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ARTISTS

鲁元鑫

青年实力陶手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LU

YUAN XIN

出生于蜀山南街,祖父为紫砂工艺厂党委书记鲁玉贵,自幼受到父亲原创型紫砂艺术家鲁文健浓厚的紫砂艺术熏陶。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丁洪顺,刻苦钻研,熟练的掌握了光素器,方器以及花器的全手工制作工艺。后跟随叔叔袁小强深入进行了紫砂壶器型的研究并掌握了全手工筋纹器的制作工艺。在岳父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袁国强全面的监督和指导下,制作技艺日臻成熟,作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I N V E N T I V E N E S S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凤仪


从古至今,大凡艺术,都是创作者情感的体现,每一件紫砂作品都是艺师饱含自己的思想感情做成的。“感人心莫先乎情”,只有一线一型都蕴藏着美好而丰富的情感,才能赋予作品灵气。生于陶都宜兴鲁元鑫创作的作品,就把精神灵韵表现得透彻淋漓,并蕴含着真挚情感。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他的祖父鲁玉贵,曾系紫砂工艺厂党委书记,家学渊源,他自襁褓即受熏陶。赋乃天生,性是情生,鲁元鑫幼时便对紫砂独抱情怀,日益渐深,遂立志从业紫砂艺术之创作。祖父对他言传身教,时常教导他“欲制壶先成人”,告诉他紫砂艺人手比命重要,心比手重要,想学壶先得学做人。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悠元莲子


曾有人说,紫砂壶制作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只要做工好,就是好作品,无需消耗时间精力研究设计。可鲁元鑫认为,仅仅具备了制壶技术而欠缺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文化内涵,就只是一个工人,所创作品也不会有太高的格调与品位,多数只能视为应景间或临摹抄袭之作。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清欢


鲁元鑫的作品简洁古朴,又不失创意,以高雅见长。特别注重造型上与细节的处理,在形,神,气,韵上皆有追求。他认为紫砂壶的创作不应该过分追求速度,这样会丧失对作品的思考和改进。应当做一把就是一把,一把比一把更优秀。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福道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不仅要对紫砂壶这个载体的历史和传统有详细的研究,更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把生活中的细节和大自然中的美感融入其中。不仅要努力传承前辈留下的经典器型,更要有所追求,创作出有灵魂的新作品,这样才能使紫砂文化更加兴盛,保持新生。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竹趣


“任何事情都要经历煎熬,艺术永远不轻松,不是聊家常。”,师父丁洪顺如是叮嘱他。壶中境界的高下,与艺师的自身素养息息相关。紫砂的先人们,总是用两句话来形容修炼壶功之苦:寒天喝冷水,黑夜渡残桥。造器之功仿若人生,习的是手艺,修的是德行。所以说大匠之功,一丸千锱。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明朗


鲁元鑫将师父的话铭记于心,认真践行。出师后,仍觉其作品尚未成熟,便跟随叔叔袁小强继续钻研学习。更是做到了学艺五年内未曾有一把作品流入市场,他认为如此优秀的学艺坏境非常难得,一定要好好珍惜,不敢有半点分心之事。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鲁元鑫 • 乐丹


之后在紫砂工艺厂创立悠紫元砂工作室,门前写了潘天寿老师的一句话“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这可能就是鲁元鑫对艺术追求的最好写照。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除了做壶,鲁元鑫还喜欢旅游,尤其对博物馆情有独钟。他认为一个研究艺术之人不应该整天宅在家里,“当多出去看看,能获取多少信息,又能把多少表现出来,决定了其艺术生命的长短。

所有文化遗产都是个人的精神财富,站在这些文化遗产的肩上,就是创新的动力。”不管是现代艺术还是古典艺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应该是相通的。紫砂艺术应该主动与之想通,不应该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鲁元鑫 | 紫玉千锱 金砂塑情


“我并不奢求能像陈鸣远,顾景舟那样在紫砂史上流芳百世,我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继承和发扬这份手艺文化。艺术是要不断积累,不断追求的。我很喜欢郭德纲的一句话‘二十载百苦微甘何足道,毕生血千功一戏岂可轻。’若能在有生之年得以窥得一星半点紫砂艺术真谛,创作出一把让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我便心满意足了。”

——鲁元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