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01

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体会: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遇到事情,身边人总是互相推责的。

比如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自我啊,什么都只想着自己,总用自己的事情麻烦别人,也有人做事时候不积极,被领导批评了,就开始到处推卸责任。

别紧张,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哪儿都是存在的。

前些日子,同事小林遇到了麻烦——自己负责的产品,业绩惨淡,但别的同事做得很好。这时候,他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

前思后想之后,他想着是产品的文案写得太差了,于是陈列了该版文案的“十大改进理由”,想找文案协助修改。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结果谁知道上去没几句话,这场聊天就开始炸了。

“咱们这个产品,以前旧品销量还是不错的,新品上市优化了功能,性价比更高了,但是这个销量却破冰了......我觉得和新出的文案有些关系。”

接着小林把整合好的十条理由,罗列给了文案,下一秒空气开始凝结,气氛变得无比紧张。

“什么?你认为,你的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我文案没写好?”

“不是我认为,而是现在的数据如此,其他同事的产品的广告是外包文案负责的,基本上靠文案就能卖产品,但是我的产品,挂在店铺上没有一单自己成交的,这个数据也太不正常了.....”

这时候,文案来了一句:“你自己业绩不好,凭什么把锅都甩给我!我又不是只写你的产品。”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事情闹得僵了,小林就来和我吐槽:“你说说,明明就是她的文案写得不行,怎么还好意思什么都往别人身上推?以前广告放在那里都卖得不错,自从她改了之后,这个业绩就不行了......”

我先等小林一直把这件事的情绪、来龙去脉都说完了,然后提出想法:

“其实在这件事情里,你们双方都是有问题的,比如,文案不愿意正视广告出了问题,开始避责,而小林没有业绩,这个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你没有去剖析内在自己可以主导的,反而是一开始就把错责推给了文案。”

经过梳理后,小林情绪慢慢消解,开始主动找文案道歉,承认自己的避责行为不恰当,并且还挖掘出了这次争吵背后的原因。

因为这版广告,其实是文案在产品还没有推出时候,根据设计的说明书而写的,但产品面世后小林又做了新的优化,两者信息不对称,所以引起了分歧。

既然是在大家都有错的情况下,为什么多数时候我们第一时间是职责别人,而不是反思自己呢?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这里就要提到我看过的一本书——《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这本书被翻译为33种语言,全球畅销200万册,也是谷歌、微软等头部企业的员工必读书籍。

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思维盒子”,当我们身处这个盒子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做得是对的,其他人是错的。

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像“皇帝穿新衣”,自认为很好没有问题,实际上我们也会有荒唐的时候,这也叫“自我欺骗”。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02

我们是如何被困在盒子中的?

“盒子思维在日常中无处不在,并且很多时候,我们即使身处其中也没办法觉察。

就好像人们总是可以很轻易的察觉别人的问题,但对自己的毛病总是视而不见。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困扰呢?

1、“盒子思维”可以让人暂时消除内疚感

当一些不是我们能主导的事情发生后,尤其是我们对该事件有一定责任,就会很容易产生内疚感。

为了消除自己的不安愧疚,很自然就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在上学的时候,如果某一次取得了不好的成绩,在感到非常愧疚自责之前,多数时候我们会怪罪别人,比如是老师讲得不好,或者这次题目出得太难了。

尽管这个理由在旁人看来很荒唐,但对于一个处于内疚挣扎中的人,就是精神鸦片,能让人不那么谴责自己。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2、“盒子思维”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掌控感”

人总是会特别恐惧未知的事情,当某件可怕的事情发生后,如果没法找到一个可能的原因,强烈的失控会带来极度的恐慌。

比如成年后过得不幸福的人,很难想到自己的原因,而是会陷入“盒子思维”的罪误区,认为是自己“原生家庭”的过失。

他们把焦点放在不能主导的事情上,没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心里也多了一个逃避的“正当理由”,对生活重新产生掌控感。

“工作与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源于“自我背叛”和“自我欺骗”!无论是身处企业界、社区和家庭,重要的不只是“拥有影响力”,而是“拥有让一切变得更好的影响力”。”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03

如何破盒而出,打破“自我欺骗”思维误区?

