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要怎样去理解?

封护胜463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是唐朝苦吟诗人贾岛在元和十四年(819年),读了因谏宪宗迎佛骨而遭贬的韩愈所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后,深有感触,遂作了《寄韩潮州愈》,抒发了自己满腹忧思和深切的关怀与牵挂之情。

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漫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云卷,月明初上浪西楼。

一,苦吟诗人贾岛和韩愈深厚的交情。

贾岛(779年一843年),字阆仙,人称“诗奴”,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人。他在古代诗歌史上,可谓是有名的“苦吟诗人”。

话说贾岛得一佳作《题李凝幽居》,他在“鸟宿池边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上,用推还是用敲,捉摸不定。一日,他骑着毛驴,意欲找李凝共议,他一路比比划划,因思想过于集中,毛驴竟冲撞了韩愈的轿子。当时韩愈读了他的诗作,颇为赞赏,不但没有责罚他,还与他推敲了一番。从此,他们不但成为好友,还给“推敲”一词涂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贾岛少年家贫,曾入寺为僧,他为人乖张而不拘常理,独与韩愈有着深厚的交情。自推敲之后,他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但却入俗难脱禅心,行为难为官场所接纳。

当他知道韩愈的遭遇后,又读了韩愈的诗作,满怀忧思愤恨,作了《寄韩潮州愈》,表达了自己的关怀和牵挂之情。

二,“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所蕴含的讽刺意义。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总有一天,狂风会像风卷残云一样地吹尽人世所有的乌烟瘴气,到那时,月华如洗,乾坤朗朗,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会大白于天下。

韩愈在他的诗中写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何等的激昂悲壮,豪情满怀,大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贾岛读了后,感同身受,为即是友人,又是恩师的韩愈深表同情。

贾岛开首写道:“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直言他的心也随着友人去了,与友人一起饱受遭贬之罪,感受阻道的蓝关之雪,袭人的瘴江疫气。

故而,贾岛遇皇帝于定水,轻慢不礼:“尝遇武宗皇帝于定水,岛尤肆侮慢,上讶之”。官民见了皇帝,无有不敬拜者,可贾岛却独不其然,是武宗大为惊讶。

“文如其人”,贾岛更是如此,爱憎分明不为官场政客所喜见,诗书文章多有慢上之意。他这两句诗,是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更是对黑暗腐朽,黑白不分,如日薄西山的大唐王朝辛辣的讽剌。


黄土情愫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句话应该这么去理解: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湿热毒气总有一天会被浩荡的东风一扫而光,到那时皓月当空清纯透彻的银色月光将铺洒在浪西楼上。

这句诗出自唐代贾岛的《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

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

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

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

月明初上浪西楼。

要想完整的读懂这首诗并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得大致了解贾岛写这首诗的背景和相关故事: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某一天,贾岛骑着驴,他在驴背上正琢磨着一句诗,这首诗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在当时,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总感觉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字好还是换成“敲”字好。可他又觉得“敲”字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字好。那到底用“敲”字呢还是用“推”字呢?他就这么脑海里一边想着,嘴里也就“推”“敲”、“推”“敲”地反复念叨着。不知不觉他就骑着毛驴不小心闯进了监察御史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官道里。

当韩愈的随从们把贾岛抓到韩愈面前时,韩愈好奇地问贾岛为什么闯进了我的官道?贾岛就把自己作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停马沉思了一会儿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字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拜访友人,还去敲门说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能够使夜静人深的寂静氛围里增添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许多。”贾岛听韩愈这么说就高兴地连连点头称是。就因为这件事贾岛不但没受到韩愈的处罚,而且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从此以后,“推敲”一词 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写文章要反复琢磨,做事情要谨慎,三思而后行。

元和十四年( 819),唐宪宗李纯专门派人到法门寺把佛骨(舍利)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然后再送回寺里,让大家瞻仰。韩愈为此上表劝谏表示反对这一做法,因此触怒了皇帝,被贬谪到潮州任刺史。韩愈在赴任途中意外遇到了自己的侄孙韩湘,并写了一首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当这首诗传到京师,贾岛读了以后有感而发才写作了这首《寄韩潮州愈》诗。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所蕴含的深意是:朗朗乾坤,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韩愈无辜遭贬的冤屈,终有一天将会大白于天下。这首诗,既表达了贾岛对韩愈遭贬的同情与无奈,也表现了贾岛对韩愈深沉的关怀、想念之情。


三点水981


寄韩潮州愈

唐/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疫的瘴气,总有一天会象风卷残云那样一扫而光。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整个大地也将变成琼玉般的银装世界了。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