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思考哲学问题会被当成中二病?

891536008


。每个哲学家都相信他的哲学是真理,但哲学家之间的哲学却相互异殊的,也即根本就无所谓的“真理”。但既如此,何以哲学被定义为“爱智慧”,哲学被说成智慧的神殿?

因为每一种哲学或每一个称得上为哲学家的人,必有它/他异于先前哲学或哲学家的思维,而思维正是构成人类智慧的关键因素。当一个人思维非常好,遇上事情尤其是遇上大多数人都无法明白的事情,他能思考并给出合乎逻辑且又合乎事实或后来发现较为符合事实的看法,我们就说这人有智慧。

因此,学习哲学首先是学习各种哲学理论或哲学家的思维,记住哲学著作中的名言和结论,只是因为这名言和结论正好蕴含着其“思维”的特点。

因此,哲学都是批判的,哲学思维都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找出前人的学说理论的缺点,发现前人未发现人类未明确认识到的新的思维模式,丰富人类的思维宝库。但“批判”不是彻底否定前人或过去人类的思维模式,只是指出某一缺陷,让后人在运用前人某一思维定式是小心或警惕。——爱翁批判了牛顿创建了相对论,不是让我们牛顿科学不用,而是明白在什么条件下可用,什么条件下可能有错不可用。

因此,学习哲学的大忌首先是从中学到可具体应用于当下你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真理”或“公式”,倘如此,则必大失你之所望且无法从中获益。要用你无事时想找一个高手下棋的心态,目的只是要满足智力的游戏,从对弈中获得智力运作中呈现的美感享受,如此智力得以训练并提高。


双一流种瓜大神


不知道你对“中二病”抱有怎样的一种情绪哈,是积极,还是消极。

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我最早听到“中二”这个词,来自于我的一位痴迷“二次元”的朋友。给我的感觉是,他是主动“中二”的呢。就好像自己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的。

这和思考哲学问题不是很像吗?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喜欢哲学的人应该是少数,这可能是因为哲学思考虽然关心的是人和世界的终极,但是在生活中却换不来面包,而且这种宏观性的思考,又很难用来指导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所以就被视为“空想”和“无意义”的吧。

“中二”的普遍理解是: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的幼稚想法互相混杂”的成年人。

用另一种解释方式,也可以说哲学和“中二”代表了你是有自己思想的人,尚未被生活泯灭掉自己的个性。

我怎么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呢?


----

我是絮絮叨叨的闲时翻书君,欢迎关注!


闲时翻书君


因为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太过形而上的东西,并且你很难向人解释清楚。

中国有一个成语“白马非马”,就证明了哲学存在的特殊性。

你如何向别人解释白马不是马?听者愿不愿意听不说,你能解释得清楚那也肯定很费劲。

说白了,哲学就是一个人思想智慧的产物,相对来说,每个人的哲学观都是非常主观的东西。

所以说哲学家大都会被人当成疯子。

如同尼采一样,不会思考缺乏思想的人,很难不当他是中二病犯了。

但归根到底一句话,得有这种态度:

我见诸君皆傻逼,料诸君见我亦如是。

所以,爱谁谁吧,你继续思考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