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南京丨這個“南京”不是南京

時下最熱門的歷史大劇《清平樂》正在湖南衛視播出,作為故事發生地之一,劇中時不時會出現“南京”。

如今提到南京,人們自然會想到江蘇省南京市。但這部電視劇中的南京,其實和現在的南京並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一部以北宋為歷史背景的電視劇,那時候所說的南京,其實是如今的河南省商丘市,而現在的南京,在當時叫做江寧。

品讀南京丨這個“南京”不是南京

南京城。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 攝

“南京”這個名稱背後,是無數次眼花繚亂的名號更迭,是一段又長又精彩的歷史。

1 彼時的南京竟是河南商丘

《清平樂》講述的是北宋宋仁宗時期的故事。前幾集中,晏殊至應天府任職,特意請了范仲淹前來收徒講學,興辦教育。有一天,晏殊向范仲淹介紹遠道而來的天聖五年狀元郎王堯臣:“此次兩京大旱,官家派他來南京,一是帶來一批整理校對勘誤的藥方,二是要詳查南京災情,百姓所需,以便朝廷賑災撫卹。”彈幕上,不少南京觀眾表示看到“南京”這兩個字很激動,但實際上,這跟我們現在所居住的這座城市一點關係也沒有。

作為一部高品質劇,《清平樂》的很多細節都是有史可查的,上文提及的這些場景也都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但是劇中提到的“南京”,並不是現在的江蘇省南京市,而是指的河南省商丘市。商丘位於河南省東部,河南、山東、安徽三省交界處,有“豫東門戶”之稱。

南京城市文化研究會會長、文史專家盧海鳴博士向紫君介紹,北宋實行的是四京制: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曾擔任過後周宋州(今河南商丘)歸德軍節度使。由於宋州是趙匡胤的發祥地,地因人顯,宋朝的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恆在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為應天府,又因宋州在當時的都城汴京東南,於是在1014年將宋州改名為南京。”

對於把宋州改成南京的宋真宗這位皇帝,不少人可能覺得有些陌生。但要是提到“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你一定就恍然大悟了,這兩句正是出自宋真宗的《勸學詩》。

一些宋代相關名著、詩詞、典籍中出現的“南京”,大部分指的都是商丘。比如《水滸傳》裡面提到過“南京”這個地名兩次。

一次是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魯智深在酒店裡見到金翠蓮父女,問他們為什麼在這裡啼哭。金翠蓮回答說:“官人不知,容奴告稟:奴家是東京人氏。因同父母來這渭州,投奔親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

另一次是第十四回《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晁蓋回答雷橫的話:“原來是我外甥王小三。這廝如何卻在廟裡歇?乃是家姐的孩兒,從小在這裡過活,四五歲時隨家姐夫和家姐上南京去住,一去了十數年。”

2 現在的南京那時還叫“江寧”

在商丘被稱為“南京”的時候,現在的南京叫什麼呢?盧海鳴給出的答案是“江寧”。

品讀南京丨這個“南京”不是南京

閱江樓。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攝

“江寧”這個名字,從西晉就誕生了。據宋朝樂史《太平寰宇記》卷90,“江南東道二·昇州江寧縣”引南朝顧野王《輿地志》記載:“晉永嘉中,帝初通江南,以江外無事,寧靜於此,因置江寧縣。南門臨浦水,至今呼江寧。”江寧縣的設置時間,根據唐朝房玄齡等人撰寫的《晉書·地理志》、南朝沈約撰寫的《宋書·州郡志》,皆記載是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而《輿地志》記載為西晉永嘉年間(307—313年)琅琊王司馬睿過江後設置江寧縣。

“江寧”在南京歷史上曾經多次使用。比如隋朝設置江寧縣,唐朝設置江寧縣、江寧郡;南唐、北宋和清朝設置江寧府和江寧縣;南宋、元、明、民國設置江寧縣。其中江寧府、郡的治所多在城內;而江寧縣的治所,時而在城內,時而在城外。

盧海鳴說,“江寧”一名的來源是:“以江外無事,寧靜於此,因置江寧縣。”

