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焦慮,正在席捲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的調查顯示,目前每10箇中國人中就有1個患有精神障礙疾病,全國估計有5000萬以上的精神焦慮患者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正如梁曉聲在《忐忑的中國人》中說得那樣:

“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農村和城市,不分貧富,不分官民,總而言之集體陷入了一個焦慮、忐忑年代。人心介於有盼頭與放棄了盼頭的無為的焦慮與忐忑之中。”


在這個幾乎“全民焦慮”的時代,世界失速,我們活著,該如何不跟著瘋狂?


最近偶然讀到了這本書,雖然有些司空見慣的老生常談,但卻給了我很大的寬慰。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馬特·海格,英國作家,《紐約時報》稱讚他是“兼具嚴謹與天賦的小說家”。


馬特在24歲的時候患上了抑鬱症,並且幾度想要自殺,在這本書之前的《活下去的理由》用文字記錄了那些不被理解、無法言說的痛苦時光。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焦慮星球筆記》也被稱作是《活下去的理由》的續集,講述了一個久病成醫的人對壓力山大的現代人的建議。


作者說:“這是一本有意凌亂的書,它講述的是這個凌亂的世界和凌亂的思緒。”書的內容比較零散,我從裡面挑選出了幾個關鍵詞,讓我們更好地面對自己的焦慮。


01

/生活過載/


在這個時代,萬物皆可以呈幾何指數增長,但我們自身,永遠只有一個。


正如馬特所形容的那樣:“世界猶如大腦...我們是世界大腦中的神經細胞,我們將自己傳送給所有其他的神經細胞。我們反覆相互發送過載。


在這顆焦慮的星球上,神經細胞已不堪重負,瀕臨崩潰邊緣。”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美國極簡主義者Millburn和Nicodemus曾經發起過一個“30天極簡主義遊戲”,即在30天時間內,每天扔一些沒用的東西。


第一天1件、第二天2件、第三天3件......這樣依次類推,最後一天,需要扔掉足足30件雜物!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網上不少人都接受了挑戰,並且紛紛表示,剛開始還有點捨不得,但越扔越爽,到最後感覺自己靈魂的重量都減輕了。


正如極簡主義代言人佐佐木文雄所說的那樣,“擁有更少的東西才能真正快樂”


他在一口氣扔掉98%的東西之後感覺“重生”了,家裡整潔乾淨,生活也變得簡單許多。


現在,他的衣櫃只需要,4件T恤,4雙襪子,3件襯衫,5雙鞋子,吃飯一副碗筷,一套餐具足矣。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面對無涯的選擇,請學會“編輯”,編輯意味著拿走,而不是被它吞沒。


02

/生命匱乏/


人心是難以滿足的。你感覺匱乏,這個社會似乎要你有匱乏感


打開各大社交媒體,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別人五彩斑斕的人生精裝版。


我們羨慕他們活色生香的生活,再慨嘆自己的平庸,於是也試著沒完沒了地包裝自己,猶如一個假裝自己是薯片的土豆。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但其實沒必要這樣。


不要讓任何人、任何事讓你覺得你還不夠。不要讓任何人、任何事讓你覺得,你必須成就更多才能被認可。


接受營銷市場不想讓你知道的事實:你應有盡有,一無所缺。


03

/衰老焦慮/


如今的我們越來越以皺紋和衰老為恥。我們有多渴望年輕,就有多害怕衰老。


所以,如果我們能坦然接受衰老,

接受自己的皺紋和別人的皺紋,也許這些廣告就不會如此聲嘶力竭地搖旗吶喊了。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做一個反對營銷的反叛者。不要打肉毒桿菌。不如做一些無需手術刀的精神手術。重新定義美的概念。


你再怎麼害怕,皺紋都遲早會爬上你的額頭,可是,如果我們在任何年齡,都懂得去嘗試更多新鮮的事物,享受當下的每一刻,那我們的內心將永遠豐盈。


特別喜歡作者在書裡寫的一句話:做日落時的橙紅色,因為它遠比日初時的粉紅色更能打動人。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04

/睡眠危機/


Netflix公司(美國流媒體巨頭、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的首席執行官裡德·哈斯廷斯認為:


他們公司的頭號競爭對手不是HBO,不是亞馬遜,也不是也不是任何其他流媒體服務平臺,而是睡眠!

“你在Netflix上追劇,一時間追得欲罷不能,這時你就會忍不住熬夜……到了最後的緊要關頭,我們其實是在和睡眠競爭,畢竟睡眠佔用了大量的時間。”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這就是資本主義對睡眠的態度:睡眠淪為了某種值得懷疑的東西,僅僅是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再上網、消費和付款。


密歇根大學的教授丹尼爾·福傑領導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世界各地的睡眠模式,他表示我們正處於“全球睡眠危機”之中,因為這個社會迫使我們晚睡


我們生活在24小時不眠不休的社會里,但並沒有24小時不眠不休的身體。有些東西必須捨棄。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最良心的專家建議包括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遠離咖啡因和尼古丁、深夜不要喝太多酒、晨練、避免晚餐過晚過量、睡前放鬆、多照射自然日光。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約束手機、手提電腦的使用方式。它們散發的藍光會影響睡眠激素,也就是褪黑激素的分泌,所以不要把它們放在床上。


05

/享受孤獨/


現代社會有一個悖論,那就是我們的聯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可我們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孤獨。

美國作家伊迪絲·華頓

認為孤獨的解藥並不一定是陪伴,而是設法享受獨處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她認為醫治孤獨的方法是:


“視內心為一間屋子,精心裝飾它,讓它美輪美奐,於是你可以舒舒服服地住在那裡。


如果有人要來,就歡歡喜喜地把他們迎進門,不過一個人難免獨處時也一樣要快樂。”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06

/工作有毒/


《人類簡史》中有這樣一段話:


“有多少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投身於大企業從事各種勞心勞力的工作,發誓要努力賺錢,一定在35歲功成身退追求自己真正的愛好?


可等他們到了35歲,卻發現自己不僅揹負著鉅額房貸,還要供子女上學,養郊區的大房子,每家至少要兩輛車。他們亦深信,如果沒有高端紅酒和昂貴的出國旅行,人生就毫無價值。


那此時他們該怎麼辦?重回過去刀耕火種嗎?當然不可能,他們會加倍努力,繼續做牛做馬,直到永遠。”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工作996,生病ICU。”調侃的背後,是無數疲於工作的職場人。


但挑戰我們對工作的文化痴迷非常難。很多商業領袖堅持宣稱沒日沒夜地工作是一種美德。


馬特在書裡強調:”不要以為你的工作大過天。”


他還引用了伯特蘭·羅素的話——“精神瀕臨崩潰的症狀之一,就是深信自己的工作無比重要。”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寫在最後】

焦慮症和智能手機不一樣,它沒有“滑動關機”的功能。焦慮本身也改變不了任何事,有時候往往是越焦慮越崩潰。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試著關掉手機、合上筆記本電腦,留一點時間讀書、做瑜伽、泡澡、烹製心愛的美食或散步,不要讓自己深陷在空蕩和孤獨的情緒裡面。


只有開始做了,事情才會慢慢好起來,你才能重新擁有生活的秩序感。畢竟行動才是真理。


在這個瘋癲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不瘋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