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情书》是由岩井俊二自编自导的的日本纯爱电影,由中山美穗、丰川悦司、柏原崇等主演。获得了蒙特利尔国际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导演岩井俊二也凭借《情书》获得了日第46回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赏。

这部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情书》,讲述了一封原本出于哀思而寄往天国的情书,却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藤井树的回信,并且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纯真单恋的爱情故事。


《情书》: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情书》这部电影通常被看做是岩井俊二对青春题材的淋漓尽致的描写,而这次我想从整部电影的隐藏含义来分析。来仔细品一品,从哪几个角度,让整部电影余味悠长又让人微醺。

镜头动与静,色彩对比下的性格和命运隐喻

虽然藤井与博子长得一模一样(中山美穗一人分饰两角),但是观众能够很清晰地区分哪个是博子,哪个是藤井。那是因为《情书》的场面调度十分考究:博子的背景和服饰大多都是纯色的,镜头也是静止不动的,用这样的方式着重突出博子的文静;而关于藤井的镜头,大多都是移动的镜头,服饰也多是图案繁多。而藤井基本没有停下动作过,骑单车、闲逛、甚至连睡觉都是翻来覆去的。所以不同于博子给人的文静,藤井带给我们的感觉是活力与动感。

《情书》: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博子

而不同阶段所对应的不同色调,又层层递进推动整个电影的发展。从电影的一开始,灰色,黑色,白色等色调表现的:干净、庄重、感伤。到后期故事给到了女藤井树时,整个电影的橘棕色调,明黄色等暖色调表现着她的活泼、古灵精怪、温暖明媚 。

但就是这样性格活泼的藤井,却一直没有发现身边同姓同名的男生对自己暗生的情愫,反而是内敛的博子一步步的引导着,探索着,明白了青春期男生懵懂的心思。

《情书》: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女藤井树

这种性格的反差和结局的反差都是这么的出人意料,也这么的情理之中。世事往往不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却又总会给我们安排一个合理的结尾。


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惊鸿一瞥”

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有过暗恋,尝过暗恋的滋味。十几岁开始,到二十几岁结束。青春期开始时最美好最纯粹的感情,直到进入社会被太多条条框框限制后渐渐消失。

少年藤井树,借遍了图书馆的那些没人会读的书,只为一次次写下和她相同的名字;上学是用口袋套住女孩的头以示亲近;慢慢对照考卷上的答案,只为和她多待一会……他拿起那本《回忆似水年华》,更不如说他拿起了少年的心事。

《情书》: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你还记得吗——年纪尚小的时候,班上那个沉默寡言的男孩,或是温柔可爱的女孩,看到他(她)你就会心跳不已,你偷偷的尾随他回家,或者你在课本后面画下她的素描;就算再忙你也要去看他打球,或者总是在人群的背后偷看她练舞;在他(她)的面前你总是感到无限的卑微,却又忍不住逡巡他的踪迹。也许你还记得,也许,你就是“少年藤井树”。

《情书》: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年少时表达喜欢的方式都是那么的晦涩,恶作剧也好,拌嘴也好,骑着自行车在女孩子的头上套纸袋子也好。

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会陷落在青春的情绪中不可自拔,因为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那样一片柔软得抵挡不了伤怀的场所。而对于霎那间出现的感动,我总是告诉自己,这是矫情的,是虚无的,是阻碍我的成长的。
但每一次我又总是妥协,因为这也是我需要的啊。

暗恋,之所以纯粹而美好,是因为它是一个人的盛大。不求回报,不求回应,甚至都不要求对方知道。暗恋,是自己和自己的约定,无条件的去爱一个人多久。

温情脉脉的阐述着生与死的关联

曾看到过日本人因为岛国的地理环境,而一直将死亡文化融于民族血液中。

同样《情书》用另一种手法,温情脉脉的进行了关于“生与死”的阐述。

《情书》: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首先,电影的开场便是藤井树的葬礼上,葬礼与雪花便有一股死亡的写意;其次,《情书》里有一个情节:藤井突然发了高烧,藤井的爷爷以76岁的高龄,冒着大雪背着藤井去了医院,自己也被送入了病房,而藤井的父亲也是因为高烧转肺炎而死,这里应该是说对于死亡的态度;最后,藤井树的未婚妻博子在寄信的时候,内容便是“你好吗?我很好”。而最后博子在山上朝着“藤井树的方向”呐喊道“你好吗?我很好”。这一句“你好吗?我很好”,便反应了博子对藤井树的死亡从茫然、再到接受,再到最后的释然。


《情书》:我把年华写成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这场暗恋回不去,男树的情感永远尘封了,女树的悸动永远存留了,博子的疑惑永远解答了,秋叶的守候永远成真了,如同死亡一样,如漫天的白雪一样,掩埋了所有的秘密,把爱都消声,寂静世界,只剩天国的永恒

结语

《情书》就像是一杯余韵悠长的酒,度数不高,喝完不醉。但是微醺的感觉会持续很久。

他不烈,没有什么惊天地,动鬼神的场景。他不浓,没有让你声泪俱下的契机。

但是你会慢慢的醉在里面。想起夏日的风吹起的窗帘,想起那个少年,最后一声叹息,回到真正的,我们的生活中。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