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和李逵谁更让人讨厌?

珍懿xbLY4160


李逵和林冲是一个序列里的人物。

天底下还有比林冲更不愿意造反的吗,没有了,可就是林冲这样的人,最后都被逼反了,那是为什么呢?

李逵的存在是一个意思,李逵的言行,说是杀人如麻的大魔王也不为过,李逵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是大魔王,他的心性是如无知孩童般“天真浪漫”的,他的行为只是对周遭环境最基本的应激反应。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一个没有自主意识,心性至简至纯的人,没有变成一个好人呢,哪怕只是变成一个无知愚蠢,却对周围环境破坏力很小的人,比如孔乙己和阿q,为什么李逵走向截然相反的道路,天真浪漫的同时却对周遭毁灭性的破坏?

李逵身边多的是大恶人,而且都是心思远比李逵细密,有极强目的性,行为彻底功利化的恶人,为什么这些大恶人做起恶来,破坏性远远不如李逵?

此时的李逵和林冲一样,成了一个彻底的折射器,最大程度折射出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金圣叹评价,也有从技巧的角度。

李逵这类人物的设置,从文本角度是一个经典文学命题,人物在文本里功能性和独立性之间的矛盾。

如果把人物工具化,人物就很有可能丧失合理性,叙事因此丧失力度和观赏性,寓言成了直白的道德说教。

而在水浒里,李逵林冲们不仅达到了极致工具性,成了彻底的折射器,人物却依然立住了,人物没有丢失合理性和观赏性,他们强硬的按照自我性格,迈向无解的命运。

这就牛逼大发了。

而如果我们回到作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丝毫不想惹事的小公务员林冲,没能懦弱但是安稳的当一辈子小公务员呢,为什么李逵是天真浪漫走向大恶魔的道路,而不是走向哪怕孔乙己阿q呢?

那就更牛逼了,怪林冲懦弱也好,厌恶李逵杀人如麻也罢,他们无从选择,他们是被迫害者,被迫害者不自知的进行着被迫害的狂欢。

人物不仅立住了,而且把悲剧性掩盖得那么好,幕布之后并是深渊,一旦洞悉了,一脚踏入就是万劫不复,没有丝毫的救赎余地,人物的悲剧性其极至此。

功能和艺术性之间,很多时候实用则不美观,美观则不实用,而大师们能做到实用到人人说好,同时又美观到让人拍案叫绝,功能性和艺术性同时达到了巅峰。

水浒很多这类一旦洞悉,让人愕然而至揪心的隐笔。

宋江一而再三不想上梁山,经常被认为是虚伪,或者等待时机,但对比一下晁盖和他心态,里面隐藏了很多东西。

晁盖和宋江目的都很明确,都是底层精英伸展受限,渴望它朝遂了凌云志,晁盖的路径很单纯,劫生辰纲之前就有上梁山占地为王的打算,而宋江更多犹豫徘徊,一边期望搭上正常文人的仕途,一边又结交江湖中人,积累在底层社会的声望。

晁盖并不看轻“匪”,甚至高度认同“匪”,如果他们的起事不能有更大的成果,那在梁山上当一辈子“匪”,对他来说也算一种不错的结果。

宋江骨子里是看轻“匪”的,他对自己认同是文人,是要走正经仕途的,只不过仕途始终没有真正接纳他,导致他需要另一种迂回的路径进入仕途,先成为“匪”,再受招安。

晁盖的匪可以是结果,宋江的匪只能是手段。

大盗晁盖先上的山,他的所言所行并没有脱离匪盗的范畴,此时的梁山,还是带着江湖义气,组织松散的强盗团伙。

晁盖对帮助过他的宋江们,虽然力邀上山,却没有强迫,致谢为主,像白胜这样只想分点钱享受富贵不愿意上山的人,晁盖也不勉强。

晁盖的梁山,破坏性并没有比王伦的梁山更大。

宋江就不一样了,从宋江上梁山的前奏,劫法场开始,梁山开始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开始出现为了让人入伙不惜灭了对方全家,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暴力加强版阿q李逵,在宋江的带领下逐渐沦为杀人如麻壕无人性的大恶人,梁山的组织性日渐森严而冷酷。

晁盖是匪,宋江不是匪,仅以匪为上升工具,不是匪的宋江不仅取代了是匪的晁盖,让以招安为目的梁山的破坏性,远远超出了匪时代的梁山。

再看看谁让王进逃亡,谁让林冲落草。

水浒的开头遇洪则开,一百零八魔君为什么是由庙堂重臣释放,魔君与洪太尉,李逵与宋江,梁山与宋江。

寓言,是更高维度的说教。

说教所涉及的信息与受众的关系,是维度单一的,静态的信息重复,是仅有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却妄图触及神经元的努力。

