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經濟學:“渴望家庭”,就是一場大規模騙局

婚姻經濟學:“渴望家庭”,就是一場大規模騙局

現在不管是男是女,都在宣揚一個概念“渴望家庭”,

但是“渴望家庭”這個概念,不同性別視角下的內核是截然不同的。


男性視角里的“渴望家庭”,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傳統版,就是單身漢,家務生活和性負擔都太壓抑了,要找個老媽子陪,總之先娶了一個再說。做家務陪床的同時我還能努力工作,等到了中年,如果事業沒起色那就算了認命了這輩子就過去了,如果事業起色了那生活就開始“多姿多彩”了,單位實習生小姑娘看我的眼神的,你懂的。


所以很多男生娶妻是完全不看外貌的,只看聽話溫柔好控制有點學歷但不能太高方便子女教育等等。


當然,這個邏輯反之不成立,即並不是所有不重視外貌的男生都是這種人,更不是所有重視外貌的男生就不是這種人。


娶妻娶賢,納妾納色,這個看似比較有邏輯的正確指導方針,說難聽點就是這種猥瑣和雞賊。


另一個版本就是好萊塢版,現代文明版,即自己已經奮鬥到取得了一定成績了,平時的生活完全獨立自主,但是這個時候為了家庭,為了伴侶,孩子,選擇放棄更進一步更繁忙的工作晉升,好好陪陪對象孩子。這種是典型的中產階級雞湯,而且不分男女,美劇絕望的主婦裡就有主婦已經快升副總了,為了孩子,和老公商量好,選擇迴歸家庭了。


但這種雞湯成立的前提是,衣食無憂,並且取得了最起碼是中層的事業成績。


國內女性的視角來看,所謂的“渴望家庭”,恐怕並不是好萊塢版本,也不可能是傳統雞賊版本,而是有自己獨有的一套理解內核,即:並非渴望家庭,而是渴望輕鬆,不用工作太累,事業太累,有人提供穩定生活,帶帶孩子就挺好的了。


這並不是理想狀態,這是一種誘餌心態


即傳統家庭模式,拋出誘餌理念,吸引女性上鉤,沾沾自喜覺得選擇了家庭,就可以輕鬆了。但實際上不是,實際上會有更多更可怕的嚴重後果在等著她們——翻開社會新聞,找你身邊年紀不太大的已婚女士聊聊,你就明白了。


很多人不太願意相信事實,更願意相信極少數的特殊案例——老公是個有錢有權的霸道總裁,但是得了唐氏綜合徵,情感上智力有殘缺,只愛老婆一個,當閨女一樣寵,不對,是把老婆當高位截癱病人或者植物人一樣伺候。這種思想,被包裝成“少女心”,“甜”。


老實說,這令我感到巨大的噁心。這一切的指導,和我提倡的“自保”,“發揮潛力”,“爭取利益”的三大原則,都截然對立,簡直是天生的仇敵。在這種社會心理認知下,所謂的“渴望家庭”,能大規模的提倡嗎?


沒有事業成績,沒有謀生技能,沒有獨立資本的所謂“渴望家庭”就是可恥的,而且是極度可恥的,應該大加批判的。


好萊塢模式下的渴望家庭,是個人自由,是偉大犧牲,是值得令人尊重的。它的前提是有資本,有資歷,有能力,有成績,有胸魄,不得不犧牲,而我們所謂的“渴望家庭”,是可能壓根沒進入職場,或者一個徹頭徹尾的職場小白,沒資本,沒資歷,沒能力,沒成績,沒胸魄,僅僅遇到一點點挫折和障礙,就覺得還是“渴望家庭”好啊。


這做的哪門子犧牲?這算個屁的個人自由啊。


我不否認,有很多已經取得輝煌成績的女性,在“渴望家庭”,她們的選擇和自由應該得到尊重。


但絕大部分所謂“渴望家庭”的女性,壓根不是這樣的。


所以,在這種社會心理認同下,提倡所謂的普世價值觀什麼渴望家庭,是有害的,不應該被大規模提倡。


因為,家是愛的港灣,又不是垃圾收容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