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无处安放与生命的承受之轻,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理想的无处安放与生命的承受之轻,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真是个坑,从入坑到弃坑,反复折腾,最终把它听完了。老实说,毛姆毫无炫技的白描式行文,线性叙事结构,较之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晦涩的语言,庞杂的人物谱系,阅读门槛明显低很多。但就这种类似甜甜圈般易体验,却对我并没有多少阅读粘性。

理想的无处安放与生命的承受之轻,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究到底,终是受情节推动的传统叙事模式惯性影响,深以为欧亨利式一波三折才是王道。但是毛姆明显摒弃此道。小说开始,主人公舍弃富足的中产生活,抛妻弃子,这反常理的举动,本可制造足够悬念,吸引读者一探究竟。哪知作者毫无任何铺垫和渲染,直接把原因一股脑盘托而出。

理想的无处安放与生命的承受之轻,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行文上的平铺直叙就算了,关键是主人公还很操蛋。逃避责任,心安理得抛弃自己的妻子儿女后,还诱骗帮助自己的朋友妻子,得手后始乱终弃,让这个为情所困的可怜女人撒手人寰。如此一个人物,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态度却还还挺欣赏的。

理想的无处安放与生命的承受之轻,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如此离经叛道的人物,当然不容于世俗礼教,甚至连疾病也没有放过他。就像那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失去了听力一样,这位让人唾弃的主人公被麻风病夺去了视力,那双对光和影有着天才般敏感洞察力的双眸,就这样突然暗淡无光了。奇怪的是,我对此并没有一丝丝复仇的快感。是的,我曾经厌恶与鄙视的情绪突然就没有附着物,大块大块的从我的脑子内壁剥落。特别是他谢绝医生的救治,与那副绝世名作一同消失熊熊烈火中时,我才终于深刻理解作者的苦心。

理想的无处安放与生命的承受之轻,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尘世的道德秤杆太轻,天才的不朽灵魂太重。一个连自己都不肯顾及的人,我们却要用世俗的道德责任要求他,这实在太过苛刻。他从没想过回头,也没有执念,他的肉体与灵魂,早越过了世俗的牵绊,落在那个水波飘渺的南太平洋岛上,头顶璀璨深邃的星空,他把天才般的热情,都倾注在画画中。更纯粹的是,就在放下画笔的那一刻,他对自己笔下那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多彩世界,再无一丝眷恋。作为一名画家,他连自己的作品都不屑于留下。离世后的声名鹊起,与画作的价值连城,其实与他都毫不相干了。

理想的无处安放与生命的承受之轻,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对于理想,也许我们无法如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那样诗意的栖居,但我们的内心可以一如这位天才的笃定与安详。因为即使无法改变这世界,也要让我们的内心,不被这个世界轻易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