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朝是我國瓷器燒造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此時的瓷器造型玲瓏秀奇,胎質細潤晶瑩,彩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徹底擺脫了洪武、永樂、宣德時期,沒有永樂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氣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賞心悅目,特別講究線條美,使後人對成化一朝瓷器有著極高的評價。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說法。從傳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見當朝的景象,這個時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觀賞瓷、把玩瓷,從藝術和審美角度上達到了歷代高峰。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明朝中葉是由成化、弘治、正德三個皇帝統治的,這三個皇帝個人能力都非常有限,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大出息,他們短暫的一生都被后妃、母親、宦官或大臣控制。三個皇帝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成年之前登基,就是不足18歲登基,不到40歲就死了。但由於皇權位置的至高無上,這三個皇帝對藝術品依然有很強的影響力。

成化皇帝朱見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17歲即位,差三個月不到40歲時就死了。他是成、弘、正這三朝裡活得最長的皇帝。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稱。相對於以濃烈著稱的永宣青花,成化為什麼改變風格呢?這要從他的身世說起。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 鬥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

成化皇帝幼年時,經歷了兩次大的事變,第一次就是土木堡之變,他爹正統被瓦剌俘虜了;第二次就是奪門之變,他爹又復位做了皇帝。這樣,他就經歷了由太子廢為親王,又復立為太子這麼一個過程。一會兒說你是接班人,一會兒說你不是,一會兒又說你是,來回折騰。他是在劍拔弩張中度過的童年,隨時都面臨著生命危險。因此,成化小時候心理就有疾患,俗稱嚇破了膽,比如說他有嚴重的口吃,反應也比較遲鈍。據說他父親在立太子這個問題上就非常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讓他接這個班。成化身邊有一個很重要的人,影響了他的一生,她就是宮女萬氏。這個宮女在19歲那年開始伺候成化,抱著他,陪伴他,安慰他,等於是他的貼身保姆和監護人。那時候他跟母親的接觸都沒有跟萬氏這麼近,也就是說保姆跟他最近。由於屢經重大事故,成化的童年非常缺少安全感,非常需要依賴萬氏,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問題。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 鬥彩海水異獸紋罐

成化17歲時登基,立刻娶了比自己大19歲(一說17歲)的萬氏做了貴妃。顯然,成化是一個有戀母情結的人。《明史·萬貴妃傳》中記載:"帝每遊幸,妃戎服前驅。"九個字,透露了什麼信息呢?一、皇帝每次出行,萬貴妃都跟著,表明皇帝的依賴性。二、萬貴妃無微不至,走在前面,顯示她的身份。三、戎服,就是軍裝,表明萬貴妃剛強的個性。史書上記載萬貴妃是一個很歹毒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意志力非常堅定的人,要不然她不能保護幼年時的皇帝。成化從小到登基,這十幾年是萬貴妃給了他全面的保護,所以他依賴萬貴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萬貴妃有權力後,她就開始勾結宦官,戕害每一個可能懷上皇帝的兒子的嬪妃。只要懷上孩子,她就要戕害,不能讓孩子生出來。成化皇帝的第一個皇后吳氏,結婚32天,就被萬貴妃趕下臺了。她是貴妃,人家是皇后,皇后地位比她高啊。但是隻32天皇后就被廢了,可見萬貴妃權勢之大。萬貴妃生沒生過孩子呢?生過。她曾經生了一個兒子,1歲左右就死了。在後來長達10年的時間裡,她都沒有再生。你想,她比皇帝大19歲,從生理角度上講,她是劣勢。但是,她成功地控制了整個宮廷的局面,任何嬪妃跟皇帝都不能生孩子,懷孕後不是流產就是連母親都一起身亡。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 鬥彩纏枝蓮紋罐

在執政十年的時間裡,成化已沒有一個執政者的鬥志。朝廷大臣們對皇帝長時間沒有子嗣也深感擔憂。王朝要延續,皇帝一定要生孩子,沒有兒子是頭等大事。於是,京師和各地官員紛紛上疏,要求皇帝遠離萬氏,爭取跟其他嬪妃接觸,生孩子。成化這時候還很有意思,他回答得很現代,他說"此乃朕之私事",這是我的私事,跟國家沒有關係,你們不能 管我,我娶個比我大19的女人那是我願意。這樣,大家也就沒轍了,頂多下面傳些八卦。