在知道了“盒子思维”的局限和产生缘由后,你还会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吗?

沉浸在“盒子思维”中,的确会消除我们眼前的愧疚焦虑,但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一直保持这样的思维方式,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我认识了一个朋友,她从小过得很灰暗,没有人关心,即使是离家多年,这份伤害也没有一丝减缓。

她时常跟我聊起,自己在当前的环境遭遇了多少冷眼,为什么没有人能理解自己。

根据她的描述,几个月下来,我也开始动摇,为什么她总是遇到“难以相处”的人呢?

直到有一回过年,因为我们住得近,那时候经常串门,当我离她很近之后,我就发现了事情背后的原因。

其实她自己是有很多问题的,但她从来看不到,

比如她不在意别人感受,经常有意无意说话戳到人痛处,比如过于自我,什么都是从自己出发……可能他人一个无意的小行为,在她心中也会放大成一件恶事,她过于放大他人的缺点了。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也因为这样,她总是无形中和身边的人造成了对立。

困在盒子思维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处于如此糟糕的境界,什么才是有效的破局方式呢?

《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一书中,给出了几个经验证切实可行的方法:

1、思维转换,是避免掉入盒子的最佳方法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如果我们的思维中只有“非黑即白”,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单向思维。

也是平常我们经常谈到的“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我曾经也曾陷入这样的“盒子”误区,领导帮我检查群发邮件的语句、表达,我会固执地以为这是对我的不信任,显得我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直到后来有一天,和领导说出我的看法后。从那之后,她也不帮我看邮件了,后来在失落中,在自己发邮件出错以后,我才真的明白。

这一切也因为我把领导的关心、耐心,曲解为“不信任”了,因此成天让自己觉得很痛苦。

当我真正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换了个思维,多次主动思考并请求领导给意见,很多困扰我的难题基本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2、关注问题的结果,比关注自己更为重要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我们可以发现陷入“盒子思维”的人,在问题的初始、发展过程,始终关注的焦点都是自己。

“她为什么这样对我?”“领导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所有的提问,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展开的。

如果等到情绪逐渐平复下来,我们是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的。

自己真的是全对的吗,其他人真的像自己想象中这么恶劣吗?

继续这样不恰当的关注自己,这件事情真的能够得到解决吗?

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调整焦点,把对自我的关注转到寻找解决方法上,并且尽可能取得更好的处理结果。

举例来说,一个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被善待过的人,首先他应该把把眼光从自己身上移走,多去关注身边的人,看到他人的优势。

正确的面对解决,比沉浸式的“自我欺骗”要好百倍!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3、避免一味追求自己的目标,忽略别人的需求

在职场、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场争执的背后多半情况下,都是因为双方都是在捍卫自己的立场、目标。

我有一个叫小莲的亲戚,她是一个个人目标感非常强的人。

前段时间,因为看着我参加了写作,她也忍不住跃跃欲试,于是天天找我帮忙看文章,给资料……

没有及时回答,或者没给到她想要的答案,她就立马给我发一串句号,这样的情况让人挺难受的。

此种情况的“盒子思维”,太过于关注自己的目标,确实很容易忽视别人的需求,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不少。

事实上,在自己需要求助的时候,也要先问对方的时间情况,或者看对方能否提供帮助,保持有温度的沟通,双方的问题,自然也就会好解决得多。

职场上,为什么有人总甩锅?这种恶性思维一定要破除

总结:“盒子思维”是一种封闭式,极具破坏力的思维,会局限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需求,这是一定要破除的恶性思维。保持开放性的思维,采取换位思考,不要被情绪带着走,就可以逐渐避免再掉入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