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皇帝知人善用,他會成為亡國之君嗎?

巖品飾界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崇禎帝相對來說還是一個勤政的皇帝,而崇禎帝朱由檢勤奮治國,夙興夜寐,仍然挽回不了明朝的滅亡。

兄終弟及

天啟七年八月,天啟皇帝朱由校遊玩過程中染上重病,臨終召見朱由檢,把國家交給弟弟。公元1627年,朱由檢繼位,次年改年號為崇禎。登基之初,國家權力集中在宦官手裡,而此時皇帝已經沒有輔政的內閣大臣,由於宦官文化水平低,為自己謀利的慾望強烈,因此朝政混亂。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兩年後攻佔撫順,次年明軍和金軍在薩爾滸大戰,明軍大敗,從此元氣大傷。

從萬曆朝以來,百姓賦稅不斷加重,官員腐敗,戰事不斷,所有財政支出出自老百姓,到了天啟年間明目更多,天啟二年開始,國內多地發生農民白蓮教起義,揭開了明末的農民起義的序幕。崇禎帝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接到的這樣一副爛攤子,崇禎帝決定實現明朝中興,於是從剷除閹黨為突破口。

清算閹黨

登基第一年,天啟七年御史楊維遠彈劾閹黨五虎之首崔呈秀,七天後免職崔呈秀兵部尚書,從此開啟了倒魏大幕。海鹽縣貢生錢嘉徵羅列了魏忠賢十大罪狀,崇禎帝讓小太監當面宣讀,魏忠賢十分害怕,第二天辭職,幾天後崇禎帝讓魏忠賢去鳳陽明祖陵守陵,而魏忠賢離京時帶著一千衛兵,招搖過市,毫不收斂,崇禎帝大怒,下令抓捕魏忠賢,魏忠賢死後,崇禎帝清算了閹黨,為一些被魏忠賢迫害的大臣平反,重用了一批大臣,一年後徹底剷除閹黨,欽定的閹黨分子258人。

遼東問題

崇禎帝重新啟用袁崇煥,把遼東交給袁崇煥,袁崇煥選擇了欺騙皇帝(五年可以平定遼東)。幾年之後袁崇煥發現遼東形式複雜,鎮守大將毛文龍被袁崇煥先斬後奏(毛文龍的關係網被摧毀),導致遼東防線出了問題後金軍隊一路南下,兵臨北京城,皇太極十萬大軍到了遵化,京城宣佈全城戒備,而袁崇煥擅自退兵京城,導致防線縮小到京城,袁崇煥退守京城導致全國上下,一片譁然,有人認為袁崇煥故意放金兵入關。袁崇煥最後擊退皇太極,第二天皇太極利用反間計,誣陷袁崇煥,袁崇煥被捕入獄,最後凌遲處死。

農民起義

次年國內多地發生農民起義,國家派人鎮壓,但是沒有效果,政府用安撫政策,但是朝中非議,緊接著洪承疇接任用武力鎮壓農民起義,取得了效果,陝西全境速清,後來交到了陳奇瑜的手裡,不料陳奇瑜在關鍵時刻出了問題,圍困了李自成的起義軍,接受了被逼上絕路的李自成投降,後來李自成反叛,崇禎帝大怒,陳奇瑜被捕入獄(崇禎十七年,內閣人數五十多人,因此很難有所作為,對於鎮壓農民起義也是如此)。農民軍的再生力量太快,導致明軍沒有反擊的力量,就在洪承疇、盧象升等人在鎮壓起義有點起色時,遼東再次告急,東北皇太極建立大清國,崇禎九年清軍再次南下,京城宣佈戒嚴,崇禎帝召集部隊維護京城,農民起義再次得到喘息。農民軍迅速壯大,闖王李自成繼續發展勢力,崇禎十年朝廷實施措施,限制了農民軍的交流,步步為營,逐個擊破,一時間取得好成績,李自成部隊被洪承疇等人擊敗,逃到了陝西深山。崇禎帝看到了希望,不料遼東再次兵危,京城再次戒嚴,洪承疇被從鎮壓農民軍的前線調回來,清軍一路南下,深入內地2000裡沒有任何阻攔,因為沒有信心治理這麼大的領土,一番掠奪後退兵。

崇禎十三年,李自成趁機進入河南,恰巧河南大災害,李自成收留饑民,開倉放糧,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老百姓一呼百應,唱著“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李自成部隊迅速壯大,對明朝構成威脅,崇禎十四年張獻忠攻下襄陽,同年李自成攻下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和鹿肉一塊煮,稱為福祿宴,清軍壓境洪承疇變節,大部分疆域領土喪失。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同年十一月佔領西安,京城瘟疫四行,崇禎帝面對這些無力迴天。