成化皇帝長時間沒兒子,他自己也難過,總想這件事。成化十一年的時候,一個宦官給他梳頭。成化照著鏡子,看自己有白髮了,就嘆氣,說自己都變老了,可是還沒兒子呢。這個宦官叫張敏,立刻給他跪下了,說:"陛下有子。"皇上十分驚訝,忙問原由,張敏就告訴皇帝:"您在6年前曾經臨幸過一個妃子,她把兒子生下來了,現在藏在後宮,皇上願不願意見一面?"那皇帝能不願意嗎?馬上變成國家頭等大事。當時通知就下來了,皇上立馬要到妃子這邊來。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 青花梵文杯

這個懷孕的妃子姓紀,瑤族人。關於這一段,史書上有非常精彩的描述。《明史·紀太后傳》:"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黃袍有須者,即兒父也。"衣以小緋袍,乘小輿,擁至階下,發披地,走投帝懷。帝置之膝,撫視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類我。""這段說得非常生動,我們用今天的大白話解釋一下。紀妃當時接到通知後,她抱著兒子哭了:"兒啊,你要走了我就活不了了。你見到那個穿黃袍的,有鬍子的,就是你爸爸。"這個皇子就是後來的弘治皇帝,當時是個小孩兒,穿一身小紅袍,乘著一頂小轎,被大家簇擁著來到階下。由於他出生後沒理過發,頭髮是拖地的。成化皇帝一看到他,激動了,馬上把他抱起來,擱在膝蓋上,又摸又看,然後悲喜交加,哭著說:"這是我兒子,像我啊。"這段足以構成一部電視劇,電視劇都拍不了這麼精彩。

成化父子相認以後,萬貴妃氣得要命。一個月後,紀氏就被毒死了。5個月後,成化立這個兒子為太子。還忘了說一句,那個宦官一個月後也自殺了,因為他通報的消息,迫於萬貴妃的壓力,只有選擇自殺。這個宦官叫張敏,義薄雲天。

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成化皇帝是一個非常柔弱的人。而永宣時期,從人物到事物,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強烈狀態。所謂物極必反,到了成化皇帝時,他對強烈的東西就不感興趣了,反而對疏淡、柔弱的東西感興趣。這一點也影響到瓷器。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成化鬥彩瓷名重於世

鬥彩瓷就創燒於這一時期,是由宣德青花五彩發展而來,它以紋飾新穎、色彩淡雅而名重於世。鬥彩瓷器的燒成是我國制瓷工藝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為後來彩瓷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鬥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的彩瓷品種,明代文獻中稱之為“青花間裝五色”。鬥彩的製作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所需填繪不同的彩色,再入窯經低溫二次燒製而成。鬥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由於的胎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五彩相配,形成了嬌豔絢麗的藝術特點。著名的有雞缸杯、三秋杯、嬰戲杯、葡萄杯和花鳥杯,還有一種在器物底部落“天”字款的蓋罐,被稱為天字罐,為成化鬥彩中的極品。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卉、人物、瑞獸等,是後代包括帝王在內的收藏界必追求的品種,對後世影響很深,並爭相模仿。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 青花麒麟紋盤

成化鬥彩可用“質精色良”四字概括,它以線條流暢的造型、薄似蟬翼的胎體、潤如堆脂的質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調,在明清彩瓷中獨樹一幟。成化鬥彩中以雞缸杯名聲最大,杯身畫面繪有雄雞一隻引吭而啼,兩隻母雞正低頭覓食,幾隻小雞在母雞身旁嬉戲玩耍,神態逼真,呼之欲出,旁邊所襯藍色的山石、紅豔的牡丹、幽靚的蘭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諧寧靜的田園景色自然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據記載,雞缸杯自問世以來便倍受讚賞。清人朱琰《陶說》中評述此杯說:“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唐氏肆考》裡也有“神宗廟器,御前有成杯一雙,值錢十萬,明末已貴重如此”的記載。由於雞缸杯的名貴,明萬曆時率先仿燒。成化鬥彩商業價值也一直極為可觀。例如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寫到:“窯器初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盞之屬,初不過數金,頃來京師,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曝書亭集》中也記載:“萬曆器索金數兩,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雞缸非白金五鎰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成化時期瓷器造型莊重圓潤

