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拖沓,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东北南丁格尔


  • 孩子写作业拖沓,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以上问题,归根到底,反映的是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习惯问题。 学习习惯不好,究其原因,有孩子自己的,比如先天性格使然;但更多的是与家长的引导和家庭环境气氛等影响有关。

有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

那么,既然前期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该如何带领孩子克服这个缺点和毛病,进而培养起好习惯呢?只能在家长的引导下慢慢矫正,也许这是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不能着急。切忌每天进行大段的说教,更不能用强制的手段逼迫孩子,否则不仅作用不大,反而容易使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那么怎么做才是有效的手段呢?

  •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尽量把引起孩子分心的一些因素去掉。比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家长过多的打扰,能让他专心于学习。试想,如果孩子做作业,旁边父母看电视,这时候孩子必然会分心,精力难以集中;更别说父母搞其他娱乐活动,那孩子就更不会去安心写作业了。
  • 其次家长做孩子的“同道者”,与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做出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比如跟孩子约定,每天晚饭后妈妈读书,爸爸工作,孩子写作业,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家长能够专心致志读书工作,不仅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浓厚而安静的学习氛围,而且家长的“示范效应”巨大。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也许还会拖沓,还会做小动作,但是当他抬头看看父母,父母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慢慢的就会有所约束。
  • 这种约束不是说教,没有强制,但却是最好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孩子的放松自己的毛病慢慢会有所收敛,习惯会慢慢改变。俗话说,一天改变一点点,一天进步一点点,久而久之,孩子的毛病就会慢慢地克服,于无形中,养成好的习惯。
  • 父母的行动胜过万语千言的说教。同时需要注意——
  •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要插手太多。可以规定在父母读书工作的时候,孩子写作业,有一个家庭共同的时间表;但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意识,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任务,至于写得好与不好,家长可以偶尔提出建议,但不能时时监督,更不能包办代替。
  • 如果一段时间写不好,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让老师提出批评。因为老师的话更有分量。这样三方面齐抓共管,孩子的坏习惯就会慢慢矫正,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才能最终养成。
  • 我的建议对正在为教育孩子迷茫的你有帮助吗?欢迎在下面留言讨论哦!

我是李lin


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常有的表现,家有“蜗牛”的父母一般都是多催促,“快一点,快一点”成为口头禅,殊不知,反而使得孩子动作更慢,更严重。要想孩子改善注意力,有两个方法:

1.多陪孩子玩。在玩耍中孩子的脑神经得到发育,注意力自然提高。

2.多鼓励,少批评。鼓励能让孩子身心放松,自信提高,注意力会相应提高。“蜗牛”的孩子需要被允许。

最后,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话,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别贻误治疗时间。





心理咨询师鱼儿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同样的难题,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很难集中,特别是在上小学以后,听课和写作业的时候小动作太多,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最为明显,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父母又该如何引导教育?

先来了解一下注意力到底是什么?

孩子的注意力并不仅仅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坐得住、静得下来”。事实上,人的智力构成有五个基本因素,而注意力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因此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注意力是一种人为的意向活动。它虽然不像认知力那样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但它又和各种认知活动紧密相关,同时起着主导的作用。

众多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总是和注意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注意,人们才可以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去感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如果没有注意,人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失去控制,因为自己的各种智力因素,比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得不到注意力的支持,也就没有了支撑下去的动力。

由此可见,注意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而注意力又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注意”,能够成为古老而又永恒话题的原因。

并不是只有父母焦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其实我们成人也常常被注意力的问题困扰,这是人之常情。

只是作为父母,与其焦虑孩子的注意力的问题,不如更加清晰透彻的去做学习、了解“注意”,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孩子的“三心二意”。

孩子三心二意的样子,是因为孩子“注意”的特点与成人不同

1、孩子的注意力具有指向性

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会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有自己倾向选择。人注意到的对象不一样,接受的信息也就不同,也就是因为注意的指向性,孩子和我们的关注点才会不一样,也就成了我们眼中的三心二意。

2. 孩子的注意力具有集中性

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方向”上活动时,心理紧张强度,当我们越是对这个方向上的事物越是紧张,意识就越强,自然注意力就越集中。

所以“方向”对注意力的影响很大,理解孩子心理活动关注的方向,就能很好的引导、调整孩子意识的强度,就能引导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的种类功能有哪些?

了解注意的功能种类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引导孩子注意力的时候,少走弯路、错路,不用着急上火的手忙脚乱,能够直接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源头,更好的帮助孩子。

基于上述注意的特点,在教育学上根据注意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又将注意分为两种。

一种是主动注意,是指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或是他人的要求,把精力集中到某一件事物上,以达到某个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也称“有意注意”。

另一种是被动注意,是客观事物通过其自身的特点吸引了人的注意力,地是人可以随意地、不费劲地把注意力转向和集中到这些事物上,不需要自觉地、特别地努力,我们也称作“无意注意”。

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又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注意的功能:

1. 选择功能:即人在支配自己注意力的时候,会选择符合自己当前活动需要、要求的信息,同时避开自己不感兴趣的,这是注意力的首要功能。也是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方向。

2. 维持功能:是指人会将自己选择的信息在意识中加以保持,以便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工作。

3. 调节监督功能:即认为的控制心理的注意朝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排除其他对自身的干扰,保障注意的有效进行,也有利于我们及时调节矫正孩子的注意。

如何因材施教的利用“注意力”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发展?

1. 用游戏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家长要在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多种游戏的方法积极锻炼孩子的有意注意。

比如与孩子一起,不带任何目的边走边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睛能够像闪电一样。可以在眨眼的功夫,即01~04秒之间,揽尽眼前的事物,因此当你用中等速度穿过房间、办公室、教室时,便可以大致记住看到了什么。

这时候家长可以一边回想一边与孩子分享自己看到的事物,最好写出来,然后对照补充。又或者带孩子出去时,看到马路上疾驶的汽车,和孩子一起记车牌号码;

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和孩子一起回想其样貌特征;看到路边的大树和高楼,回想其棵数和层数;看到广告牌,回想其画面和文字等等。

俗话说“心明眼亮”,父母经常和孩子进行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有有效锻炼孩子的视觉灵敏度,更在无意间增强了孩子的瞬间注意力。

2.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①加强孩子对学习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顾名思义,有意注意就是有目的的注意,因此家长应该明确告知孩子当前应该做的事情,孩子对学习任务越明确,对其意义的理解越深刻,而完成任务的愿望以及目标感也就越强烈,这样就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

②合理组织孩子的学习活动

家长可以及时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思维活动能力,这样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另外,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等,都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③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

在有意注意中,注意和兴趣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这一点我想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如果孩子对一件事物有深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期待做完这件事后的成果。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孩子就会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情上。孩子的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此产生有意注意。

3.形成有意后注意的习惯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为了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还要使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变操作对象为有意对象,不断地用内部语言提醒自己、命令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做的事情上,也就是排除千扰。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思考环境,让孩子能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比如在孩子学习时,周围一定要安静,拒绝大声聊天或看电视,最好是父母也陪在一旁看书学习,有了学习的氛围,孩子才能更加专注于这件事上。

另外,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不停的问孩子问题,打断孩子的思路,比如问孩子“饿不饿”“吃不吃水果”等,这都不利于孩子集中思考。在孩子提高相对注意能力后,自己便形成了习惯,对于日后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是胡巴妈妈,专注分享母婴育儿知识,和各位父母探讨育儿经验,您有任何关于育儿方面的问题,都可在下方留言,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