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难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歧视中国?

21世纪日本18年获得18个诺贝尔奖,为什么中国很少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人会说诺贝尔奖反映科研实力有滞后性;有人会说科学氛围不好;而大多数人多认为是中国应试教育制度造成的。科学的滞后性是无法避免的!任何的科研多是滞后的,新发明是难以推广的,人们接受新事物要有一段时间。科学氛围不好这个是事实。但是这个氛围不好不只是中国,全世界多是如此。发明是枯燥无味的,是难以短期回报的甚至血本无归,发明盗窃是很简单的。

除了其他诺贝尔奖之外,我们来看看诺贝尔文学奖的情况

首先,诺贝尔文学奖是个什么奖?它的奖金是诺贝尔死后遗产的一部分,它由瑞典文学院每年颁发给优秀作家。起初瑞典文学院也感到压力山大,因为颁文学奖这事就是非常困难,很难做到公平又合理。想推脱一下,和诺贝尔商量一下吧,诺贝尔已经死了,没法商量,只能硬着头皮来。起初一发就引来众多争议,但因为奖金多一直影响力还不小。后来一度发得很让人信服,于是就确立了一定的威信。当然,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议一直也没停止。比如托尔斯泰没得奖,乔伊斯没得奖,赛珍珠却得奖了。

中国人难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歧视中国?

鲁迅

关于它是不是歧视中国,可能有点。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奖不但有歧视中国的嫌疑,还有着非常大的欧洲中心论的嫌疑。在获奖者中,欧美作家占据绝对优势,亚非拉广大地区都处于很弱势的局面。但原因可能不止是歧视,是因为语言障碍。其实诺奖评委也挺牛的,一般都会熟练掌握好几种语言,像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等。但懂亚非语言的就不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诺奖评委里都没有懂汉语的,只能读翻译来的作品。而翻译事业当时也不太发达,中国好多优秀作品没有翻译过去(比如鲁迅,诺奖评委就提到,第一次读鲁迅的翻译作品时,鲁迅已经去世好几十年了),有的翻译过去了,却被翻译得很差(诺奖评委提到老舍的《骆驼祥子》就被一个垃圾翻译得很差)。这种情况下,当然得不了奖。后来翻译事业有了进步,诺奖评委里又出现了懂汉语的马悦然,于是高行健(双语写作)和莫言都得了奖。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有相当部分在痛斥美国在拉美的殖民主义,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也批判了日本人的性格。美国作家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批判了美国压榨农民,君特格拉斯《铁皮鼓》反映了纳粹德国的情况。其实诺奖不只是喜欢批判中国的作品,它有点青睐各种批判的作品,不管批判的是中国,日本,美国还是德国。所以诺奖并不是个反共急先锋,许多人明显想太多。

中国人难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歧视中国?

莫言

另一方面,诺贝尔文学奖是评给在世作家的,也就是说现在有资格获诺奖的只能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品。那么扪心自问,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真的能拿出来在国际上和别国文学比拼较量的到底有几部?哪怕是已经得了诺奖的莫言的作品,学界也基本承认他和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和一部分最优秀的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还有一定差距。

最后,一个真正强大的,有文化自信的国家的国民,是不会每天担心自己是不是又在被歧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