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清朝引進西方技術和思想,對清朝的封建統治有什麼影響?

月之夢7702


清朝後期逐步開放,大力引進西方技術,但是牴觸西方思想,終致改革失敗。若大力引入西方思想,清朝會死的更快。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大受震動的清朝君臣上下就已經開始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大力引進西方選進技術,並由此產生了近代工業。

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建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製造廠等一系列軍用工業生產廠。

興辦輪船、鐵路、電報、採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

創辦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

這場引進西方技術的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但是說到後一個方面,引進西方思想,則停留在了萌芽狀態。因為西方的思想從根本上衝擊著滿清封建統治的基礎,是不可能被統治階層接受的。

清朝是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最厲害的時代。兩千多年來皇權不斷加強,在清朝達到頂點。引進先進技術會讓整個國家強大起來,這還可以被統治者理解和接收,但是要引進思想他們會仔細斟酌。



當代曹植


清朝不可能早期就去學習西方的技術和思想,中國千百年的農業文明能夠自給自足,沒有荒年,天災人禍,大部分時間百姓都還是很安逸的,儒家文化也讓人們講究仁義禮智信。各階層可以保持平和發展,各家族都遵循長幼尊卑禮數週全,科舉考試可以讓普通人有晉升的機會。這種文明傳承了幾千年沒有衰落!這種文明是有足夠優越性的。

西方工業文明來了打了中華農業文明一個措手不及,沒法適應是必然的,工業機械對肉體的摧殘,折磨了中華大地一百多年。

處在優越感時期的清朝人不可能早早想到那麼多,到接觸到了被打怕了就已經被動了。日本人早早看到了清朝人被打的慘樣子,心驚肉跳的,乖乖的,勤奮的,如飢似渴的引進了西方的技術和思想。

清朝沒有機會了!

當你誰也不服的時候你就快倒黴了!


條頭津津有味


其實在清政府統治後期引進過西方的技術和思想,但是這依然沒有改變清政府滅亡的結局。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使清朝統治者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驚醒,各種西方的先進思想與技術湧入中國。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為了謀求富國強兵所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這場運動開闢了我國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新式教育的先河。但是在“頑固派”的影響下,整個改革步履維艱,沒有形成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終是難成大業。

早在明朝中葉時期,西方傳教士就進入了中國進行傳教,清朝在建立之初對西方傳教士的態度也很友好,順治皇帝極其看重當時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曾多次向湯學習天文、曆法、宗教等知識,康熙皇帝對西方的科技、數學、天文、地理等都有著極大的興趣。

可是之後的清朝統治者卻以“天朝上國”自居對於外來思想十分看輕。西方思想到了19世紀90年代,國人認識到了清政府的無能,看到了與世界的差距,於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接觸。1896年維新派創辦了中國第一過雜誌“實務報”通過報紙向廣大國人宣傳西方思想,抨擊封建頑固。這場風雲激盪的思想變革推動了清政府的政治改革。

一、西方先進技術的引進及影響

(一)西方先進技術引進的過程

1840年英國了發動鴉片戰爭,處於農業文明體系下的中國最終敗於處於工業體系下的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聯軍進入北京,燒燬了清朝皇室的圓明園。這對清政府的來說是極大的侮辱。這兩場戰爭後西方商品成功進入到了我國市場,這些大機器、大工廠生產的產品物美價廉,市場競爭力遠高於小農經濟下的產品,這些產品的入侵使清朝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中國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這場農民起義運動嚴重威脅到了清政府的統治,列強對此也十分擔憂。清政府為了迅速平定這場農民起義運動,聯合外國侵略者進行了“華洋會剿”。在這場圍剿中,曾國藩、李鴻章等大臣親眼見識到了列強堅船利炮的威力。感受到了列強對清政府的全面壓制,為了改變這一局面,他們繼承了“經事派”的思想,希望能借助西方的先進技術,提高國力 。

這次改革主要針對三個方面,分別是軍事,經濟和教育,在軍事上他們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創辦了新式軍事工業,採用西式的訓練方法創建了新式海陸軍。在經濟上開辦了鐵路、採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上海的輪船招商局。在教育上改變了過去私塾、官學、縣學的教育方式,創辦了新式學校。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喪失了海上作戰的能力,歷時35年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不過這場運動,對清政府的統治依然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

(二)西方先進技術引進的影響

這場運動對清政府的統治來說有利又有弊,從直接目的上來看,洋務運動的確壯大了清政府的軍事力量,促進了經濟發展。但從根本目的上來說,洋務運動並沒有鞏固清朝的統治。

(1)洋務運動衝擊了封建官僚制度

在洋務運動以前,整個政治系統的官員都是由皇帝或者由皇帝指定的官員進行篩選委派的,封建官僚系統處於一種金字塔結構。而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大臣,為了能夠更好地與西方進行合作,創辦新式企業,使用了前所未有的該官員任免制度,他們為自己建立了幕府,每當他們開展一項洋務工作時,都會設置一種“局”來負責,這個機構中的人員往往是某行業的專家,這與清政府傳統的官僚制度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並且這些幕僚不是封建傳統的讀書人,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飽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對於封建傳統文化並不認可支持。

這些幕僚既是封建官僚的依附品,又不屬於封建官僚體系,他們並沒有實際的政治地位,但他們確實是瓦解封建官僚體系及封建政治力量的重要部分。

(二)洋務運動動搖了封建統治基礎

洋務運動的進行衝擊了封建思想,促進了民間思想解放,這為之後的維新變法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洋務運動當中對教育的改革,將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引入到了我國封建傳統的框架當中,動搖了封建傳統價值理念激發了人們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追求。

經濟體制是政治體制的基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封建政治賴以生存的基礎,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一大批新式企業,這對過去的小農經濟有著極大的衝擊,西方的先進技術傳入我國,導致了生產方式的改變。

據統計19世紀80年代以後,洋務運動所創造的軍事工業,大多采用僱傭勞動者進行生產的方式。並且洋務派所創建的民用企業中,大多采用發放商股作為資本的以私人投資為主的方式,這明顯存在著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與過去封建主義的生產方式相比具有獨立性。這對於我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同時也對外國資本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西方先進思想的引進及影響

(一)西方先進思想引進的過程

中國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在科舉制的作用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都佔領著社會道德的制高點。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思想被當時的世人看作是“離經叛道”。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報紙成為了新的新聞媒體,當時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創辦的《教會新報》,也就是後來的《萬國公報》對於之後維新思想的激盪有著重大的貢獻,他成為了當時中國文人學習先進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

19世紀90年代,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以及《馬關條約》的簽訂,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列強加緊了對中國的瓜分,士大夫階級在這種情況下紛紛尋找出路,救國濟民。此時西方的先進思想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受到了士大夫階層的追捧。

(二)西方先進思想引進的影響

(1) 推動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逃亡到了西安。這次戰爭給了慈禧太后慘痛的教訓,她深刻地認識到“祖宗之法”根本沒有辦法維繫清政府的統治。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後,她下令實施新政。新政中包含很多維新變法時期的內容,有些內容甚至超出了當時維新變法的範疇,由此可見,清政府當時的急迫不安。

(2)推動了革命的爆發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很多知識分子看清楚了清政府的真實面目,不再對清政府抱有幻想,於是他們改投革命,轉而支持孫中山。這壯大了“革命黨”的力量,對於“辛亥革命”的爆發起到了推動作用。

總結:

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者昌,逆者亡”清政府統治的覆滅絕不是沒有引進西方思想技術那麼簡單。清政府的失敗在於地主階級的侷限性,可以說即使清朝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也終將被推翻。在歷史的潮流下落後的統治必然將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