成化時期瓷器造型莊重圓潤、玲瓏俊秀,具有藝術上的線條美。歷來有“成化無大器”的說法,從傳世品來看,明 成化青花瓷大件少見,絕大多數為小件器。常見的官窯瓷器有碗、盤、杯、高足杯、高足碗、臥足碗、罐、盒、爐、洗、梅瓶、梨壺、盞託、玉壺春瓶等。

成化瓷器紋飾以香草龍最具代表

成化瓷紋飾開始出現了規矩化的寶相花、團花,並大量運用對稱、連續等裝飾手法,瓶罐類器物多用修長的蕉葉裝飾。常見紋飾有:荷蓮鴛鴦、松竹梅石、靈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纏枝花卉、菊花、苜蓿花、蘭花、梔子花、 寶相花、山茶花、牽牛花、蓮花八寶、龍、鳳、火雲、獅子麒麟、海獸、花鳥、團龍、嬰戲仕女、高士,以及梵文等。 器口內外多以弦紋,少數以卷草紋帶或錦地紋帶裝飾。其中蓮託八寶紋應是成化時開始流行的紋飾,而樹石欄杆的庭院 圖雖很早出現,但亦以成化時為盛。在這些圖案紋飾中,尤以夔龍和十字寶杵最具代表,夔龍的龍嘴常銜一枝蓮花,因 此又稱香草龍。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圖九 明成化 鮮紅釉盤

成化青花用的是平等青,色調柔和淡雅

成化青花前期有的使用蘇麻離青料,宣德遺風仍存,但不久青料已用完,後期主要用的是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 也稱平等青,青花色調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 燒成作品呈色大多淺淡雅緻,淡雅的青花也為鬥彩提供了陪襯效果,使成化鬥彩不僅在當代或是後來創下了不可逾越的 里程碑。

成化瓷器品種繁多,色彩豐富

成化朝除了名噪一時的鬥彩瓷外,還有繼承宣德時期的彩瓷及單色釉品種,有青花紅彩、青花綠彩、孔雀綠釉青花、黃釉青花、藍釉白花、白釉醬花、白釉紅彩、白釉黃彩、白釉綠彩、素三彩、琺花、仿哥釉、白釉、黃釉、藍釉、紅釉等;其製作工藝均十分精緻,但傳世並不多見。在1975年與1987年兩次對景德鎮御窯廠珠山遺址進行 發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殘片,不但品種繁多,色彩豐富,而且有許多品種在傳世品中尚屬首見,如紅地綠彩、紅釉 白花等。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圖十一 明成化 鬥彩高士杯

方法一:辨胎釉

釉質肥腴,潤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質潔白、細密、乾澀;胎體秀美而輕薄,迎光透視呈牙黃色或肉紅色;釉色微微閃青,釉質肥腴,潤如 凝脂,上手撫之如同嬰兒的肌膚一樣,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這種釉色是鑑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徵之一。

方法二:辨紋飾

紋飾線條纖細柔和,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

成化時期紋飾線條纖細柔和,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青花之淡雅之態如輕歌漫舞,畫意飄逸瀟灑。成化 鬥彩器物裝飾講究濃淡搭配,以平塗為主,不分陰陽,畫面缺少層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塗法繪畫施彩,樹葉、花 朵無陰陽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之說,山石也無凹凸之感。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 鬥彩三秋杯,蝴蝶顏色為“奼紫”