西晉王朝立國中原,定都洛陽,與中國歷史上立國中原的其他統治者一樣,西晉統治者以洛陽為中心,視長江以北為“江內”,江南地區為“江外”,屬於南蠻之地。對於江南地區這片天高皇帝遠的“蠻荒之地”,曾經出現過與中原王朝抗衡的孫吳政權,西晉王朝的統治者心有餘悸,不希望以後再出現這樣對立的政治力量,所以在統一江南後,以含有貶義的“秣陵”取代原來的“建業”之名,並且分出秣陵縣一部分設置江寧縣,一方面表露出武力統一江南後的勝利者的躊躇滿志之情;另一方面,也寄託了希望這片“王氣”氤氳之地歸於安寧的希望。“江寧的‘寧’與西寧、南寧、寧夏的‘寧’都是一個意思——安寧。”

品讀南京丨這個“南京”不是南京

康熙年間的江寧。資料圖片

江寧作為南京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名稱,影響深遠。南京簡稱“寧”,就是因江寧而得名。盧海鳴介紹,江蘇省的名稱也與江寧有關。清初江寧府屬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江蘇省的名稱就是取“江寧府”和“蘇州府”的首字合併而來的。

歷史上以江寧作為書名的作品也有很多。官方的有宋代《江寧圖經》,明朝《正德江寧縣誌》《萬曆重修江寧縣誌》,清朝《康熙江寧府志》《嘉慶江寧府志》《康熙江寧縣誌》《乾隆江寧新志》《同治上江兩縣誌》,民國《江寧鄉土志略》《江寧縣政概況》;民間的有清朝嚴觀《江寧金石記》《江寧金石待訪目》、孫彤《江寧金石待訪錄》、陳作霖《上元江寧鄉土合志》,民國孫浚源、江慶源《江寧縣鄉土志》等。歷代詩詞中,稱南京為江寧的更是不勝枚舉。僅唐代就有王勃《江寧吳少府宅餞宴序》、杜甫《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韓翃《送客之江寧》等。

3 歷史上有多個城市曾經叫過“南京”

除了商丘,歷史上,還有其他城市曾經被叫做“南京”,有據可查的至少有十個。

品讀南京丨這個“南京”不是南京

登上南京明城牆臺城段,一覽紫金山、玄武湖的壯美景觀。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馮芃 攝

最早以“南京”二字命名的城市是河南南陽。東漢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在這裡開啟了王朝帝業。由於劉秀一支宗族定居南陽,南陽也便被視為東漢帝鄉,為了優待在南陽地區的官民,東漢便以帝鄉南陽為“南都”,也被稱作“南京”。在東漢晚期的典籍中,有不少把南陽叫做南京的記載。

“江蘇鎮江也曾以‘南京’命名。”盧海鳴說,東晉建武元年(317年),晉元帝司馬睿以建康(今南京)為都。為安撫北方僑民,司馬睿廣設僑州郡縣,其中將京口(今江蘇鎮江)作為南徐州的治所,以安置北方徐州來的移民,“南徐州京口”因此而被簡稱為南京。據蕭子顯《南齊書》卷18《祥瑞志》記載:“讖又曰:‘肅草成,道德懷書備出身,形法治吳出南京。’上即姓諱也。南京,南徐州治京口也。”同樣,唐高宗李治上元三年(676年),應南齊隱士明僧紹後人明崇儼的請求,親撰《明徵君碑》中的“南京”也是今天的鎮江。

唐朝時期,四川成都曾經以“南京”命名。大詩人杜甫的《梅雨》一詩寫道:“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茅茨疏易溼,雲霧密難開。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這首詩描寫的是蜀中四月梅雨季節的情景,首句中的“南京”指的是今天的成都。