崇禎十六年年底,老百姓忙著辭舊迎新,而紫禁城內部確實十分陰沉,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崇禎帝在占卜師的占卜下,意識到國家大勢已去。而此時的西安城,李自成稱帝,國號大順,正月初八揮師北京。李自成大軍壓境,崇禎帝召集將領勤王,而官員卻因為軍餉和他討價還價,最後只有八千人馬來救駕。軍隊連偵察兵的軍餉都給不起,敵人打到了哪裡了,皇帝都不知道,崇禎皇帝低三下四向大臣借支軍餉,但是官員們說自己薪俸低微,有心無力,崇禎皇帝冷冷地對大臣說,你們就留著吧,有人會讓你們交出來的,而這個人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從官員家的牆壁、地窖、水塘邊,搜出鉅額財富,足以維持大明王朝數十年的正常運轉,崇禎面臨的最後結局是死路一條,而這些所謂的道德君子在國家危難之際,選擇了投敵叛國,照樣逍遙自在。

帷幕落下

崇禎帝決定最後一搏,召集寧遠前線的吳三桂進京,而吳三桂帶著50萬人馬猶豫不決,三月上旬就出發,每天只走50裡,半個月才到山海關。李自成此時已經攻佔昌平,毀壞皇陵。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崇禎帝堅持早朝,官員們相視哭泣,不少官員已經逃跑,三月十八日農民軍控制了京城,崇禎帝悄悄登上煤山,看到京城失控,準備下山處理後事,讓自己三個兒子換上衣服,逃出京城,為大明留下血脈,自己則親手殺了嬪妃和公主,皇后上吊自殺,崇禎帝再次登上煤山,在壽皇亭邊一棵大樹自縊。崇禎皇帝臨死前留下兩句話:諸臣誤我,是文臣人人可殺,最後披頭散髮遮住了自己的臉,也遮住了大明王朝的悲壯氣韻。

由此可見,明朝的滅亡並不是單單因為崇禎皇帝沒有知人善用,更多的是因為明朝末年官場的腐敗和文人士大夫道德淪喪。


學益精舍


知人善用無論是對於職場團隊的領頭羊還是古代皇帝也好都是一種極為出色的領導智慧,但凡哪個皇帝有此一條,國家都不會差到哪裡去。明朝崇禎皇帝如果知人善用,就算是遇到小冰河期,也不會最後吊死煤山,成為亡國之君。

崇禎皇帝登基以後面對的最大的政治問題就是黨爭、經濟問題就是小冰河期和土地兼併帶來的稅收減少,國庫空虛,軍事問題就是軍制敗壞。

一、政治

如果崇禎皇帝知人善用,不會出現消滅魏忠賢這個大宦官後又重用宦官,稅收,軍隊,朝廷都讓宦官介入,搞得天怒人怨;如果崇禎皇帝知人善用,就不會清理魏黨時矯枉過正,內閣裡的瑞圖、李國、施鳳來、黃立極都不是魏黨,卻都給弄掉了,還有各部尚書幾乎全換了,這就讓東林獨大,並且政局不穩;如果崇禎皇帝知人善任,就不會出現任命的首輔,總不能服眾,就不斷換人上臺,執政17年的時間,閣臣達到了50多人,更換如此頻繁,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中央機關這樣的頻率換人,政策如何有效實施,對國家有多大壞處?國家運轉效率極其低下!能臣賢臣都在黨爭之下不是明哲保身,就是被排擠,楊嗣昌長於謀劃,不善領軍打仗,崇禎皇帝卻在黨爭環境下把楊嗣昌派出去統兵,搞得和底下將領不和,襄陽被破,闖軍再次崛起,楊嗣昌這樣一個絕佳的參謀長戰死沙場。

二、經濟

如果崇禎皇帝知人善任,不會出現稅收剛有好轉,就用一些東林黨人和宦官去徵稅,導致稅收收不上來,上下勾結,各種逃稅避稅,經濟更加惡化;如果崇禎皇帝知人善用,不會出現地方官面對災民毫無作為,等到李自成他們去開倉放糧。

三、軍事

如果崇禎皇帝知人善用,就不會瞎指揮,導致已巳之變,清軍入塞,一會兒讓袁從煥上,一會兒讓孫承宗上,一會兒又讓梁廷棟上,搞得軍隊無從是從;如果崇禎知人善用,何來洪承疇投敵、何來袁從煥、盧象升、熊廷弼、孫傳庭這些帥臣都沒個好下場。


