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小狐狸对王子说:“我是自由的,如果我愿意听你的话,就说明我被你驯服了;我被你驯服,因为我心甘情愿。爱,是一种相互的驯养。”——《小王子》

法国非常著名的童话人物“小王子”,因为一只小狐狸的出现,明白了什么是爱。相信很多人都曾在心里默默等待,有一天也可以遇见一只懂事的“小狐狸”。

电影《狐狸与孩子》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小王子》,于2007年上映就创下两千多万美元的票房。电影讲述了一个10岁小女孩与一只狐狸之间的奇妙情感故事,虽然故事的主要内容来源依托于儿童文学小说,但影片在表达主题思想上有更亲近自然且极具人文关怀的突破。

这是一部如童话般美好的电影,影片以生动细腻的镜头、精美绝伦的画质、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纯真情感让观众深深痴迷。今天我将从影片创作者、孩子与自然生灵的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这部充满绿色生机、唯美迷人的“自然童话”的独特魅力。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一、电影导演吕克·雅克:从自然学家到电影人,在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中表达情感,激发观众心中的爱

说起这部与动物有关的电影,我们就不得不聊到导演吕克·雅克。

15年前,一部《帝企鹅日记》将自然纪录片带进了电影院,并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也让导演吕克·雅克成为了法国“大自然派”电影诗人。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两年后,吕克·雅克又带来了由原班人马制作的古灵精怪的《狐狸与孩子》,再次唤醒了观众内心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只是,这一次的镜头中出现了人类的身影。

其实,吕克·雅克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是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自然科学,但他最感兴趣的是将有关自然科学和影像艺术交织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曾说:“是对大自然的痴爱,将我领进了电影这扇艺术大门。自然科学教会我方法观和一种看世界的态度,同时,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释放出自己饱含情感的一面,这令身处电影当中的我感受非常开心。”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电影《狐狸与孩子》主要在两个地方进行拍摄,一个是法国的汝拉山区,也是导演从小长大的地方,吕克·雅克对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阳光几点钟将移动到哪个位置都清清楚楚,这样的经历也让他对这部影片信心十足。此外,剧组还安排一个拍摄小组在意大利阿布鲁泽山区蹲点,专门捕捉野生狐狸的生态活动。

当我带着孩子们观看这部影片时,就被眼前安宁壮阔的自然景色所震撼,无可挑剔的森林风景让人心旷神怡。从冬日里的白雪皑皑,到春夏交接时的旖旎色彩,情不自禁地随着小女孩走入了狐狸生活的纯净画面,心灵也仿佛获得了片刻的澄净时光。

或许,这就是导演吕克·雅克一直坚持拍摄自然题材的初衷。他将视野放入到广阔的大自然里,那么,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是非虚实也就不足挂齿了。

卢梭曾在《新爱洛绮丝》中写道:“当我们越来越接近苍穹时,人的心灵就会濡染苍穹的永恒的纯洁。”而所有事物真正的美,就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

《狐狸与孩子》凭借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美轮美奂的景观再现,导演给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还原了早已难觅踪影的原生态美景,生动浪漫地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同时,也勾起了人们返璞归真的童年记忆。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二、孩子与狐狸的爱:小女孩的爱简单直白,但缺乏“距离感”所蕴含的自由让她失去了狐狸朋友

《狐狸与孩子》是一场森林与乡村、生命与自然的壮美呈现,全片并没有太多的对白,贯串整部电影的旁白就像一首柔美的散文诗,缓缓地叙述着小女孩和狐狸的故事。

1、好奇心与痴迷激发出了小女孩丽拉对大自然的爱与欣赏

10岁的小女孩丽拉是护林人的女儿,在秋天金黄色的森林里偶遇了一只正在抓松鼠的狐狸,小女孩被狐狸的灵动与美丽震撼了,并发自内心的爱上了狐狸。

我和孩子们也被影片中的狐狸震撼了,从没想过狐狸也可以这么美:夕阳为它火红的皮毛镀上了一层金边,眼神锐利得好像两颗宝石,动作机灵又轻盈,孩子们都发自内心地赞叹着狐狸的漂亮。迷人的狐狸就像一只自由的精灵,在森林里自得其乐,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聪明地应对各种危险。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丽拉千方百计地寻找狐狸,甚至在冬天追寻狐狸脚印时因遇上狼而摔坏了腿,被禁足养伤的丽拉没有忘却她的狐狸,在家度过漫长冬日的同时,阅读了很多动物百科,并将一本关于狐狸的书看得能倒背如流。

丽拉与狐狸的偶遇源自导演本人在童年与狐狸邂逅的情结,从小居住在风景优美的汝拉山脉附近并与狐狸等小动物们亲密接触的童年经历,成就了吕克·雅克这样一位大自然的捍卫者。

可以说,小女孩丽拉延续了吕克·雅克的童年梦想,好奇心与痴迷让她忘记了恐惧,想方设法一点点靠近狐狸。导演用这种好奇与痴迷唤醒了人们对身边存在的事物及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关心”,呼吁现代社会里日益对外界冷漠、感觉迟钝的人们对周遭世界怀有发自内心的爱与欣赏。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2、引人深思的情感:爱是平等与尊重,而不是圈养与束缚