方法三:辨彩料

“奼紫”一色獨具特色,色如赤鐵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曠絕古今。色彩特徵是:“鮮紅色,豔如血,厚薄不勻;鵝黃色,嬌嫩透明而閃微 綠色;杏黃色,閃微紅;水綠、葉綠、山子綠色,皆透明而閃微黃;蜜蠟黃,色稍透明;赭紫色暗;薑黃色濃光弱;奼 紫色,色濃而無光。而彩色中的“奼紫”一色獨具特色,色如赤鐵,表面乾澀無光,後代很難模仿,可謂成化一代的標 志。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成化官窯黃釉碗,底足較直而且較高,足牆較窄,足脊較圓,足跡露胎處可見黃溢

方法四:辨工藝

器物砂底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

成化瓷器修胎規整,琢器類器物(瓶罐類立件器物稱為琢器),由於當時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見接胎痕,由於 成化時期工藝非常好,瓶、罐、壺等琢器,接胎痕不明顯;盤子多有塌底現象,碗、盤類底足較直而且較高。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上手撫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器物底足牆較窄,足脊較圓;足跡露胎處可見黃溢;器物裡釉、底釉平滑細膩;足外牆大多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靠近足根那條圈線較深,上面一條則談。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成化官窯黃釉碗,胎質潔白、細密、乾澀,釉質肥腴

方法五:辨款識

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間官窯瓷器款識有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兩種,不見“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書款,不見篆書款。成化官窯瓷器年款主要體式為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圍以青花雙重圓圈或雙重方框,也有 極個別無邊欄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見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橫書的六字楷款,落在盤類的口邊或高足杯的的足 內沿,另成化彩瓷均屬青花款。特點是字體深沉,無漂浮感。筆法蒼勁有力,中鋒運筆,筆道粗,字體肥,故有“成化 款肥”的說法。字體並不嚴謹規範,似為兒童所書,透著稚拙之氣,成化官窯款識的藍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為歷代仿 寫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總結成化款識,作有歌訣“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就是說款識中的“大”字的第二筆上端有尖有圓,出頭並 不是很高; “成”字第五筆的撇直而生硬;“化”字左邊單人旁和右邊“匕”上端幾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橫一般不越過右方的立刀;“明”字左邊的“日”多是上窄下寬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後一筆的一點, 有的點在橫以上,有的點在與橫持平部位,有的點在橫以下,但以點在與橫持平部位多見;另還有個別“成”字沒有一點。“天”字款只見於成化鬥彩罐上,落款位置在器物外底。已故古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總結“天”字款,作有歌訣為“天字無欄卻為官,字沉雲濛在下邊。康雍乾仿雖技巧,字浮雲淡往上翻。”是說成化時期有一種官窯鬥彩罐,外底書寫一“天”字,字外無邊欄;因釉質肥厚,青花書寫“天”字不是很清晰,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的感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燒過天字罐,仿款字體較成化時顯得漂浮。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朝柔弱美

明成化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米糊底

成化民窯

精細的民窯器施釉表裡如一

成化民窯瓷雖比不上同時期的官窯瓷精細規矩,但其器型規整、胎子潔白細密、釉子光潤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成化民窯瓷器遺存較多,常見器物有盤、碗、高足杯、蓋罐、梅瓶、香爐等,造型圓潤、古樸。器物胎土淘煉較細,胎質乾澀,間有孔隙;釉麵肥潤,釉色灰青;器物底足施釉,足牆較薄;精細的民窯器,器裡、器外、器底三處釉色一致,達到表裡如一;成化民窯青花瓷,紋飾常見獅子、麒麟、海獸、荷塘鴛鴦、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嬰戲、高士、結帶寶杵等,有的紋飾畫得柔和,有的畫得潦草,無論哪種都透出瀟灑活潑,從隨意之中見其清麗。底足外足牆飾旋紋兩週;紋飾畫法採用雙勾填色的手法;青花用料為國產的“土青”,色調普遍晦暗,常見有藍中泛灰黑和藍中泛灰兩種青花髮色,凝聚出黑褐色斑點、但無暈散現象。民窯青花瓷多數無款,少數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寫“大明成化年造”的,外圍青花雙圈款,還有銀錠畫押款和“福”字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