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如何登基做的皇帝?

勇哥剪剪剪


雍正皇帝,即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德妃乌雅氏)。

讲道雍正帝的上位,就不得不说道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作为最后的胜出者,雍正帝若非有过人的才能,超乎寻常的隐忍,即便再工于心计,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夺嫡的过程中,胤禛韬光养晦、扮猪吃虎,终成大统。

九子夺嫡:大阿哥(胤褆ti)、二阿哥(胤礽reng)、三阿哥(胤祉zhi)、四阿哥(胤禛zhen)、八阿哥(胤禩si)、九阿哥(胤禟tang)、十阿哥(胤䄉e)、十三阿哥(胤祥xiang)、十四阿哥(胤禵ti)。

分为5党派:

总的说来:

大阿哥胤褆:轻举妄动,欲杀手足。

二阿哥胤礽:太子结党,威胁皇位。

三阿哥胤祉:学者风范,能力不及。

四阿哥胤禛:精明老成,韬光养晦。

八阿哥胤禩:党羽甚重,威胁皇权。

十四阿哥胤祯:「八爷党」的B计划。

四阿哥胤禛,生母地位低,让他自卑,但养母给了他好的成长环境,所以,早年的胤禛,被康熙定位为喜怒不定。胤禛为了改变,潜心佛法,广求名师,自称“天下第一闲人”,在佛学、儒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喜怒不形于色、隐忍。

同时,他深知康熙帝立储的忌讳:结党营私,威胁皇权;不忠不孝,手足相残。

于是胤禛自成一派,与其他阿哥、大臣走的不近。十三阿哥胤祥,他小时候经常受到其他阿哥的欺负,都是胤禛护着他。并且十三哥的的养母是胤禛的生母,因此老十三跟老四关系很好。

但在办理康熙帝交办的事情上,胤禛很务实,每一件事都办的明明白白的,很务实的做派。

当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二阿哥胤礽时,其他阿哥们上跳下窜,虎视眈眈。胤禛大大方方的支持复立太子,毕竟觉得自己争储无望。

而当太子二阿哥胤礽复立后,康熙帝夸奖胤禛时,胤禛坚辞不接受,表明自己忠于太子但又不是太子党,同时又不得罪八爷党。

无意争储是为一,对康熙孝顺为二。

对康熙来说,其他的儿子们都忙着争夺皇位,而四阿哥却只对自己孝顺。即便是装出来的,也是难等可贵了。

而实际上,胤禛并非真的不结党,只不过部位人知,一切都在秘密进行。属下有年羹尧统筹,阿哥中有十三阿哥,大臣中有隆科多(养母的弟弟)。

经过两轮夺嫡战争,继承大统最后只剩下老四和老十四。

从地位上讲:老四是和硕雍亲王,老十四名义是大将军王,实际只是贝勒;

历史的劣迹:老四独善其身,老十四曾是八爷党的人;

治理能力上:老四办实事,老十四并没表现出治理能力;

当然康熙帝也非常喜欢弘历,就是乾隆皇帝,也是一个加分项。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所以,最终历史选择了四阿哥胤禛。

1722年康熙病故,胤禛继承大统,是为雍正皇帝。


历史经历者


历朝历代的皇帝登基都是光明正大的一件事情,昭告天下。可是唯独雍正皇帝,康熙皇帝死了,他继位当皇帝这个过程到现在还有人议论纷纷,说这里面有事,说雍正不是合法的继承帝位,这是清朝留下来的诸多疑案当中最为扑朔迷离的。

今天咱们就说说这雍正登基之谜。这个事情的非议就是,康熙皇帝传位给了十四王子,雍正叫胤帧,他是四皇子,说把十四皇子“的”十字上添一横,底下添一勾就变成传位于四皇子了,所以说雍正是假冒他爹的遗诏上来的,还有的说他给自己爹喝了一碗参汤,结果康熙喝了就死了,是雍正把他爹毒死的,是篡位。对雍正获得皇位的合法性提出很多质疑,那么说这些质疑只要它存在就多多少少都能找出点根据来,那么说它的根据何在呢?咱们就把历史简单还原一下。