而寓言首先是一种意识冒险,是情绪的动态起伏,无数的逻辑节点被隐藏在情绪之后,仿佛过完了整个人生的叹息之后,隐隐的皱眉。

成功的寓言,是越过视觉与听觉这些外感,直达神经元的信息交互。

水浒就是寓言的巅峰,它彻底否定了说教,甚至为了否定说教而否定了寓言,它只想追求冒险,创造出一种冒险即一切的幻觉。

却把说教融入了冒险,冒险即说教,想完成冒险必须接受说教,完成了冒险,却不知自己也完成了说教。


己悲物囍


上梁山泊聚义者,大部分都是被逼无奈(或者是被官府逼迫,或者是被宋江等逼迫),所以,林冲和李逵,应该说,都是可怜之人,都很值得同情。



说到他们二位,谁更令人讨厌?我的观点是:李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呢?您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文化比拼

林冲,原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虽然他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军士们练习武艺。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他是舞枪弄棒的一介武夫,文化水平很低。比一个例子,学校的体育老师,主要是上室外体育实践课,教授学生们基本技能和基本动作,那你就说他不识几个字吗?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林冲不仅要操练武艺,还要时不时地学习各级部门来的公文,还要经常研读武学方面的著作,来不断提高自己武术修为。



而李逵,自幼家贫,父亲早丧,和老母相依为命,就快到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地步了,根本就没有读过书,不能识文断句,看不懂三韬六略,就是有一身的蛮力,再无所长。



那么请问:您是喜欢文武兼备的谦谦君子呢?还是待见一字不认的盲流分子呢?

二,性格比较

在梁山一众英雄好汉中,林冲绝对算是一个另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性格:隐忍不发。除了实在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才怒杀了陆谦,上山后愤杀了王伦这两次之外,他几乎没有发过大火🔥。作为梁山五虎将,他始终听候将令,征战杀伐,屡立战功。应该说,他说的少,做得多,他的这种性格,很是招人喜欢,也应该能成大事。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被逼落草,还哪有什么辉煌可言呢?



李逵则不然,暴躁,好冲动,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的性格,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耿直,就是典型的没有文化,没有修养的表现。



就是在梁山上,李逵也不是受欢迎的角色,很多人对他是又气又恼。而林冲,则比他要强很多,朋友虽不是很多,但对他有意见的也几乎没有——君子之交淡如水!

三,行为举止

林冲在没有上山前,举止文雅,装束得体,说话文明,风度翩翩,鲁智深都佩服的和他磕头拜把子了;上山后,无论留守,还是出征,都遵听号令,恪尽职守,少有枝节。



李逵呢,不修边幅,又黑又丑。一言不合就瞪眼,骂娘,粗言秽语不断;话不投机就杀人,捣乱,屡违山规,屡抗军令,不听调遣。比如私自下梁山,元夜闹东京,砍翻“替天行道”杏黄旗等等,其实都犯下重罪。只是,宋江一直对其都网开一面,因为宋江知道,李逵是一员猛将,在战场上能暴打前敌,而且还忠于自己。



我想,您肯定愿意跟林冲打交道,而远离肯招惹是非的李逵。

当然,李逵也嫉恶如仇,忠勇可嘉,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和林冲比,不如林教头的地方很多。

从以上,你应该知道谁更受人欢迎,谁更令人讨厌了吧!您的看法呢?

闲话到此,请君指教!


登攀


林冲和李逵,都是梁山好汉,也都是江西信州龙虎山伏魔大殿走失的妖魔。而且,这两个水浒人物可谓家喻户晓,人气特别的高。林冲是“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李逵则是梁山最坚定的造反派,两人都不愿意招安。林教头一身好武艺,李铁牛豪爽仗义,质朴得很招人喜欢。

上面说的,大概应当是被洗白了的林冲、李逵,这样的林教头、黑旋风基本上是活跃在荧屏、舞台、评书中的被洗白了的“妖魔”。假如以施耐庵《水浒传》文本为准,却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题主的问题明确的说,林冲、李逵这两人很令人讨厌,只是比较而言,谁更让人讨厌。我觉得题主讲得有道理,原著中的林冲、李逵还真的很令人讨厌。

随着《水浒传》被进一步深入解读,林冲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逼上梁山”的形象,其休妻卖友,以及忘恩负义杀,为很多读者所讨厌。但是,李逵却“隐藏”得很深,虽然杀小衙内一节被揭露,但其施耐庵写的这个形象其他令人讨厌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曝光。

