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霜降剛過,太行山的綠意還沒有完全褪去,金黃色和深紅色已經在山巒間暈染開來,穿梭其中,彷彿置身於一幅色彩明麗的油畫。不同於春夏季節的繁盛,秋天的太行山更顯深邃。

在太行山西麓,左權縣處在群山環抱之中,自然風光的雄俊秀麗、紅色文化的深沉厚重、民間文化的多姿多彩在這裡相遇,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了擺脫貧窮底色,左權縣不僅在養殖、種植等傳統產業上發力,還在發展文化旅遊這一朝陽產業上探索出了好路子。

聞歌而來,踏歌而去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 左權民歌匯露天場館坐落在桐峪鎮蓮花巖景區的懸崖腳下,今年9月5日,第二屆左權民歌匯在這裡落下帷幕。圖為觀眾看臺。

露天舞臺建在壁立千仞間,山巒峽谷好像一支天然傳聲筒,嘹亮的歌聲在這裡迴歸到最原始的模樣……來到左權民歌匯舉辦場館,很難不讓人感到震撼。9月5日晚,第二屆左權民歌匯在左權縣桐峪鎮蓮花巖景區落下帷幕,共吸引3266名(組)選手參賽。記者在現場看到,表演舞臺還沒來得及撤走、牆上張貼著歌手宣傳海報、吉祥物“小親圪蛋”憨態可掬地矗立在廣場,彷彿在向來訪者訴說當晚的盛況。

左權古稱遼州,史書記載其雖“商賈不通,舟車不至”,但卻“比戶絃歌,文風頗盛”。代代流傳下來,民歌文化成為左權的其中一張亮麗名片。如今左權縣已是全國頗具盛名的“歌舞之鄉”,有“萬首民歌千出戏”之稱,“左權開花調”、小花戲更是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左權也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兩屆民歌匯再次打響了左權的民歌品牌,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民歌認識左權,來到左權。

桐峪鎮上武村坐落在距離蓮花巖景區不到10公里處,村口就是207國道,青磚紅瓦的民房與村子背後的懸崖峭壁相映成畫。太行人家15號院裡,院主人劉翠萍正在打掃衛生,聽到有人來訪,她從屋裡挑簾出來。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 劉翠萍家的院子裡處處是豐收的喜悅。

“政府補助了2萬元,沙發、衣櫃、被子和床單都是統一購買,客人來住一個房間一天收80塊錢,早餐免費吃。”劉翠萍回憶說,去年按照村裡的規劃,她在政府幫助下將自家閒置的兩間房打造成了客房,能提供四個床位。“從7月份建好到現在,收入算下來也有1000多塊錢了。”原本種地才能換取微薄收入的劉翠萍如今坐在家裡就能掙錢,儘管兒子、孫子都在縣城,她也捨不得離開家,“來村子的人多了,比以前熱鬧,收入也比以前多,這麼大院子建這麼好,不想去縣城。”

劉翠萍家是上武村打造的18戶民宿中的其中一戶。上武村黨支部書記劉俊飛告訴記者,目前村裡的3家農家樂和18家民宿能夠同時為48位遊客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考慮到有的貧困戶不具備接待能力,我們發展了14戶貧困戶開民宿,保證他們脫貧後不會斷了收入來源。”

“桃花花你就紅來,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嶺俺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呆……”傳統開花調《桃花紅杏花白》仍舊在山間迴盪。劉俊飛介紹說,左權民歌匯舉辦後,慕名來訪的遊客至少增加了一倍。“去年上武村在村子對面的山坡上又種了一百多畝桃樹和杏樹,到了春天果樹開花,歌詞中描繪的美景抬頭就能盡收眼底。”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 從迎賓門踏上上武村主幹道,排列規整的民房讓人賞心悅目,道路盡頭的山峰一覽無餘。

劉俊飛說,近兩年來,為了吸引更多遊客,上武村投入350萬元新建1座迎賓門,鋪設瀝青路面4500平米,牆體立面整治7000平米,如今走在村子裡,彷彿誤入了一個江南小鎮。上武村也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國家森林鄉村”“省級衛生示範村”“山西省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等榮譽稱號,並在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 中國外文局資助援建的上武村蘋果園滴灌升級項目。

民歌給民宿、休閒觀光產業帶來的效應是連片性的。上武村持續推動休閒農業觀光廊帶建設和陽光葡萄、觀光桃花、設施蔬菜、矮化甜柿、優質核桃、富硒蘋果六大園區提檔升級。劉俊飛表示,目前民宿業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如果各方面效益好的話,會考慮進一步擴展規模並做大做強休閒觀光。

大山深處的“左權紅”

從左權縣城驅車出發,要走兩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到麻田鎮澤城村。一路蜿蜒曲折,車窗外不時閃過一樹樹金黃的柿子,沿途清漳河流水潺潺。

澤城村是麻田鎮的一個行政村,麻田則被譽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129師司令部等150多個機關單位在麻田駐紮5年之久。麻田鎮附近的十字嶺,1942年5月25日壯烈犧牲後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長眠於此。為紀念左權將軍,遼縣於當年易名為左權縣。

