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是不是就有打人的倾向,不想打孩子,明知道是错就是控制不住?

流年负了我


你好,我是东南西北峡,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原谅我对你的问题进行了拆解,分成了四个小问题来回答。
一、关于第一个问题:这样的妈妈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有心理上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有心理问题并不代表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发展问题。而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有的轻感冒不用治疗也可以好,有的感冒比较严重,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治疗。感冒在我们人生中时不时的会出现那么一次,而心理问题也一样,在我们的人生发展轨迹,当中时不时的也出现一下,这都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遇到了一般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可以自我调节,也可以寻求一定的帮助。

  • 其次,你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了的一定的问题,并努力去改正,说明你有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并真的想要去改变自己。

问题,其实也是一种资源。你心里面想着不能通过打孩子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却总是控制不了去用这种方式。说明在你自己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因为只有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才能够找到问题根源,然后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 最后,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想说明的是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总不会是完美的,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有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有人专门去学校学习过如何去做一个父母,我们最多的还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到如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他们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就像你一样,在努力的寻求最好的教育方式,他们也是,已经尽他们的努力去做一个他们认为的合格的父母


二、关于第二个问题:不能控制冲动的行为,事后会后悔。

你说你忍了两个星期还是控制不住,说明你正在尝试采取其他的方式来去解决教育孩子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么还没有找到比打人这个方式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么可能有些急于求成,想要做个决定就解决全部的问题,而不允许它经历一定的过程。

1.需要了解的是,通常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比较难,丢掉一个好习惯却非常容易;而养成一个坏习惯比较容易,而戒掉一个坏习惯却比较难。对孩子是这样,对自己也是这样,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要给予自己一定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每一个改变都可能会有偶尔的反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进步,要允许自己的改变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次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下次便能坚持一个月,一次比一次时间长,慢慢就戒掉了坏习惯,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2.为了能够达到目的,除了坚定教育理念外,还要找到更好的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你已经认识到武力的沟通方式不是你想要的,那么就要找到更合适的你和孩子都满意的方式。

尽量使用一致性的沟通方式,使自己的语言、身体姿态以及感受达到一致,既要尊重自己的情感需求,也要看到孩子的情感与知识需要,同时也要尊重当时所处的情景,不把小事变大事。

3.你说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到了忍受不住的时候还是爆发。

其实你也知道,这件小事也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说明之前积累的情绪没有得到恰当的宣泄与表达。

可能你在与孩子沟通时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需要,或许你认为孩子只是个孩子,我们表达出来他也可能不懂,其实,孩子对于大人的心理也是非常的敏感的,你说出来之后即使他们不完全明白也能改变一点,而自己也能得到情绪的宣泄。

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宣泄方式,当自己冲动时,离开当时的场所,在其他地方宣泄完之后,再回到当时的情景,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4.在打孩子之后事后会后悔。

这说明你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觉察,自己的这个教育方式可能并没有那么正确。

你担心孩子也会像你这样可能你也知道你在打人的过程中,你可能想到了你的父母以前也是这么对待你的,所以担心同样的行为会影响到你的孩子,甚至会在代际间传递。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觉自我觉察,你希望同样的事情终止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后代子孙便能够不再采取同样的这个让你觉得不好的方式。

有了觉察,便离成功越来越近,时刻保持觉察,成功便不会遥远。


三、关于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总有冲动,想要制服孩子,让他必须遵从自己的意愿去做。

  • 首先,除了刚刚所说的,你积累了很多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宣泄。
  • 然后,这反映了你拥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
  1. 不合理信念:我的意思是对的,孩子的意思是错的。

你觉得你给孩子提供的方法是对的,也是你认为最好的方式。

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允许孩子去试错。有时候孩子需要从不断地试错中得到成长,而不是你直接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他能够在十次错误之后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比你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要好。因为对于他未来的人生来说,很多时候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只有他有了不断地就试错的能力,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他自己人生的答案。

2.不合理信念:我是孩子的父母,他不遵从我的意愿就是反抗我的权威,我的自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这时候就要自我觉察一下,毕竟我们是个成人孩子,只是个孩子,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父母满足孩子的需要。就像孩子出生,其实是我们选择他来到这个世界,满足我们养育后代的需要,而我们却说我们给予了孩子生命,孩子应该报答我们。

我们要思考一下,孩子不听劝是自己的方式不对还是孩子觉得我们的话或者我们的劝告,其实并没有让他觉得有道理。

然后,还要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是孩子的行为真的错了,还是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委屈或者其他,而希望通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孩子面前重新获得优越感?如果不能制服他,自己会怎样,会不会感到一种无力感,如果有可以把它表达出来,表达出来后便会发现自己有了一定的力量,这对双方都是一种成长。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才是我们的最大的老师。对我们来说,孩子以后的成长便是我们交出的最后的答卷,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只有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只要我们都有心去做一个好的父母,便是最好的父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欢迎交流。


时间指挥


孩子不是不能打的,关键是看打的时候,传递给孩子的是怎样的信息,并注意打孩子的方式和程度。

1、其实,打孩子是很多家长都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忙碌的家长,平时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工作很累的时候,回去看到有个熊孩子在家,肯定想打一顿。所以,想打孩子,反映的是家长自己的情绪不好。

2、俗话说,小树不修不直溜,也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惩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体罚,只要掌握好度,问题不大。在一个人发展中,有个阶段就是面对惩罚,在惩罚中,孩子才会有所畏惧。现在很多青少年难以管教,缺少的不是道理,而是惩罚,包括体罚。

3、对于孩子的错误,尤其是严重的错误,可以适当“打”孩子,打孩子也是有技巧的,第一不能给孩子造成身体上难以恢复的创伤,第二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灵创伤。如果出现这两种负面效果,打孩子就白打了,得不偿失。

4、说到底,打孩子时家长自己的情绪要控制好,让孩子感到的,是因为错误受到了惩罚,父母“打”自己,真的是为了自己更好成长。如果家长带着各种负面情绪打孩子,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教育,而是“家暴”。

所以,如果有现实因素,要打孩子,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打孩子可能不会伤害到孩子,但是带着极大的负面情绪打孩子,会真正伤害到孩子。

所以,这个问题,涉及到更多的并不是打不打孩子,而是家长的情绪管理。暴怒之下的打,带来的只有伤害。孩子是自己的,亲生的,犯错误也是正常的,家长给孩子的,是教育,而不是否定。


沧海心舟


第一,人性亦善亦恶,为善时,则恶引而未发,善人一旦被充分地激惹(如林冲),则怒在心中起,恶从胆边生。

第二,“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为恶之时,善引而未发。

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犯,个个都是杀人的魔王,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在抗美援朝胜利后,大多弃恶从善。

第三,正常人遇喜则喜,遇忧则忧。当家长期望值太高,孩子状况不佳,则家长怒发冲冠实属自然。

第四,情绪由自主神经主宰,不受主观意志控制。极力控制情绪的人,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后备军;有了情绪就脱口而出、顺手而为,则说后悔的话,做后悔的事。

第五,言行可以控制,但必须通过训练而养成习惯。

第六,烦恼的情绪不能控制,而快乐的情绪可以通过建设性的行动来创造。快乐多了,烦恼相对就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