林冲的事情讲得很多了,本回答重点讲讲李逵,看看黑旋风是不是比林冲更让人讨厌。

李逵为何不愿意回乡

黑旋风李逵,还有一个表述其来历的名字李铁牛,山东沂州沂水县董店人。然而,李逵第一次在书中露头,则是在江洲琵琶亭酒店的赌桌上。那么,本来应当耕田犁地的铁牛,为何在这里赌博快活呢?神行太保戴宗在向宋江介绍李逵时,道明了其中的缘故。

原来,李逵是在乡下杀了人,逃亡江湖躲官司。后来,朝廷大赦,免了李逵的罪,黑旋风不愿意回乡,便来到江州牢城,充当了一名小牢子。

所谓“牢子”,就是看管犯人的。过去,把社会分为三六九等,其中,最下一等是“倡优皂隶”,李逵所从事的职业就是属于“隶”这一类的。以现在来看,这是社会最底层的贫苦之人,值得同情。但是,李逵明明可以还乡,却为何不愿意回家呢?金圣叹不断赞叹李逵孝顺,金先生是否忘记了黑旋风家中还有一个老娘需要养活呀?

种地在当时来说,属于上九流,比做“隶”有地位。施耐庵是借戴宗的话,说李逵不学好,大抵如此。

李逵不愿回乡,实则不敢回乡,大概是其杀人毫无道理,根本就不是行侠仗义,抱打不平。《水浒传》中杨志杀牛儿,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因为有侠义的情节,都得到了百姓与官府的宽容。倘若武松后来没有遇到太多的事情,重回阳谷县也一定会得到尊敬。李逵杀人失去道义上的支持,他敢回家吗?

从李逵在琵琶亭的表现来看,赌输了就赖账、抢钱、打人,他的理由便是要赢了钱请宋江吃酒。戴宗也在一旁为之开脱,说这厮往常不似这般。其实,宋江、戴宗刚进酒店,就听得楼下喧闹,一问才知是“铁牛”四处寻人借钱。大概是借不到,便闹腾起来。所以,黑旋风的秉性原本便是如此,这处细节大概也是交代了他为何在乡下打死了人。

从李逵在江州的表现看,哪一点招人喜欢?分明是一个地痞无赖,为何就被洗白为仗义豪爽了?


黑旋风真的孝顺吗?

施耐庵写故事手法十分高明,要黑一个人,一般不会直接进行评论,而是在看似很平常的情节中,以其他场景反衬。在李逵回家搬取老母上梁山一节来看,尤其如此。

且说李逵到了家中,老母一人坐在床上念佛。这个细节很有意思,会照应沂岭杀虎这个桥段。书中写道,李逵老母因为思念儿子,眼睛都哭瞎了。而且,老娘告诉李逵,哥哥李达靠给别人家打长工,勉强只混得口饭吃,全不济事。说话间,李达便提着一个瓦罐子,给老娘带吃的来了。

老娘生活如此艰辛,李逵却十年未曾还乡,难道这是孝顺吗?

哥哥李达当着老娘的面,指责李逵不忠不义,自己打死人逃走,哥哥替他披枷带锁吃官司,受了千般的苦。都说李逵是条好汉,这些行为配得上好汉这两个字吗?当然,鲁智深打死人了也逃跑,也不是好汉作为,但他不牵累别人,无牵无挂的跑路。李逵明知家中有老娘,哥哥吃官司,谁来养活老母亲呢?遗憾的是,几乎所有讲李铁牛、评黑旋风、演李逵的,都不敢提到这一节。反倒要指责李达去报信捉人,哥哥不被李逵气到一定地步,能这么干吗?

施耐庵也很不喜欢黑旋风,因而,在沂岭上专门设计了一个细节来谴责这厮。

却说李逵乘哥哥报信出门之际,在床上甩了一锭大银,背着老娘往梁山奔。上了沂岭,老母亲口渴难耐,李逵便下山找水。到了山涧,却没有东西盛水。于是,李逵翻过一座山头,来到了四洲大圣祠。李逵也不去寻找盛水工具,就在门前拔掉了泗州大圣祠的石香炉,扛着香炉去取水。等李逵到了沂岭之上,却发现母亲被老虎吃掉了。

这个细节对应李逵母亲念佛,写得极为隐蔽。四洲大圣指的是观音,李逵拔掉的石香炉是给观音烧香的。观音是救苦救难的化身,也是民间供奉的送子娘娘。施耐庵以此为背景写李逵的故事,原是在反衬李逵的不孝不顺。李逵此前的作为,即便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也不能替他赎罪。

而且,拔掉观音的石香炉,意味着李逵绝了香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逵有何脸面说孝顺二字呢?