它的根据首先就在于证权更替的合法性上,就是你符不符合程序。清朝的程序是,康熙在位时他在诸多的皇子当中选一个,然后写下遗诏,就是感觉我活的日子不多了,我得留个遗嘱,写完以后把它放在一个小匣子里头,大臣手上一份,正大光明匾后面一份,他一死大臣们拿下来一看,和手上的一份一对两份一样,上面写的谁的名字,就传位给谁。那么康熙临终那天很有意思,把身边所有的人都赶出去,在康熙身边的只有太监,所以康熙龙御归天的时候,太监一看吓坏了,赶紧找人,离得最近的就是康熙的护卫,步兵统领隆科多,隆科多赶紧把这件接管下来了,但是很奇怪的是密不发丧,然后让人找四皇子胤帧,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找他秘密进宫,然后隔了七天以后,才拿出皇帝的诏书说,康熙爷遗诏传位给四皇子。所以,这个过程程序不对,有漏洞不合程序,这样别人就可以质疑这一点,主要猜疑点在传位给谁,诏书上写传位十四皇子,上面加一横,下面加一勾,这不就成顶替了十四皇子篡位了。

咱们分析一下,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有以下几个根据,就是按照清朝的行文惯例,不是传位于十四皇子,是传位于皇十四子,不叫十四皇子,是皇十四子,那这样要是把“十”改成“于”就不对了,变成了皇于四子,就读不通了,这和当时的行文惯例不符。另外,繁体字“于”是“於”这样写的,所以说这两点就决定了这种说法不合理。再说,前面说了,诏书是一式两份,并且一份诏书是用三种文字写成的,有汉文、满文还有蒙古文字,这汉文能改,蒙文、满文根本就没法改。所以说诏书是没有问题的。

那为什么康熙怎么突然就死了,有种说法是雍正进了一碗参汤表孝心,喝完参汤中毒而亡。这也不合历史规矩,首先就是无论是谁进参汤,皇上都不会直接喝,都是太监先尝,尝了没事了皇上才喝。再有就是康熙对药学很有研究,他在生前不止一次说过,说这个参虽然大补,但不适合北方人,所以康熙一生基本上不喝参汤,怎么到这岁数糊涂了,接一碗参汤就喝呢?这不大可能。说雍正献一碗参汤就把自己亲爹害死了,这事不靠谱。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说雍正害死康熙篡位呢?这里有个历史背景,当初雍正年间有个读书人叫曾静,他仕途没的走了,科举也没考上,就中了个秀才,他自己心里头不舒服,心理就会不平衡,他听有传闻说雍正登基不合法,他就在底下宣传这种传闻,而且还想把雍正乃至整个清朝给推翻,“雍正六年秋天,曾静给当时的川陕总督清军名将岳钟琪送了一封策反信,这封信的内容充斥着大量的反清思想,信中还列举了一些关于雍正皇帝弑父篡位杀兄屠弟的种种罪行,鼓动身为岳飞后人的岳钟琪为了民族大义趁势起兵推翻满人的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雍正这时候也听说民间包括朝堂之上有人传他篡改诏书,害死亲爹。他心里也窝着火。这曾静给雍正罗列了十大罪状,雍正气得把这个曾静找来,让他和自己一块办公,给他好吃好喝,给曾静辩论,逐一驳倒他的十大罪状,说他这十条全不成立,驳倒了还不算。雍正很勤奋,每天晚上就睡四个小时,批折子到四五点,然后就上朝。自己动手把驳曾静的十大罪状都写下来,出来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意思在我这种大义感召之下,你们应该迷途知返,其实这本书就是雍正自辩,对大家说没那回事。可是没想到的是,结果适得其反,影响更坏了。后来乾隆皇帝对这事认识的很清楚,下令谁家有这本书满门抄宰,把这本书列为禁书。这事雍正方法有问题,弄巧成拙了。

