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和合資、進口相比還在哪些差距

由於之前一直在一汽大眾工作,多少這方面有一點了解,下面簡單一下!

動機作為汽車的三大件之一,為我們的汽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今天就和大家一塊看一下國產發動機和進口發動機的差距,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發動機製造工藝

沙子--製造發動機的基礎

也許在大家的想象中,汽車發動機是由一整塊鋼鐵或者鋁合金,用機器削出不同的零件形狀,再組合起來的。但實際上,所有發動機製造的起點,來自一種稱為沙模的東西。

顧名思義,這是由沙子造出來的一個模具。在這個沙模裡會有很多的孔位和空缺位,這些空出來的洞,全都是為下一個工序設計的。
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和合資、進口相比還在哪些差距


要保證下一道工序生產出來的發動機雛形各方面的微觀數據都正常,沙模必須由非常精密的機器進行雕刻,沙模的精度要求極高,哪怕是一毫米的誤差,最終造出來的發動機可能就是個廢品。

這種精密機床,目前哪怕是自研發動機的自主品牌,使用的也是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在精密機床上技術發達國家的產品。

金屬鑄造
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和合資、進口相比還在哪些差距

發動機氣缸主體和其他簡單結構件一般使用金屬澆鑄成形,具體過程又分高壓鑄造和低壓鑄造。金屬融化成液體倒入模具,此過程難點在於降溫凝固過程中殘餘應力、排氣、脫模劑噴淋等導致缺陷的發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

而且嚴重影響壽命,因為金屬疲勞最怕缺陷。其次,金屬材料自身的品質要求亦極高,一般是鑄鐵或鑄鋁,高品質的澆鑄原材料我們不行,需從國外進口,但最近國家加強了對高品質鑄鋁原材料的研發,以滿足航天航空的需求,將來可能會給汽車產業帶來福利。

機械加工
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和合資、進口相比還在哪些差距

同樣的一個零件,從不同方向走線切出來,壽命是明顯不同的。發動機的活塞要在缸體內千萬次的來回運動,精度要求極高。差一點點,發動機的壽命可能就會受到影響。

加工這些就很依賴機床,而高精度的機床和車刀基本都是購買國外的,還需要高端的技術人員。在同樣的設計水平下,即使用同樣的設備,不同工廠出來的產品性能是會存在差距的。

打磨裝配
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和合資、進口相比還在哪些差距​在毛坯造好之後,接下來這些毛坯會被送進兩臺打磨機裡,分別進行粗磨和細磨,這兩臺機器的目的,主要是讓整臺發動機結構成型,各種缸體水道之類的就是在這兩臺機器裡被打磨出來的,同樣,這兩道程序對精度要求也是非常的高,目前大多數自主品牌使用的,都是德國奧地利的機器進行打磨。

打磨好之後,發動機就可以組裝了嗎?還沒呢,在精磨後,還會針對一些高速運動部件的安裝基座,例如曲軸或缸體,進行再次打磨。之後會裝上各種承託和潤滑件,比如缸體內會裝上經過精密製造的缸套,曲軸基座會裝上曲軸軸牙等等。

在所有這些東西都裝好之後,接下來進入的就是真正的發動機組裝階段了。這時候,曲軸、活塞、凸輪軸等等這些東西會被全部裝上發動機,缸體缸套等各個部件會被裝好,再裝上發電機、壓縮機等等外部設備,一臺發動機,這就算全部裝配完成了。

只要再添加好各類油液,發動機就可以裝車啟動測試,然後出廠送到4S店,最終開始伴隨你度過一段很長時間。

中國汽車發動機和外國的差異在哪裡

第一、技術理論,這個是最欠缺的,比如國外現在已經量產成熟的增壓直噴和混合動力發動機,都是上個世紀末已經擁有成熟的理論支撐的,然後經過論證和試驗,才最終量產。

第二、製造水平,我們現在所生產的發動機與國外原裝進口發動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主要體現在生產線建設、機械加工、鑄造水平上、尺寸控制等。

現在的水平連碰撞試驗室的牽引小車的軌道都不能加工,可以想象在其他上面的差距,而且機加工和鑄造一般都是用國外的設備,主要以德國和日本為主。

第三、發動機試驗驗證上,國外發動機試驗是要求驗證發動機的最大使用壽命,就是一直做試驗直到發動機掛掉為止,我們自己只是要求比國標嚴格一點,有的四百小時全速全負荷,有的五百,而且數量絕對沒有國外那麼嚴格。
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和合資、進口相比還在哪些差距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歡迎在評論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