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成功秘诀

他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的掌门人。

他是世界瞩目的慈善家,捐款超过80亿元。

他是首位获得企业界奥斯卡奖—“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的华人。

他就是中国著名企业家,福耀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

曹德旺的成功秘诀

这个小时候一天只能吃汤汤水水两顿简餐的少年,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少年,用40年的时间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成为享誉世界著名企业家的,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 ?

以下为阅读曹德旺写的自传《心若菩提》几点体会。

一:以善结缘 福报自然来。

1973年,曹德旺在莆田的大洋农场做果苗技术员,一个月40元的收入。

这一年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一个炎热的夏天,他在农场马路一口井边休息,一个约50岁的中年男子风尘仆仆,穿着普通,向他讨一口井水喝,曹德旺却去屋里倒了一大杯热水给人,因为夏天的井水太冷,口渴的人喝了容易生病。

然后他了解到这个人已经走了一天的路,去他的目的地还要走三天,曹德旺就留人住了下来,并且晚上做了饭给人吃,第二天帮助拦了一个车送人走。

就是这个人在1973年春节的前夕,送钱送肉到曹德旺的家里,并且邀请曹德旺到他那里做果木销售工作,原来这个人是一个农场的负责人。

结果第一年,曹德旺就拿到了1万元,以后连续两年他赚了3万多,想想在1976年,人们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一月,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曹德旺的成功秘诀

二:优秀的企业家总是想方法给,不是想方法拿。

1997年春,亚洲发生因泰铢贬值崩盘,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于泰国,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最后受传染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受到冲击也最为严重,很多印尼企业破产,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几乎让这个国家处于瘫痪的边缘。

当时ASAHI(日本生产浮法玻璃公司)在印尼的仓库小,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玻璃不好卖,几乎销不动,加上印尼的气候湿度大,玻璃不易存放。

所以印尼 ASAHI的日本总经理亲自福州来找曹德旺,希望能帮助到他。

曹德旺向印尼 ASAHI的日本总经理当下就表达了:”人皆有困难的时候,企业也是这样,所以,企业之间帮来帮去是应该的。”

决定每个月买一船的玻璃,大概4000吨左右,占了福耀当时用量的80%90%,至于价格,参考中国市场的现价。

当下日本人“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举着酒杯,恭恭敬敬地向曹德旺敬酒,“曹总,感谢您!”

后来亚洲经济回暖,浮法玻璃又开始供不应求,有时今天谈好的价格,隔夜就又上涨了,市场也一直在上涨,但是那段时间, ASAHI每月一艘船向曹德旺保证供货,始终没有涨价。

一直到一年以后,玻璃价格几乎都翻了一番了,印尼ASAHI才通知,直说道歉,不好意思要涨价。

曹德旺是这样说“你要记住,从产业链的理论上讲,上下游企业,是买卖关系,但也是分工不同,绝对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的。要想让福耀公司健康发展,不仅是需要我们自己产品客户端用户的繁荣,更是需要我们产品供应商的发达。”

在别人危机时,不趁人之危赚钱,而是从全局角度考虑,从帮助他人角度考虑,从生态共赢的角度考虑。

曹德旺的成功秘诀

三:想要长期利益,首先要放弃眼前利益。

2008年国家一再强调淘汰落后产能与结构调整。

曹德旺认为企业家要紧跟政府政策走,既然国家提出要关,并且当时建筑玻璃生产线没有前途,富耀建筑用浮法玻璃效益较差,6条线均处在成本线上下。

基于这一考虑,曹德旺决定应该先下手带个头,作出了今年准备关掉4条建筑级浮法线的决定。

但是他们在之前股改时有一个对赌条款,这个条款中大股东承诺股改后连续三年,每年增长30%,如不能实现,大股东每10股要追送1股。

当时公司其他人建议,今年如果不关停浮法,不提减值准备,稍微调整一下就能安全地履行承诺,否则估计要追送7000万股,按今天的市值,人民币有22亿元左右。

曹德旺说“作为大股东,我首先考虑的是关闭这些工厂选在什么时间点,最符合公司的利益。”“保护大股东的利益,要建立在公司利益优先的基础上,必须要首先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大股东应该要去履行他的承诺。这是人格问题。一个人若失去人格,永远也补不回来,那会终身抱憾。”

所以最终经过精密测算与反复研究,最后,在集团管理层的反对声中,曹德旺坚持作出关停的决定。

其实当时经过测算,全面完成股改承诺,第三年应完成利润的确差距不大,有3-5千万的差距。这一差距,在一个百亿营业额的企业里,运用技术手段,稍作调整,的确可以过关,如将应提折旧项目延后一些,将产成品从库存调入销售,将应收账款加大一些等,都可以解决。

虽然这些可以做得毫无痕迹。

但是曹德旺却认为:人在做,天在看。

曹德旺的成功秘诀

这些动作都是违背人格与道德的,一旦做了,那是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如日月同在,永不能消除。(由此也想到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教训,我想瑞幸的创始人如果看到这本书,他会怎么思考的)

曹德旺认为他作为董事长,在职工面前的权威性必将大打折扣,最糟糕的还在后面,让这些公司纯洁的年轻人,亲自参与这样的“运作”,亲眼目睹人性的贪婪,对他们的成长,对集团的永续经营,都是硬伤。

所以最终22亿元人民币没能买到曹德旺的人格,没有向22亿元的巨额利益屈膝。

牺牲眼前的利益,去换取未来更长远的利益,这种抉择往往极为痛苦。

因为眼前的利益,所有人都能看到,长远的利益却很难看到。

看曹德旺的40年创业之路,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你看到的都是他的“利他”思维,也正是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最后的“利己”结果,这也是曹德旺如此成功的最基本秘诀吧。

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都是一个极致的利他者,总是想方设法给别人,不是想方设法的拿。

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都应该拥有“多结善缘,极致利他”的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