那他到底会不会弑父篡位,咱们在历史中找找根据,先说康熙晚年立谁当太子,经历了多种波折,一开始立的是正宫皇后索额图的女人赫舍里生的儿子,二阿哥胤礽,大阿哥是明珠的妹妹纳兰明慧生的儿子。立胤礽为太子,可是他自己能耐大就总觉得孩子不争气,所以立了胤礽,把他又废了一次,又一次立为太子,然后又废,经历很多波折。康熙自己身体好儿子也多,他总共有35个儿子,去掉没能力的和年纪小的真正能继承皇权的就九个儿子,康熙二次废了胤礽之后,起码是四阿哥、十四阿哥还有八阿哥都有能力。八阿哥很会笼络人脉,也确实有能耐有资源,但是他是庶出,不是皇后生的,没有资格竞争太子。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是一奶同胞,皇后生的,他们两个在康熙心里位置最重。在这种情况下,雍正表现得很出色,治理天下能力很强,他完全可以通过正当方式竞争,用不着去篡改诏书。

那么通过这些推理,雍正他不会篡改诏书,他也不会毒死他爹,那为什么天下还会有那么多人说他弑父篡位呢?主要原因在于,他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他不该得罪读书人,雍正对知识分子下手非常狠,现在历史研究都说雍正年间文字狱是最多的,其实不光是这样,那只是个表象,雍正年间是整个对读书人这些贵族下狠手了。有个外号叫“抄家皇帝”,康熙晚年贪官太多,雍正上来要整肃吏治,让他们把钱吐出来,充实国库。所以雍正年间抄家特别多,曹雪芹家就是因为雍正抄家而败落,要不是雍正抄家就不会有《红楼梦》,这都有因果关系。雍正抄家表面上是肃清吏治了,可是他抄家的官员往往是读书人,当时都有门第关系,抄一个官员家,得罪他背后一帮读书人,读书有骨气,动了他们的利用,他们就会站出来说这个说那个,他们不光说还能写呢。所以天下到处都是骂雍正的,说他坏话。所以,骂雍正的那么多人,跟他得罪读书人有很多关系,读书人净给他做负面宣传了。但是,如果没有雍正执政的13年也不可能有康乾盛世,应该叫康雍乾盛世。康熙到晚年,大清国库基本上 都空了,他一辈子净折腾事了,而且呢,前面说了贪污的官僚特别多,雍正上来的这13年,充盈了大清的国库,而且休养生息加强水利建设,康熙年间最重视兵部,雍正年间最重视的是工部,大兴土木修建各种水利工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且有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充盈国家财政的积极政策,所雍正在这点来说他的老百姓要比康熙年间的老百姓日子好过的多,即使他的皇位是篡位得的,他也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也是对老百姓有好处。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即使不是 篡位上来的,又有几个好皇帝呢?


wo坚持走下去


雍正帝胤禛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在畅春园奉康熙帝遗诏登基的!

自雍正帝登基后,关于他继位的合法性就一直有传言,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就是矫诏篡位:“传位十四皇子,改十为于,成为传位于四皇子”。这种说法在很多电视剧里也有演义,但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我们分析来看。

1.古代的“于”写法是“於”,和今日大不相同,将“十”改为“於”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肯定是谣言。

2."康熙遗诏“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遗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写就,记载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可以看出胤禛的确是奉遗诏继承大统的!《清史稿》、《清世宗实录》也都有记载。

那么关于他的传言从哪里来的呢?康熙帝末年“九子夺嫡”,雍正登基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廉亲王胤禩被改名“阿其那”,削其王爵,削宗籍,圈禁而死;皇九子胤禟改名“塞思黑”,削宗籍,圈禁而死;其他八爷党人包括门人不少被流放,在流放路途当中就有谣言不断传出。另外雍正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改革朝政中触及了不少人利益,后来谣言愈演愈烈,以致雍正帝下令编写《大义觉迷录》以证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