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賬逼近紅線 銀行頂不住了?

壞賬攀升的原因,一部分人將其歸結為疫情的影響。更多的從業者認為,疫情只是加速了風險暴露,風險往往都有滯後性,經濟下行,才是壞賬暴增的主要因素。


“天天開會,核心內容就是處置壞賬,能核銷就核銷。”在一家城商行風控部門就職的小風表示,最近一段時間,行裡經常召開緊急會議,針對壞賬制定應對策略。事實上,從今年七八月開始,銀行的壞賬數據就出現了明顯的上漲。8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新的不良貸款正在上升,預計相當規模貸款的風險會延後暴露。8月14日,銀保監會發聲,表示“不良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加大”。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今年全年預計銀行業要處置3.4萬億元不良貸款,比去年多出了1.1萬億。到了9月份,銀行的壞賬似乎已快逼近紅線,“一些城商行的壞賬甚至超過了10%。”小風說。


壞賬兇猛


目前銀行的壞賬有多嚴重?據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7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24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4%,較上季度末增加0.03個百分點。尤其是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4.22%,較上季度末增加0.13個百分點;民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從上季度末的1.14%增長到1.31%,增加0.17個百分點。


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六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與去年年末數據相比,均有所上升。工商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不良貸款2,699.61億元,增加297.74億元,不良貸款率1.50%,上升0.07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 月30 日,不良貸款餘額2,077.4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05.35 億元;不良貸款率1.43%,較上年末上升0.03 個百分點。建設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 月末,不良貸款餘額2,455.16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30.43 億元;不良貸款率1.49%,較上年末上升0.07 個百分點。另外,中信銀行披露的半年報顯示,為增強風險抵禦能力,集團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截至報告期末,集團不良貸款餘額772.8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1.70億元,增長16.89%;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年末上升0.18個百分點。


壞賬攀升的原因,一部分人將其歸結為疫情的影響。“就我們行的情況來看,車貸的逾期率比去年高出30%。借款人中不乏滴滴車主和個體商用車車主。疫情期間,滴滴車主沒法拉活兒,沒有收入就無法正常還貸。還有一些餐飲、旅遊的個體商戶,疫情對行業打擊很大,他們也無法正常還款。”小風說。但更多的從業者認為,疫情只是加速了風險暴露,風險往往都有滯後性,經濟下行,才是壞賬暴增的主要因素。另外,反催收的惡意逃債,也加劇了壞賬的風險。


未雨綢繆


業內共識是:下半年,銀行不良貸款率大概率還是會上升。對於銀保監會應對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的措施,郭樹清曾表示,提早謀劃,積極應對。一是做實資產質量分類。二是備足抵禦風險“彈藥”。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提前加大撥備提取,提高未來風險抵禦能力。三是加大不良處置力度。四是嚴控增量風險。督促銀行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在化解存量不良同時,防止新增不良過快上升,減少貸款損失。


鑑於此,不少銀行未雨綢繆,在風險徹底暴露之前加大撥備計提力度以應對不良上升的風險。財報數據顯示,36家上市銀行2020年上半年累計新增撥備3868億元,撥備餘額3.65萬億,相比2019年末上升11.9%,這一幅度遠大於同期信貸餘額增長速度;同期信貸餘額增長8.3萬億,幅度8%。撥備增長快於信貸餘額增長,反映商業銀行經營上的審慎,以及對於不良貸款率進一步上升的潛在擔憂。


華西證券分析指出,上半年不良處置規模僅達到監管對全年規劃的1/3,下半年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從3.65萬億的撥備餘額來看,商業銀行整體撥備覆蓋率達221%。監管層此前提出要在今年完成3.4萬億不良貸款處置,上半年僅處理了1.1萬億。如果將剩餘未處置2.3萬億不良貸款全部用撥備予以沖銷,最終會造成撥備覆蓋率不能滿足監管指標的局面。換句話說,加大處置壞賬力度,並使得撥備滿足監管要求,意味著商業銀行需要更多計提撥備,而撥備計提增長則意味著商業銀行盈利的下滑。


催收紅利


目前,銀行處置不良貸款主要還是通過核銷、轉讓和ABS等途徑。據大公國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ABS產品發行較為活躍,1月~6月累計發行不良貸款ABS產品14單,發行規模共計62.05億元,同比增長131.39%。


與此同時,壞賬暴增對銀行的催收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家商業銀行風控部門員工表示:該銀行內部的催收部門目前正在招兵買馬,除了從社會上招聘催收人員外,還從行內其他部門抽調員工過去,值班做催收。


除了加強內部催收,銀行還要求合作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加大催收力度,以至於外包催收公司迎來了業務的井噴。“最近幾個月,公司的業務增加了30%,訂單多到接不過來。儘管單子越來越多,但催收成功率並不高。以前催1個億,回款率能達到10%,現在可能就5%。我們發現一些借款人連還款意願都沒有。公司一直招聘,還專門成立了兩個部門去啃‘硬骨頭’,加班也是常有的事。”一家催收公司業務員告訴新金融記者。


在高強度業務“轟炸”的背景下,催收行業的分化慢慢凸顯。現在,頭部的催收公司正在成為巨頭,佔領著市場的重要資源,而中小催收公司的日子依舊艱難。業內人士直言:催收行業正在經歷“強者越強,弱者淘汰”的情況。


新金融記者 寧廣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