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寫的是什麼景物?怎麼解讀?

用戶5163915551926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寫的是什麼景物,怎麼解讀。

這是唐代虞世南詩作《蟬》的前兩句,寫的是蟬,喻的是人。試著解讀一下。

《蟬》詩解讀。

《蟬》,是唐太宗重臣、初唐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虞世南所做,只有四句的小詩。前兩句: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垂緌”:古人系官帽的帶子,結在下巴後,餘出而下垂的部分。蟬的觸角與此很像。“疏”就是稀、不密。

譯文:蟬垂下緌一樣的觸角吸飲清瑩的露水,清麗的鳴叫聲穿越稀疏梧桐樹。後兩句: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蟬是因為身在高處聲音自然傳的遠,而不是憑藉了秋風吹送的力量。

全詩簡要賞析:本詩用比興,借蟬喻人,因為古人認為蟬高潔。垂緌意指地位高的官員,暗喻“貴”;同時又與蟬的觸角相似,結合的貼切,為可以看到古人對物象觀察把握的精準。“清”意清明、清廉,運用絕妙。全詩的意思就是,我雖然身份顯貴,但我潔身自好、廉潔清明,高潔的名聲是自然傳播出去的,不是靠他人的吹噓。

這首詠蟬詩,是作者虞世南在潔身自律、或者說自我鼓勵。也有點自我欣賞的意思。他還真不是自吹自擂。

延展閱讀:虞世南此人以及另一首小詩《螢》。

虞世南的確是個“大人物”。政治上,他是唐太宗朝的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追贈禮部尚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文學藝術上,他是初唐四大家之一,著作《北堂書抄》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遺作有詩文四卷。

他品格高尚、耿直、忠誠,直言善柬,博學多才,深得唐太宗欣賞和信賴。唐太宗說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

還有一首與《蟬》類似的詩《詠螢》,我們來欣賞一下:

《詠螢》

唐 虞世南

的力流光小,飄颻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這首小詩是借“螢”自喻。光亮小、身子輕,也要努力發光,頑強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和追求的執著,還有自謙、不恃才傲物的胸懷。虞世南從來不把自己自喻成獅、虎、馬等,由此可見他不一般的德行修養。


九思堂筆記


謝敬!

一提起知了,有跟我有同樣感覺的嗎!就是知了達到叫聲高峰的時候,再加上潮熱,它不斷的叫聲此起彼伏!吵得你中午都睡不了覺,你是想把樹都要砍了去,有同感的舉手!這小小的知了它叫的聲音是熱浪滔天呢!一浪高過一浪!聲聲刺耳!擾的你是心煩意亂,說實在的,我最怕的就是知了開始叫喚的季節,那簡直就是叫囂!不堪入耳!!😇!

那麼,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聽網友們說它是指的知了,可是我反覆的想了,知了到臨秋的時候,它已經死了,無需藉助秋風,那這個景物就展現出來了,知了爬在高高的樹上叫喚!這個時候,可能也是它們蛻變的過程之巔峰!

它們是在6—7月中旬達到最高峰期,在這個炎熱的夏天,知了就跟夏天較上勁了!看誰的熱情高漲!它是撕心裂肺的嚎叫!夏天是頭暈腦脹!炙熱難耐!知了跟夏天是一決雌雄!亮出嗓門誓比天高!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外力,更跟秋風沒任何關係!

我們可以不去依靠什麼哪個朝代的詩句,你就單從字面解釋!就很容易的多,並不複雜!也可算是一目瞭然!有時候,人們想看到你的理解!並非去查閱資料!

本人才疏學淺!而我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不知對否!敬請指正!

(謝悟空!謝閱)!

(原創於4、19)!(僅此一例!沒有雷同!勿抄襲!


轉運中的幸福


這是出自唐朝虞世南的詩 中的詩句:

《蟬》·

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