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可以看出劉禪蠢笨無比嗎?

愛車山族


劉禪不是中興之主,確定無疑,但如貶低到蠢笨無比,誇大啦。

從《三國演義》看,劉禪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無宏圖大略,無政治家、軍事家素質;二是無上進心,當安樂公最合適;三是親近小人,耳軟心活。四是骨頭軟,魏兵來了趕緊投降。不過,他也有如下優點:一是重感情,對諸葛亮、對趙雲,他的感情絕對是真的,一種依賴的親情,雖說劉禪有些怕諸葛亮,哭相父、哭趙雲,劉阿斗泣血以哀,他不傻,有感情。劉阿斗沒有劉備馭下的意識,劉備只認關、張。二是簡單,簡單放政治家身上是致命的,民間也對生性簡單的老實人看不上,不過,從人性來說,簡單純樸肯定算是優點,連殘忍的司馬昭也被他“此間樂、不思蜀”逗樂了,或者說感動了,封他為安樂公。三是放權。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在國小力弱的情況下,雖說主動出擊謀生存是諸葛亮定下的戰略,但如果沒有充分的放權,這個戰略是不可能持續的。當然,無論諸葛亮還是姜維,都被聽信讒言的劉禪召回過,但劉禪的放權不可忽視。如果愣要說這是劉禪無能所致,有失偏頗。

諸葛亮是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踐行者,六出祁山的壯舉,如果是劉備在世,不一定實現,因為劉備自身主意很正,而且也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從東吳就親、入成都封賞就可看出來,只有諸葛亮、趙雲最清醒。而沒有大主意的劉禪,其實給諸葛亮實現理想創造了條件。再深一步假設一下,如果劉禪像曹丕一樣狡詐、象孫皓一樣殘忍,諸葛亮將會更難,北伐的壯舉不可想象。

“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的出師表,主要表達不負劉備的忠心和收復中原的決心,同時對劉禪提出“親賢臣、遠小人”的告誡,以便踏踏實實在前線征戰,其間,苟安、黃皓之流興起過風浪,影響了北伐大業,但總的來說,劉禪並沒有掣肘添亂。

從這個角度而言,諸葛亮雄心壯志的實施,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劉禪的不干涉。非要把劉禪說得一無是處,不合理。

《三國演義》只是故事,說書唱戲勸世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變中”,不可太當真。書生論劍,咱們且過過嘴癮吧!


祿和書話


我認為從《出師表》中不可以看出劉禪的蠢笨無比,反到可以看出其大智若愚。諸葛亮的《出師表》是外交上他聯合了孫權、降伏了孟獲、穩定了人心。所有前期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以後給劉禪上的一到表文,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北伐以及對國事的具體安排。

諸葛亮是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是恢復西漢初期獨立與皇權的相權。他對國家的事盡心盡力全力以赴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不足之處,作為一個丞相他是合格的但是作為一個教育者他卻是不合格的。政權最終是要交給皇帝的,可諸葛亮的錯誤恰恰事大包大攬所有的事都是親力親為。這一方面打擊了劉禪的信心另一方面又沒有鍛鍊自己執政的能力。

諸葛亮培養了接班人培養了方方面面的人才,但就是沒有培養劉禪當皇帝的能力。使得劉禪無事可做,只能是裝傻充愣。其實劉禪是相當聰明的,他明白丞相事事操心也讓他放心,可有一天丞相不在了呢?其他人都可以替代,可唯一的皇帝是不能替代的。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熬死了自己,他將自己的接班人培養成姜維而不是劉禪,我認為這是他一生最大的事物。從劉禪後期的表現來看絕對是聰明的,他只是默默地聽從諸葛亮的安排,默默地服從諸葛亮的安排。丞相越是這樣劉禪內心越不好受,從《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方方面面全面的安排和周到的思考,使得劉禪無事可幹既不能幹又幹不了。諸葛亮代替了劉禪,但是在封建社會臣子再能幹也絕對不能越俎代庖的。諸葛亮對形式的分析而上的一份報告,其實句句是強加在劉禪的。開口就是先帝怎麼樣我怎麼樣,句句言辭懇切。但是越懇切,六禪的內心是越難接受的,不接受卻又不能不接受。因此劉禪絕對不是蠢笨的!


唐寶楨


歷史對劉禪諸多評說。初讀《出師表》囫圇吞棗,只覺膾炙人口,是治國良方,世人如數家珍,更是歷代統治者為穩定統治的座右銘。從看待歷史人物角度,表象看劉禪真是無能之輩,蠢得很。細品之,則餘音繚繞…從看待劉禪個人的角度,讀出了弦外之音,劉禪非蠢!

一,劉禪,明君也。

如果蠧,則剛愎自用,無論亮做何事,表何言,都視挑戰皇權,皇帝高高在上,一言九鼎,豈容他人雜言。則無禪、亮多年的合作,也無《出師表》,更無蜀漢穩定的政權。

諸葛亮用制度來規範權力,用師道來教育皇權,讓君主無為於上,臣子有為餘下。相互約束相輔相成。

若不是明君,則可理解為:我是皇帝,我的話就是聖詣,怎麼做,何須你來教我,是我無能嗎;規範皇權,就是限制我的權限與自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何須想那麼多。

二,劉禪,大智若愚也。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果劉禪蠢,反正是個死,就無需《出師表》了。先帝崩殂,三國鼎立,他國虎視眈眈,內憂外患,危急生死之際,亮還要出征離開他。亮著《出師表》,說明劉禪大智若愚,只需點化方可力挽狂瀾。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諸葛亮知道劉禪人性本善且可塑性強。甘願為其犧牲。得賢臣則賢君,劉憚非天才,年紀尚輕,管理那麼大國家,有點束手無策有點茫然。

如同陳壽在 三國志 · 後主傳 中對劉禪的評價: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暗之後,《傳》曰“ 素絲無常,唯所染之 ”。

他需要一座燈塔,指引前行的策略及方向。《出師表》的熠熠光輝,照亮了他未來的征途。環境造就人,時勢造英雄。他雖沒有戰功,也無多大過錯,能外御外敵,內修政道,平穩政權,雖非英雄,也不失為人才。劉備之精,曹操之毒,孫權之狠,劉禪之庸,這裡的庸不是平庸,是大智若愚。

三,劉禪,仁君也。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亮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劉禪能聽“布衣"之諫言,說明禪不計對方身份,禮賢下土。

有人會有疑問,諸葛亮把劉禪管的這麼死,並且一管就是那麼多年,不怕劉禪殺了他嗎?禪不但沒殺,且一直視亮為益師益友、為父為賢臣。仁君之修為也。

四,劉禪,情商高也。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君臣融洽相處二十餘載,出兵之前,諸葛亮作千古流芳的《出師表》以獻劉禪。臨別千言方語,依依不捨,情之召召。要知古代皇帝高高在上,只有眾人把他似神放在眼裡。禪、亮之間深厚的感情,也詮釋了劉禪情商高。

五,劉禪,謹言慎行之人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不宜妄自菲薄,道出禪做事低調,謹言慎行。亮鼓勵他,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的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古人云:名師出高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諸葛亮與劉禪亦師亦友,為父為臣多年,《出師表》的萬丈光芒,照耀了歷史,卻弱化了主人公劉禪。對歷史人物劉禪的評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