以“南京”命名的城市還有遼寧遼陽,而且曾經兩度被叫做“南京”。遼天顯二年(92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即位,次年,將其屬地遼陽命名為南京。到了天輔七年(1123年)十月,金太宗完顏晟即位,改年號為天會元年,以遼陽為南京。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歷史上以“南京”命名的城市竟然還有北京。後唐末帝清泰三年(936年),大將石敬瑭以割讓幽雲十六州、歲貢綿帛30萬匹,以及認遼太宗為父皇帝為條件,取得遼的支持,奪取後唐政權,建立後晉。同年,遼太宗將幽州(今北京)升為南京,改原來的南京(今遼寧遼陽)為東京。

此外,河北盧龍、河南開封等都曾經在不同的朝代被命名為“南京”。

4 明朝開始“南京”一名專屬南京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國號大明,從此,“南京”一名成為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座城市——南京的專有名稱。

品讀南京丨這個“南京”不是南京

江南貢院夜景。資料圖片

“大明王朝的都城南京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以南京命名的城市。”盧海鳴說。明朝定都南京,開啟了統一王朝在南京建都的先河,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南京從此不再僅僅是短命王朝和偏安王朝的都城。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先後有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三位皇帝在南京定都,歷時54年。

史料記載,1368年(洪武元年)1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同年9月13日,頒佈《立南京北京詔》(載《永樂大典》卷7701《南京》),以金陵為南京、大梁(今河南開封)為北京。據清朝張廷玉等撰《明史》卷40《地理志一》記載,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朱元璋撤銷大梁開封府的北京稱號,改南京為京師。永樂元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稱作“行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以北京為京師;南京又稱留都、南都、南中、陪京。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計劃復都南京,北京仍稱“行在”。正統六年(1441年)十一月,明英宗罷稱北京“行在”,定北京為京師。

明朝時,南京統轄應天、鳳陽、淮安、揚州、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廬州、安慶、太平、寧國、池州、徽州14府,以及徐州、滁州、和州、廣德4直隸州,屬下有17州、97縣。有明一代,南京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其地位僅次於北京。

品讀南京丨這個“南京”不是南京

《康熙南巡圖》中秦淮河盛況。資料圖片

當時的南京有多繁華?盧海鳴說,只要看一看《儒林外史》就知道了。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24回中寫道:“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裡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轉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裡幾十條大街,幾百條小巷,都是人煙湊集,金粉樓臺。城裡一道河,東水關到西水關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

南京曾經更迭過70多個名號

金陵、建業、石頭城、白下、建康、秣陵……擁有2500年建城史的南京,更迭過70多個名號,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名號之城。如同繁星般令人眼花繚亂的名號,印證著這個城市的厚重歷史。

“南京歷代名號,五彩繽紛,內涵豐富,不僅在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中絕無僅有,即使在世界大都市中也是頗為罕見的。這一方面折射了南京歷史的悠久、王朝或政權更迭的頻繁以及建置沿革的多變;另一方面則反映了南京這座著名古都在中國歷史上所處的崇高政治地位和獨特文化氣質。”盧海鳴說。

這些名號,根據來源,可以分為官方稱呼(正式名號)和民間稱呼(非正式名號)兩大類。

官方稱呼,就是以政府的名義明文確定的正式名稱。比如金陵、秣陵、建業、石頭城、揚州、丹陽、丹楊、江寧、建鄴、建康、金城、蔣州、昇州、歸化、白下、上元、西都、留都、陪都、集慶、應天、南京、京師、南都、天京、天都、天城、首都特別市、京市等,有近30個。

民間稱呼,則是來自歷代文人騷客筆下和尋常百姓日常口頭上的習慣性稱謂,屬於非正式名稱。比如冶城、越城、虎踞龍盤、皇邑、神京、上國、上京、江南佳麗地、京邑、白門、皇都、吳京、帝裡、江南第一州、江城、南國、行都、南中、南部、新都、新京、秦淮、鐘山等,多達40個以上。

在這70多個名號中,年代最久遠的是冶城,從春秋時期就有了。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豐富內涵的名號則是金陵。

內容來源: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紫金山觀察微信

內容編輯:南報融媒體編輯 劉全民

垃圾分類來了,64個小區和101個單位先試試

放假通知!

時間公佈!江蘇這4條鐵路今年通車

品讀南京丨這個“南京”不是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