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庄子的瑰丽宇宙观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的思想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个流派的出现,为中国文化的灿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学说当中以儒家和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与后来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并称为"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干。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以"治国齐家平天下"以己任,获得历代统治阶级的认同,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但是相对于讨论宇宙发展规律的"道"家思想而言,儒家思想虽然光辉灿烂,但是只是研究社会"术"的层面,跟道家的"道"相比,还是略逊一筹。我们今天主要来聊聊道家两位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的宇宙观。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创立了哲学上的庄子学派。庄子学识渊博,对很多学派都有研究。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也包含了早期的对宇宙规律的认识,我们今天主要来谈谈庄子的宇宙观。

千古奇才庄子

对于诸子百家的道家学派,我一直是敬而远之,因为我感觉他与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我心中一直是仰视。多年后,自己才战战兢兢的来学习一下道家的思想。对于庄子的思想,我觉得除了用"惊为天人"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汇来形容他的高深。他超乎时代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让后人不禁拍案叫好、掩卷长叹。无论是当时,还是放在现在,这样的"奇葩"不是天才,就是疯子。他确实是一个几千年才有的天才。他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就是放在当下,也依然是具有指引性。

1、"从大与小的相对变化中,探索辩证宇宙观

泰山贵为"五岳之首",其高大巍峨的气势,让杜甫登顶后才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哲思。泰山的高大,但在庄子的眼里却不见得就一定比秋鸟身上的细绒毛大到哪里去,他认为所有的大与小都是相对的。

秋毫之末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庄子告诉我们,从小看大的角度来看,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小的绒毛头,看似细得无法再细。但若是往微观世界看,细细的毛头里包含着数不清的原子,原子里又包含着质子,质子里又包含着夸克,如此不停的分下去。微小的秋毫之末里包含着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宇宙,从这个角度说,秋毫之末大。

反之,从"从大看小"的角度,泰山纵然高大,但如果站在高空之中俯视,泰山小得连一片羽毛都不如;如果再放眼到浩瀚无垠的宇宙之巅去看,别说泰山了,就是我们的地球都不过只是一粒渺小的尘埃而已,所以泰山为小。

在遥远的高空泰山也只是一粒尘埃

庄子用简单的一个对比,就清楚的说明了现代宇宙全息论的重要观点。

从"地球尘埃"到"一叶一世界"

大家还记得网络上曾经疯传的两组照片吧。一个是站在天空中看地球和宇宙,从10米到100米、1公里到10万公里,再到亿万光年距离。从可以清晰到看得每一个人,到可以看到山川河流,最后到可以看到完整的地球轮廓照片。当升高到1亿公里时,地球就变成了一个点;当距离地球1000万光年时,银河系也都变成了一个斑点。

当距离足够远时,很多巨大的恒星都变成了斑点大小

另外一组照片是把一片树叶不断放大,将一片树叶放大一百倍会看到叶子上的脉络分布细节。

将一片树叶不断放大

放大十万倍后,看到的是原子结构。放大一千万倍后,看到的是原子内部的形态! 放大一亿倍后,看到了夸克!这个夸克和其他夸克离的还有一段距离,就像我们地球与其他星球看似隔的很远,接着看! 天呐,居然看到了我们宇宙星空的样子!

放大一亿倍的树叶跟我们看到的宇宙星空相似

太神奇了!这样不断分解变小,一个再小的世界了也藏着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

当然在这方面解释最高级的是佛教的空性思想。佛经上说,一个大千世界其实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构成;而一个中千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世界所构成;一个小千世界,是由一千个小世界所构成。佛教说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

在《庄子•秋水》里,庄子还给我们举了另外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太仓稊米

随着雨季来临,黄河水位不断上涨,水面比平日宽阔了很多。河伯洋洋自得,以为这就是天下最好的美景了。他顺流而下,到了大海,他瞬间被大海的气势磅礴所震撼,马上意识到自己"井底之蛙"般的见识有多么渺小。

河伯看海后方知自己的渺小

海神告诉河伯: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译文: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蚂蚁窝存在于大湖之中吗?中国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小米粒存在大粮仓中一样吗?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是不是感到惊讶了。中国这么大,但是在庄子的笔下,就像一粒米这么大。庄子把中国比喻成一粒米,这是从多远的地方去看呢?那当然是站在外太空中,庄子是天空人吗?

我一直怀疑庄子是不是穿越到地球的“太空人”

当然不是,可是那时候还没有天文望远镜,更没有宇宙飞船,庄子是怎么想象到的。这与前面说的"秋毫之末"与泰山的对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啊。这也一定是庄子世界观的一种体现,有这样博大胸怀与视野看待问题,看待人生,一定是宽广了许多。

在《庄子·则阳》里还把两个国家比作蜗牛的两个触角。

蛮触相争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庄子说,两个国家何必要战争呢?就算是整个国家都给你,也不过是蜗牛角大小的地方啊。为什么不把心胸放大,友好相处呢?

在庄子眼中,

泰山再高大,也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小地方

黄河再广阔,也只是宇宙间的一滴小水珠

每一片鸿毛,哪怕再小,都可以包含一个大宇宙

每一颗米粒,无论多么微小,都隐藏着一个大国土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也不再伟大

这就是庄子的辩证宇宙观,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宇宙观吧。但是庄子带给我们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继续往下看。

2、在外天空的宇宙里"逍遥游"

《庄子》原文近7万字,33篇。其思想的精华基本都在内7篇中,而这7篇中,又以《逍遥游》最为精彩,开篇讲了一个"鲲化为鹏"的神话故事。

"鲲化为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庄子说这种叫做"鲲"的鱼,有几千里大;变成鸟以后,叫做"鹏",他的脊背也有几千里大,张开翅膀犹如天边的云彩一样壮观。天下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鱼,也不能有这么大的鸟,庄子就是要把我们带入一种虚幻的境界。

几千里大的上古神兽 "鲲化为鹏"

接下来,他又引用记载奇谈怪论的书《齐谐》的文字。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描述更加超出我们的想象。大鹏鸟借助风势,可以直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自由离开。有飞行知识的人知道,民航飞机的飞行高空是在海拔7000——12000米的空间里。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能飞28000米,飞行员穿的都是增压服!而庄子书中的大鹏飞9万里高,那估计到外太空了吧。你们是不是也想再问下,庄子是不是太空人呢?要不他怎么可以看那么远。

万米高空中的飞机

现代社会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太空飞行,并且首次踏上了月球,拍到了地球在宇宙中蓝色星球的美丽图片。庄子的"鲲化为鹏"的故事,恐怕是人类最早的对宇宙向往的神话故事吧。

人的生命中会有各种限制,当年足够努力,突破这种限制,就像宇宙飞船突破地球引力,就像"鲲化为鹏",就可以在天地之间自由飞翔。

这则故事还有一个后续: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这里才是《逍遥游》的画龙点睛之妙笔,小鸟的安于现状,当然不会了解大鹏鸟的"鸿鹄之志"。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就如同这小鸟,满足于当下的所得,失去了挑战人生,取得突破的机会,他们当然体会不到大鹏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逍遥。不知道人生的乐趣是在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奋斗之中,只有实现了这种突破,才可以实现"逍遥"的境界,这世上可以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很少,能够去亲自实践的恐怕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突破极限,创造梦想

庄子的智慧如同逍遥直飞九万里的大鹏鸟,我们这些小鸟们真的是难以理解他的"鸿鹄之志"。越是探究,越是觉得庄子的玄妙和伟大。学习庄子的思想,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和胸怀,鼓舞我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们不为追求名利,只为人生所有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