当春天来临,小女孩丽拉终于又踏上了追寻狐狸之路,在丽拉想到用面包片吸引狐狸时,那只眼神里满含着警惕的狐狸也如期而至。丽拉再次见到狐狸时,脸上那带着满足的甜美笑容和闪着纯真光彩的眼睛,将观众的心都要融化了。

丽拉先近近地观望、慢慢地接近,小心地试探,很快,狐狸和丽拉开始彼此信任和依恋。狐狸带领丽拉开始奇妙的森林大冒险,丽拉也带着狐狸坐在山头的落日下诉说她的家与生活。我们并不知道丽拉与狐狸之间是否完全理解彼此,但正是这种简单的爱与依恋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美好。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渐渐地,丽拉不想要狐狸再离开,她的内心因不再满足而悄然发生了变化。丽拉用丝巾绑成项圈套在狐狸脖子上,并且想要用绳子将狐狸驯养在身边,狐狸自由的野性迫使它反抗、挣脱、逃离。

我想,这或许就是生命原始的骄傲和原生态的自由,可以相爱、可以依恋,但不能剥夺这份自由。我愿意和你在一起仅仅是因为我愿意,但你不能将我束缚在你的身边,爱需要平等和尊重。

回到家的丽拉吹响了木笛,狐狸再一次来到丽拉的家门口,丽拉欣喜地带狐狸来到房间里开心地嬉闹、捉迷藏。可是,当丽拉想留住狐狸而关上房门时,局促空间里的狐狸惊慌失措、到处乱窜,甚至用身体撞开玻璃窗跳了下去。那一瞬间,狐狸冲碎的不仅仅是玻璃,更是我们人类自以为是的爱。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丽拉将狐狸送回它自己的家,狐狸最终活下来了,回到森林里的狐狸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但它看向丽拉的眼神里再次流露出一丝警惕,从这之后,丽拉也不再去找狐狸了。小狐狸教会了小女孩一样重要的东西:爱不是占有,爱需要距离。

在人和自然生灵的关系中,我们应该懂得,有些动物是属于大自然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自以为是地认为所有动物都会喜欢被驯养,以为我们给予动物衣食无忧的日子就是我们口中的“爱”。“拥有”其实不过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安全感,可是这种占有却会带给动物恐惧感。要知道,动物需要爱,但更向往自由。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三、父母与孩子的爱: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父母的爱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影片结尾,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丽拉长大了,成为母亲的丽拉给自己的孩子们讲述她和狐狸的往事,她告诉孩子们,那些活泼可爱的狐狸朋友并不是摆放在玩具柜里的绒毛玩具,童年时期的自己把“爱”和“占有”搞混了。

爱通常被认为是最高尚纯洁的情感,因为在真爱的定义中,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而人类的爱一旦萌芽、肆意生长,便容易结出占有的果实。反观我们在亲子关系中的爱,有时也像小女孩丽拉一样,和占有混淆了。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那么,父母该如何避免将对孩子的“爱”变成对孩子的“占有”呢?

我觉得,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武断地认为,我做的都是为你好,你必须接受,那样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的心门永远向你关闭。

我的经验是,父母在家庭亲子教育中需要树立“两颗心”:

  • 第一颗心:平等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应以一颗平等心尊重他们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内在生长秩序,如果打破了他们的规律和秩序,就容易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尽管父母的主观愿望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如果将孩子当做是被自己圈养的宠物,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权力,不平等地对待孩子 ,那便不是真正的爱了。

这样的父母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 孩子是奴隶。通常这种类型的父母都很强势,孩子在父母面前唯命是从,这类父母既不尊重孩子、也不相信孩子,实际上,是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成长、尝试、探索的权利。

② 父母是奴隶。这类家庭往往物质生活丰富,家长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的事情不论对错全都大包大揽,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责任心、凡事依赖父母。

③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类父母通常让孩子代替自己去完成没有完成的梦想,期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自己小时候未得到的补偿。事实上,这些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在他们心中只是附庸,是实现父母梦想的工具。长此以往,孩子的个体意识、独立意识与创新意识都会被一一扼杀。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 第二颗心:平常心

我能理解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锦绣前程。在这种心态下,有些家长给孩子施加无形的压力,同时,将自己的焦虑、紧张传递给了孩子,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生命线,当父母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时,一切教育都将是无效的。

父母应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未来与问题,较为科学的心态就是“望子成牛”:牛的善良、勤奋、坚韧和意志力才是成功的最有力保证。

有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孩子的主宰,却亲手将孩子越推越远。只有像懂得爱之后的成年丽拉一样,以“平等心”和“平常心”与自己的所爱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尊重、理解、包容,才能让爱永驻。

《狐狸与孩子》:自然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下,蕴含着温馨的情感表达

结语

电影《狐狸与孩子》的故事简单而自然,就像一本缓缓打开的森林童话相册,仿佛在霓虹闪烁、汽车呼啸和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里,让对大自然如饥似渴的我们,遇见了一泓甘冽的清泉。

影片用诗一样的语言和画卷为我们呈现出最简单的爱与温暖,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通过丽拉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爱和占有的界限,并警示我们:无情的占有只会让那份感情伤害到所爱的人或其他生灵,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

当我带着孩子们再次回味这部影片,一股来自内心深处的爱的温暖充满了我们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