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尔危机后,法国被孤立,丧失欧洲主导权?

白杨树下谈历史


1922年,德国以发生通货膨胀、财政危机为由希望延迟向战胜国支付赔款,早想把德国往死里整的法国不肯善罢甘休,而且想趁机给德国一点颜色看,于是法国在1923年1月联合比利时出动军队占领了德国鲁尔工业区。法比占领鲁尔后德国采取消极抵抗策略,导致德国通货膨胀更加严重,而且生产迅速下降,这便造成了“鲁尔危机”。由于“鲁尔危机”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发展的特殊时代中,英美等国担心“鲁尔危机”会导致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危及资本主义世界的根本利益,因此它们向法德施加压力,希望能够尽快解决“鲁尔危机”。



法国本来想通过出兵占领鲁尔工业区给德国一个下马威,并趁机狠狠掠夺德国一把,不料最后事与愿违,好处没捞到多少,自己反而还要支付巨额占领费用,真可谓是得不偿失。而且由于“鲁尔危机”使法国骑虎难下,法国通过一战胜利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威望几乎丧失殆尽。更重要的是法国占领鲁尔后国际社会普遍同情德国,导致法国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动,由于难以引进外资恢复发展经济,使得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了主动权。英美则趁法国陷入困境之机将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鉴于占领鲁尔行动事实上的失败,法国国内要求对德和解的呼声渐高,而此时美国制定了试图以恢复德国经济来增强德国支付赔款能力的计划——道威斯计划,该计划在1924年7、8月间协约国集团国家参加的伦敦会议上获得了通过。道威斯计划通过后,法国彻底丧失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主动权,其国际威望也大大下降;德国的经济却因为道威斯计划的实施逐渐获得恢复,而且其整体国力逐渐赶超了法国。1925年10月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与会国签署了《洛迦诺公约》,这次会议不仅使法国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而且其自身安全还需要得到英美的保证。如此一来法国就完全丧失了独霸欧陆的所有条件。


广雅君观世界


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结果是法国为此在欧洲美国遭到了国际外交上的孤立。法国被孤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战中德国战败,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要对战胜国赔款,1921年,赔款委员会公布了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350亿美元的黄金。这对当时德国的来说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因为在一战中德国还欠下了1700亿马克的内债。在国内有大批青壮年在战争中伤亡和内外债务的压力下德国不堪重负,1922年德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此德国向英法美等国提出了延期赔偿的要求,结果是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10万德国工业区鲁尔,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不安。德国向战胜国提出赔偿延期要求确实事出有因,而法国出兵有导致德国经济崩溃的危险,如果德国经济崩溃对英、美、法等国来说可能会导致以后的赔款都收不回来,把羊杀死了以后就没有剪羊毛的机会了,这不符合欧美资本家和战胜国的经济利益了,而且德国如果因此出现革命可能会在欧美引起连锁反应,这也是欧美不愿意看到的。

法国出兵德国鲁尔工业区也包藏了法国欲彻底削弱压制德国的私心:毕竟鲁尔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而德国是法国在欧洲的主要地缘政治敌人。而英美却一直在欧洲大陆推行“势力均衡政策“,英美不希望法国在中西欧一家独大,分裂且相互制衡的欧洲大陆符合英美“离岸制衡“的外交利益。

鲁尔危机后法国在欧美政治上陷于孤立,关于德国战败赔款问题主动权转移到美英手中。


雄鹰展翅长空


1923年,为了支持鲁尔区的“消极抵抗”,反对法、比军队对德国的侵略,德国不得不开动印钞机,多印钞票补贴停工的企业和罢工的工人。其实,在“鲁尔危机”前,因为沉重的战争赔款,早已开始多印钞票,来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

“鲁尔危机”后,2000多台印钞机更是加班运转,结果就是汇率直线下跌,德国马克贬值250倍,物价飞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那时的人们,领完工资后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往商店,因为稍迟一步物价就会上涨。

商品很快以10亿马克为计价单位,一块面包1200亿马克,一盒火柴30亿马克。由于钱太多,大企业不得不动用火车发工资;孩子们把一捆捆马克当积木玩;生活做饭干脆用马克当柴烧。一战后的4年间,德国的物价指数上涨了4815亿倍。

自法国占领鲁尔区后,当地民众的抵抗就没有停止过,再加上通货膨胀,狂躁的民众不再一味的消极抵抗,逐渐的走向积极抵抗。他们破坏铁路、炸军车、抢物资,整得法国焦头烂额。更意外的是,没有一个国家支持他们,法国更加孤立了。

一是,占领鲁尔区9个月,由于当地人的抵制,非但没有获取更多利益,反而运往国内的物资比以往少了5倍,当然,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也“传染”到了法国,正以每个月物价上涨2倍的速度在递增,眼看着要步入德国的后尘。

二是,德国经济崩溃,国内开始爆发革命,各类党派纷纷发动起义,有推到德国政府的趋势。这对整个资本主义国家,是个不小的威胁。一旦德国解体,所有债务也将像俄国“十月革命”一样,全部废除。法国不得不考虑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更要命的是,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招致所有人的反对。美国十分反感法国的“老大”做派,干脆“敬而远之”;与英国的关系也是矛盾重重。尤其在“鲁尔危机”中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一意孤行,就连比利时也开始撤军,不愿再趟法国浑水。

然而,德国首先让步,危机解除了。

眼看着法国将欧洲搅得“乱七八糟”,英、美两国认为,该是干涉的时候了。他们一面利用自己金融中心的地位,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国债,造成法郎严重贬值;一面利用法国请求经济援助,迫使其召开国际会议,重新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先扛不住的是德国。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让德国认清了“消极抵抗”的作用,只能是国家分崩离析,不能“意气用事”,而是抓紧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解决民生问题。决定停止一切“抵抗”,认真履行赔偿事宜。

这个突如其来的胜利,让法国人感到十分的满意。殊不知,在英、美两国的打压下,法国不可能在欧洲起到主导作用。因为从这一刻起,对德国的处理已不是法国一家了,主导权掌握在英、美两国手里,他们要制定一个可行的德国赔偿计划。

这就是《道威斯计划》。1924年在英、美两国主导下,协约国在伦敦制定了该计划,内容是:为了让德国具备偿还能力,要对其进行贷款援助恢复经济,并要求任何国家不得单方面,因争议对德国制裁。自此,法国再也不敢干涉德国事务了。

更无奈的是,凡是涉及的德国问题,法国都以英国的意见为准,并一起走上了“绥靖政策”的亡国之路。而德国的产业工人和中产阶级,也开始信奉纳粹的极端思想,在他们看来,必须有一个人带领德意志民族,走出屈辱,恢复民族自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5年间,德国获得的国际贷款达135亿马克,而期间赔偿的战争赔款只有85亿马克。也就是说贷款额大于赔款额,再加上美国还投入了大量的工业技术援助,充裕的资金让德国迅速崛起,并在10年后再次发动战争。

随着法、比军队撤离,“鲁尔危机”解除了。这场危机,让法国人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实力,既不可能成为欧洲的霸主,也不可能阻止德国的再次崛起。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紧跟英国的脚步,因为在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认可其能主导一切。

俗话说得好“不嘚瑟、不作死就不会死”。刚刚结束战争仅5年,悍然发起对德国的入侵和武力干涉,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国该有的高姿态,反而令其失去了欧洲的主导权,更招致别国对德国的“同情”,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典范。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