那么,是不是施耐庵在此暗骂观世音不救一个时常念佛的虔诚老太太呢?恐怕不是,只是针对李逵一人。后来李逵杀小衙内的故事中,施耐庵采用了同一种手法,来继续解读沂岭拔石香炉的故事。

李逵斧劈小衙内的情节背景

为了赚朱仝上山,李逵跟着吴用、雷横到了沧州城。施耐庵交代,这一天便是“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

所谓盂兰盆大斋之日,讲的是佛教典故。大致是目连救母,帮助母亲脱离苦海的事情。目连的母亲因为做了坏事被判为饿鬼,目连便用法力给母亲饭吃。没想到,饭到嘴边就化为灰烬。目连没有办法,便向释迦摩尼佛哭诉求救。释迦摩尼佛告诉目连,需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等斋品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积累功德,才能济度母亲。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盂兰盆节,每年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的恩德。

李逵连饱饭都没给母亲吃一口,因为要喝口水,却被老虎吃掉了。这与目连给母亲饭吃却化为灰烬是何其的相似。金圣叹不断赞赏李逵孝顺,此言不知从何而来。想必如金圣叹这般才子,不会读不懂盂兰盆大斋之日的含义吧。

七月十五也是中元节,施耐庵说李逵杀小衙内是在中元节的前半个月,也就是七月初一。这天,地狱之中解除鬼禁,世间逝去的先祖们都去掉枷锁“放风”,直到七月十五。于是,人们在这一天开始以各种方式祭奠先祖,缅怀先人的恩德。《水浒传》中朱仝带着小衙内看河灯,就是一种祭奠形式。

李逵在七月初一杀死了四岁的无辜小衙内,来年中元节,沧州知府放河灯是祭奠祖先呢?还是思念小衙内呢?

以这段故事来照应李逵探母一节,施耐庵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用特殊的背景来衬托李逵,讲的就是他违背人伦,专做与救苦救难、感念父母恩德相反的事情。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寄托了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这处盂兰盆大斋故事,也是他这一思想的细节体现。

李逵与林冲都是“妖魔”

这是《水浒传》的整体架构,绝不是污蔑梁山好汉。既然如此,那么,李逵吃人肉,杀扈三娘一家,以及上面讲到的故事,都可以看做是“妖魔”行径。而且,李逵的“魔性”要比林冲大得多,自然,就要比林冲更让人讨厌了。

以施耐庵的设计看,梁山好汉中来自江湖的,一般都有一个转折过程,也就是由“妖魔”而“侠义”,然后“替天行道”。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目的是为了“保境安民”,想必林冲、李逵最终也是要走上这条侠之大者的道路,变成真正的令人夸赞的梁山英雄。林冲、李逵的转变,从《水浒传》的故事中也可以找到清晰的脉络。

简单说一说李逵。自从盂兰盆大斋前十五日杀了小衙内之后,施耐庵笔锋开始陡转,黑旋风也不像此前那样,只顾挥板斧杀人了。而且,斧劈罗真人将佛道全部得罪完了之后,李逵的行为便更加规矩了些。每次梁山与官府作战,李逵都是奋勇当先,率领项充、李衮不避矢石,只顾冲杀,为山寨建立了不少功劳。

梁山与官府作战,是步步升级,第一次攻击朝廷州府高唐州,便是李逵仗义打死了殷天锡而挑起的。这段故事寓意深刻,针对的就是北宋皇朝。细读文本就会发现,这是施耐庵为柴进家鸣冤叫屈,揭露北宋篡改历史而发起的战斗,是一场反皇帝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列位看官不妨参看本人的上一篇关于赵匡胤谋朝篡位为何没有被骂这篇回答。

李逵应当是梁山第一勇将,赤膊上阵与皇帝作对,但不再如江州劫法场那样,只顾往百姓堆里砍杀,这是其人格升华的表现,这样的李逵才显得很令人可爱。

曾头市一战,是梁山好汉抗金的前哨战,施耐庵隐写的是梁山好汉参与了北宋抗金。关于这一点,绿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都曾经讲到过,此处不再啰嗦。在这一仗中,李逵赤膊上阵杀奔金国人阵前,被曾升一箭射中。此后,吴用派他去做人质,里应外合攻破了曾头市,将这处金国人的榷场荡平。

假若施耐庵的原著不被腰斩,李逵在七十回书之后的故事中,将会有更出色的令人叫好的故事。黑旋风李逵与林冲一样,与梁山好汉出现在了保境安民的战斗之中。人不可能生来就是圣贤,李逵自然也不是一出场就是好汉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