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体关注太原博物馆明清瓷器展

国外媒体关注太原博物馆明清瓷器展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2020年年初,由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博物馆举办的“抟土成金——馆藏明清瓷器展”深受广大文博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数百件精美的瓷器珍品首次在大众面前亮相,在洗尽铅华之后,尽显古时人类生活的精致和唯美。近日,有关于该展览的相关报道登上了新华社日本分社宣传平台,随后又被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转载,太原博物馆的明清瓷器以“云展览”的方式亮相国外,不失为宣传山西文化的一种方式。

瓷器,是火与土的艺术,是历代传承绵延不绝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代表。此次明清瓷器展名为“抟土成金”,就蕴意着瓷器在制作过程中的绝妙之处,可谓抟土成器,窑火千年。“抟土成金——馆藏明清瓷器展”共分三个单元进行展示,分别介绍明清瓷器的种类、样式和花纹,通过一件件瓷器藏品,让公众更为直观地了解瓷器的历史和发展脉络,感受工匠的精湛技艺。其中,第一个单元为“仿古采今·蔚为大观”,主要展示明清瓷器的品种。这一时期的瓷器种类繁多,仅彩瓷就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上釉下混合彩三类。清代康乾时期,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品种达到57种,包括青花、五彩、素三彩、粉彩、斗彩、娇黄、孔雀绿、描金等。第二单元为“古今之式·备诸巧妙”,侧重介绍明清瓷器的不同器形。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多用于饮食,汉代瓷器生产成熟,功能不断扩大,用于祭祀、陈设、盛储、饮食等各种场合。明清瓷器应用更为广泛,在传统器形基础上进行创新,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第三单元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展示瓷器的各种纹饰,明清瓷器以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图案进行装饰,并常用谐音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寓意。例如,鹿鹤纹寓意“六合同春”,瓜蔓与蝴蝶组合谐音“瓜瓞绵绵”。

如今,太原博物馆已经恢复对外开放,“抟土成金——馆藏明清瓷器展”也作为该馆的常驻展览,面向公众开放。如果你想近距离感受古瓷器的魅力,不妨就去那里感受一下吧。不过别忘了,进场前需要携带身份证、出示健康码,参观全程需要戴口罩。

(责编:刘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