珠玉玩好。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魏晉南北朝時期包括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各朝代,即從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到北朝陳後主禎明三年(公元589年)的360餘年的歷史時期。

這一歷史時期由於朝代更換頻繁、戰事不斷、政治分裂、經濟蕭條等原因,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低潮時期。

這一時期的玉器數量大大減少,工藝水平降低,新的玉器類型和品種不多,很多玉器僅是繼承了漢代遺風。

由於戰爭不斷,玉料來源十分有限,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器材料中質地純潤的白玉極為罕見,大部分玉器使用青玉、青白玉的玉料,此外還有瑪瑙、琥珀、滑石、綠松石等玉料來補充玉材。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器的工藝不但沒有發展,反而在逐步衰退,工藝上承襲漢制,大部分的玉器製作簡略樸素,工藝上主要有片形、圓雕、鏤雕三種,只有個別的精細。

魏晉南北朝玉器發展低迷主要原因有四點:

首先,三國曹魏朝廷禁止厚葬,漢代佔據玉器重要部分的喪葬用玉在這一時期受到限制;

其次,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連綿不絕,交通受阻,用於製作玉器的原料十分有限,因此出現了大量的滑石和其他玉種替代;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同時,魏晉時期玄學之風盛行,貴族士大夫突破了傳統禮教的束縛,放達人生,因而玉禮器的製作銳減;

最後,道教求仙的思想受到推崇,人們競相以“食玉”來尋求長生,很多珍貴的玉料都被碾磨成末。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玉文化的衰落是必不可免的。

從晉代白玉龍紋鮮卑頭談魏晉南北朝玉器

正是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戰亂紛起和政權更替頻繁,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玉文化的發展受到了抑制,從漢代玉器的輝煌期進入到了玉器發展的低潮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玉器以裝飾玉、實用賞玩玉為主,但是無論玉器質量還是數量都轉入低谷,中國玉器從此開始告別“王玉”時代,並最終逐漸走進了商品流通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