鄂G遊天下


在歷代亡國之君中,崇禎帝朱由檢手中的牌是最好的,崇禎帝剛剛繼位的時候,手下人才濟濟,名將如雲,不用說崇禎帝知人善用,即使崇禎帝像蜀漢亡國之君劉禪那樣在後宮尋歡作樂,無所作為,而不瞎折騰自毀長城,崇禎帝也基本不可能成為亡國之君。

看一下崇禎帝手下的超豪華名將名臣陣容,比如袁崇煥、孫承宗、袁可立、馬世龍、陳奇瑜、盧象升、洪承疇、吳三桂、馬科、白廣恩、李輔明、周遇吉、孫傳庭、鄭崇儉、熊文燦、趙光汴、範志完、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曹文詔、曹變蛟、滿桂、孫祖壽、黑雲龍、謝尚政、尤世祿、尤世威、邱禾嘉、金日觀、張春、黃龍、沈世魁、祖大弼、左良玉、朱大典、賀人龍、金國鳳、吳阿衡、張福臻、劉肇基、楊嗣昌、陳新甲、周遇吉、祖寬、史可法、黃得功、劉良佐、高傑等,還有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財政專家畢自嚴、巾幗英雄秦良玉、斬殺倭寇天皇徹底平定倭寇的海戰專家曹文衡、寫《武備志》的兵法專家茅元儀、游擊戰專家毛文龍等。

雖然崇禎帝勤政節儉,兢兢業業,也不太好女色,比如面對絕代佳人陳圓圓、楊宛等也無動於衷,從個人品德上說,崇禎帝不算昏君。

但崇禎帝性格上有致命弱點,他多疑急躁,剛愎自用,自毀長城冤殺了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名將熊文燦、鄭崇儉、趙光汴、範志完、賀人龍、祖寬等。

崇禎帝還把把挽救明朝財政危機的財政專家畢自嚴以及名將陳奇瑜、孫傳庭、朱大典等逮捕下獄,逼死名將孫承宗、曹文衡、盧象升、孫傳庭、滿桂、孫祖壽、茅元儀等,逼降名將洪承疇、祖大壽、祖大弼、白廣恩、孔有德、耿仲明等,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明朝江河日下敗局已定,最終走向滅亡。

可以說在歷代王朝的亡國之君之中,崇禎帝面臨的形勢是最好的,手下的名將人才是最多的,崇禎帝這樣一位自毀長城犯了無數低級失誤的皇帝為什麼能夠得到廣泛同情呢?

首先崇禎帝有剷除權傾天下的大太監魏忠賢的輝煌功績,崇禎帝剛剛上臺就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扳倒九千歲魏忠賢,頗有一代英主的氣象與能力。

其次崇禎帝的所謂臨終遺言為他加了不少分:

其實崇禎帝鎮壓農民起義也屠殺了無數的無辜百姓,但這崇禎帝所謂臨終遺言,不管是崇禎自己留下的,還是同情崇禎的人偽造的,把崇禎帝打造成捨己為民的悲壯形象,為崇禎帝的形象加了很多分。

第三,李自成在滅亡明朝以後,也沒有清算崇禎帝的暴政,比如把崇禎帝斬首示眾,向天下公佈崇禎帝橫徵暴斂屠殺忠臣等罪行,反而把崇禎帝以禮安葬。

第四,滿清政權入關以後為了爭取明朝官僚地主集團的支持並麻痺剛剛成立的南明政權,打出討伐李自成為崇禎帝報仇的旗號,因此崇禎帝沒有像一些亡國之君比如新朝皇帝王莽那樣被後代王朝侮辱詆譭汙衊。

第五,姚雪垠的現代小說《李自成》也把崇禎帝塑造成為憂國憂民胸懷大志的形象,讓崇禎帝的悲情皇帝形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第六,很多明粉文人不承認崇禎帝是導致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千方百計為崇禎帝辯護開脫,這些文人把明朝亡國的責任歸咎於萬曆天啟等前任皇帝,認為崇禎帝生不逢時,接了萬曆天啟留下的爛攤子,這些無恥文人大肆汙衊謾罵東林黨誤國,卻又說不出是哪一個東林黨大臣做了什麼具體壞事,甚至用小冰河鼠疫等天災為崇禎帝的低級失誤導致亡國而辯護甚至美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