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民国一直被誉为称为知识分子的黄金年代,之所以被称为黄金年代,是因为恰好在当时那个时局动荡,军阀割据的年代里,尽然同时涌现出了一批至今都在影响着世人的大师。

当然,在民国有一批身份和地位都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况下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中小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是中小学教师。和那些所谓的大文豪相比,他们的学术和社会地位根本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于是乎,工资待遇上相去甚远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在就业形势堪忧的困难处境中,薪水对它们这些中小知识分子来说是一种奢望,一张小小的长期饭票,对他们来讲才是所追求的东西。

在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一天晚上,全国公办学校达到五万多所,学生更是增加到了四百多万人。与九年前相比,学生人数陡然增长三倍不止。这导致了国内毕业生难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加之还有大量海归学生也都觊觎着国内的就业机会,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城市里聚集了一大批漫无目的的年轻人。

在当时,教书育人可是相当体面的一份工作了,因此,许多毕业生和海龟从此走上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道路。

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一九零一年,这时鲁迅已经28岁了,也算得上一个地道的七零后青年,他从日本学成归来,带着一腔的热血回到家乡报效祖国。因为他的留学经历,使其获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在省会城市里当教师。

可是,不高不低的工资,让他不得不依靠开办理化生辅导班来谋取外快养家糊口,甚至还在业余的时候为一个日本教员当植物学翻译。

在鲁迅抱着爱国梦却不得不在城市里为了生活苦苦煎熬的时候,叶圣陶正在草桥中学读书。没人能想到,后来的大作家,大教育家在两年后只是进入一家乡镇小学出任语文老师。

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当时还有一大批同样奋斗在各个地方的中小学老师岗位上有志青年,拨动他们命运的双手还在蓄势待发,未来的精彩会报答他们现在所承受的负担。

可能没有几个人会想到,那个以“老舍”为笔名而使得国内外文坛感到震惊的付庆春,在去英国留学之前,竟只是在南开中学担任中学老师。还有在县立小学教着历史和地理的胡琴斋,不久之后又被迫转到了私立小学,可是,最后还是因为受不了同事的排挤,加之家里的催婚,他毅然弃文从军。

没想的是,在文学上不能得到建树的他,竟然,很快在军事上取的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一个拥兵百万的二级上将。说起万家宝来,在他们之中年纪最小,在1933年的秋天应聘到保定明德中学担任英语教师,但是,后来他的笔名叫作曹禺。

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对于这些人来说,刚刚步入职场的他们,好似命运给他们开了个玩笑一样。

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人们都有这种感觉,对未来很迷茫,生活没有方向,鲁迅也不例外。才在杭州工作一年,他就跳槽去了另一个学堂。

难道是因为不满意薪资水平?

据调查,他的薪水在当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因为他的家里人口比较多,除去自己的日常花费,还要寄给老家里的家人,弟弟的大部分费用也要由他来承担,他自然就过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当时一线城市的工资并不低,但是,在小城市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工资会低得多。小学教师又更低一等,“贫困户”就成了他们的专有称呼。

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当时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小学老师不满意自己的薪资,安安心心的做个小学老师生活也可以基本维持。但是,这样的生活太没有意思了,所以,有些人就开始做一些自己的事,比如自己写稿子投给媒体或者研究学问。

他们平时上课的时间多,自己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但是,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利用下班时间学习。这时有人会问了,即使有时间,老师还要为上课做准备,时间又去了一大半,而且哪有什么图书馆,实验室让他们做自己的事呢?

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胡适替他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有些人去了图书馆也不一定是学习,只要你想,哪里都可以学习,如果真的爱做实验,定会想法子节省出一些钱买器材。”

这时老舍已经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句话。他不间断的投稿,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小玲儿》,后来他自己的人生阅历也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鲁迅也在为《新青年》工作,后来也相继发表了许多自己的作品。

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的,鲁迅这时也到了自己的低谷时期,接连失去工作,连想去做个编译员人家都不要。而这时的叶圣陶也走到了困境里,辛辛苦苦工作了三年却被炒了鱿鱼,到处碰壁。胡宗南也如此,面对父母的逼婚和工作的失意,他愤然离家。

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老天给了这么多挫折,他们却并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奋起反抗。强者自强,他们懂得如何扼住命运的喉咙,最终成就了自己,他们经历过困难和痛楚,让生命得到洗礼和升华。

鲁迅和叶圣陶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的文学揭开了新的篇章。而胡宗南也成为一名大将,当时政局动荡,只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到希望。鲁迅心明眼亮,从此走进了另一番天地,胡适也经过种种千难万苦终于去了美国留学,成为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

民国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曾经统计过:

百年前,中国有一个时期被称为“黄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师

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整个民国时代更是累计饿死过2亿以上的人口。遇到灾荒年头,上海街头每天都要用卡车运走成百具的“路倒”尸体,有时候卡车上堆叠的尸体太多,在拐弯的时候把尸体甩了下去,司机也没有发觉。

于是,路边店铺的老板早上一开门,就看到门口多了具僵尸……

命运就是这样,当你还在偷懒,安于现状时,别人早已上路了。这些人终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