距離麻田鎮政府約15公里的澤城村也是一片紅色熱土:晉冀魯豫邊區黨委曾在這裡駐紮3年;創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澤城中學前身為“太行抗戰建國學院”,後改為“華北抗戰建國學院”,葉劍英、左權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到學院指導工作。

平整的水泥路通到民戶家門口,民宿和農家樂錯落有序,沿街綠植在白牆點綴下生機盎然,老人們坐在廣場上悠閒地曬著太陽。脫貧攻堅戰注入紅色基因,如今的澤城村也早已不是當年的邊遠窮山村模樣。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 村民趙霞向來訪者展示核桃加工技術。

在村民趙霞家門口,掛有一張“霞家”字樣的木製名牌,幾位村民正在院子裡加工綿核桃,院落不大但裡裡外外乾淨整潔。趙霞今年38歲,兒子讀小學四年級,女兒在縣城念職高,由於沒有手藝,前幾年靠種地和丈夫外出務工,日子過得很不寬裕,2015年被劃定為貧困戶。“霞家”民宿有2間客房,能住4個人,去年12月建成後已經給她增加了四五千元收入。“當時政府補貼3萬,自己出1萬,裝修也不用我們管。”說起當前的日子,趙霞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她盼著能有更多遊客來麻田、澤城旅遊,好日子就能再上一個臺階。

2019年,澤城村被省政府確定為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之一,村裡借勢挖掘鄉村特色旅遊潛力,聘請專業設計公司規劃建設30家民宿。現已建成37家,每天能接待150多位遊客,預計民宿年營業額200餘萬元,每戶每年純收入約3萬元。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 澤城農民技術培訓中心正在進行母嬰護理培訓,周邊村前來學習的村民擠滿了整間教室。

走進村子正中的一幢兩層建築——澤城村農民技術培訓中心,57位周邊村的留守婦女正在接受左權縣人社局組織的母嬰護理培訓。駐村第一書記翟冠軍告訴記者,培訓中心投資380萬元,建築面積560平方米,是集村史館、展覽館、培訓中心於一體的綜合館。目前已經進行了9批次近1000人次的培訓,內容涉及廚師技能、母嬰護理、核桃樹修剪和中藥材種植等。

“9批次培訓衍生的住宿和餐飲需求,就為村集體帶來了超過3萬元收入。”翟冠軍十分看好培訓中心,“除了自然風光和紅色文化兩張名片,培訓中心對澤城村的文旅發展將起到加速作用。”

“百里畫廊”連起幸福路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 “百里畫廊”核心項目——黃金谷的千畝育苗基地一角。

坐擁太行綺麗風光、傳統民歌瑰寶和紅色革命文化三大IP,把它們都串聯起來,卻需要一條流動的“生命線”。2018年底,左權縣量身定製太行百里畫廊規劃,並在今年迎來建設元年。

“黃金谷”位於百里畫廊核心區,全長58公里,因沿線栽有28.8萬株金葉榆、金葉槐、金枝槐等金黃色苗木而得名。“上世紀90年代,龍泉鄉境內有50多座小煤窯,2008年資源整合後,只留下4座國有大型煤礦。近些年主打生態修復。”在黃金谷千畝育苗基地,龍泉鄉黨委書記巨曉華告訴記者,百里畫廊經過龍泉鄉,黃金谷項目今年2月動工、6月建成。百里畫廊如今已轉型為一條聞得到花香、聽得見鳥叫、引得來遊人的生態廊道,僅黃金谷建成以來就有將近10萬人前來打卡。

每天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這些金色苗木,儘管皮膚曬得黝黑,西瑤村村民李瑞田也笑臉盈盈。由於沒有做工本事,他和妻子靠種地吃力撫養兩個孩子,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後來在政府幫助下解決孩子上學的開支難題,最終於2018年脫貧。“加入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以來,每月3000塊錢,年收入能有3萬多。”巨曉華告訴記者,黃金谷項目共發動27支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其中貧困戶佔到60%,累計帶動1430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6000餘元。

集結縣域內最優質的旅遊資源,如龍泉國家森林公園、麻田八路軍總部、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左權將軍殉難處等眾多革命遺址和自然景觀,百里畫廊將被打造成一條“太行風光遊、民歌海洋遊、紅色文化遊”的國家級旅遊廊道。

旅遊資源提檔升級,既要把人引進來,也要把人留下來。

近三年,左權縣共投資8.7億元用於實施200餘個交通項目,改造提升各類道路500餘公里,打通了進入左權的交通“梗阻”。在配套設施上,10個鄉村旅遊示範村、2處民宿社區、100餘戶農家樂,3個省級“太行人家”,讓遊客進得來、留得下。據統計,全縣通過農家樂及民宿客棧建設帶動846戶、2508人脫貧,直接帶動脫貧人數佔旅遊專項扶貧行動總任務的90%以上。

相信不用太久,再來到左權縣時,眼前將會是一幅幅更加美好的景象:太行人家怡然自得,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他們流連於太行風光、薰陶於紅色文化、沉醉於嘹亮民歌……

文/圖:《中國報道》記者 陳珂

責編:何晶

▼ 新刊推介 ▼

▼ 我們的微店 ▼

左權脫貧記① | 唱民歌建民宿,打造IP奔小康

可進店購買最新《中國報道》雜誌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