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怎麼理解?

時間換你好


古詩詞這些要理解,一定要理解當時作者的原文結合情況來理解。

《題許道寧畫》—陳與義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此詩為一首題畫詩,當作於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詩人所題之畫疑為徐道寧的《漁父圖》(又名《秋江漁艇圖》《漁舟晚唱圖》)。此詩首、頷聯寫畫中山水,尺幅有萬里之勢;頸聯寫暮景,回應“蒼然”;尾聯寫作詩,謂畫中景非筆墨所能傳出,既極贊畫之神妙,又自慚詩之拙。此詩具體起筆突兀,通體氣勢雄渾,很有杜意。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起筆兩句,使畫中山水呼之欲出,躍然紙上。尤妙在以“滿眼”強調水之浩浩蕩蕩,用“何郡”把對“蒼然”的讚歎隱在一片疑問之中。起筆十字,獨造其妙,意境全出。

三、四句“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承接上二句意脈,作一小結:萬里的山水,萬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畫間,仍將掩飾不住的讚歎溢於詩表,不同的是前之讚歎是對山水而發,此之讚歎是對畫的意境而發。

及至第五、六句“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其物與心之互相感發的關係,至此已脫穎而出。末兩句作一種總結式的感嘆,“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頗有“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之風,同時也是對深一層意境之引發。全詩到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嫋嫋,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謂“盡而不盡”。

全詩寫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卻於簡談中見新奇。古人認為“天下事有意為之,輒不能盡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間,詩尤然”,簡齋此詩,可證此論。全詩自然至極,淡泊至板。然而這淡泊卻是“豪華落盡見真淳”之淡,是“淡極始知花更豔”之淡。絕非索然寡味,深遠就寓在這淡泊之中。無限的絢爛,也融於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


古今收藏文明


這就是詩對仗之美和意境之美,大和小之美。


出山虎282


意思是:一向都是萬里無邊的意境,今卻畫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間。

出自

題許道寧畫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此詩為一首題畫詩,當作於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詩人所題之畫疑為徐道寧的《漁父圖》(又名《秋江漁艇圖》《漁舟晚唱圖》)。此詩首、頷聯寫畫中山水,尺幅有萬里之勢;頸聯寫暮景,回應“蒼然”;尾聯寫作詩,謂畫中景非筆墨所能傳出,既極贊畫之神妙,又自慚詩之拙。此詩具體起筆突兀,通體氣勢雄渾,很有杜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