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去银行,工作人员推荐我们买保险,我想问一下,我买了之后会不会亏?

韦金侠


你说的应该是理财性质的保险吧,这类保险通常是年金险,有些有分红,有些没有分红。

保险之所以被认为是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是因为保险的价值相对稳定,长期持有达到一定年限,基本不会出现亏损。所以,更适合长期投资。

但是,理财类保险的本质,仍然属于保险。如果这类保险的持有时间比较短,那么是很可能会出现亏损的。具体的收益情况,比如分红或者万能账户收益,是不确定的,需要视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

以某公司的一款年金保险为例。下图是利益演示(每年50188元,缴费10年)。

图中,黄色标记的列为缴费情况,蓝色标记的列为按照中档收益水平结算的账户价值。

可以看出,如果每年缴费50188元,连续交10年,那么到第10年的时候,账户价值为482680元,但是累计缴费为501875元。所以,如果这时候要取出来,那么就是亏损的。

但是,如果持有时间更长,比如20年,那么账户价值按照中档结算水平约为78万,那么这时候,就是盈利的。

所以,理财保险是否会亏损,跟持有时间有密切关系,只要长期持有,基本上不会有亏损。不过具体的盈利情况,不是完全确定的。


老萌有个存钱罐


银行混绑推荐卖保险,这本身就是对普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宝妈这个群体具有涉嫌欺诈的成份。银行的经营业务不能过于无边界,还有在管理上也是漏洞频出,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老年人存了钱,结果取不出来,这些情况最后都丢包给了临时工,难道银行没有过责行为吗?

一、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鲜明的标识区别,比如服装和立牌指示:如身穿某颜色和某标识的服装的工作人员非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是保险理财员,如果没有这种分辨提示,请问:我打110,可以让120来吗?我报警可以让武警和法院来吗?有时就算是一个体系内,但是角色不同,你必须要指明,因为中老年人就是被这些假相所欺骗。

二、保险业务员为了提升业绩,不择手段,为了赚钱啥事都干,基本和骗没啥区别,这些情况难道不值得管理和反思吗?

站在银行大厅内,身穿银行的工作着装,和安保处好后,安保和门警甚至主动让你让保险工作人员办业务,直接给你人工分流了,中老年人的潜意识就是“我来到银行就安全了,这里都是好人”,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直接向主管质问:你们凭什么?更可悲的事情是:竟然银行的数据被保险理财的业务员获得,频频打电话,银行-帐号-姓名-联系方式-都一致,这些信息被银行保险人员利用,这些事情难道是合理的吗?池子的数据事件简直是一件小事,背后的产业链太需要反思了。


所以,这种问题都不需要问,你去银行,遇到推荐卖保险的,如果你想买保险去银行干嘛!还有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我是孙洪鹤,如果认同我的内容,可以点击关注孙洪鹤更多的作品。


孙洪鹤


银行大厅里面的工作人员向客户推荐保险产品,是银行开展银行保险混业服务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都是得到银行认可的销售行为。无论在哪里购买保险,是不存在划算与亏本的问题,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舍取。

据专业人士解读: 银行可以卖保险的,但是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售卖保险必须在银行代理的业务范围内,二是卖保险人员必须是银行员工而非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据称现在的新规定不允许保险公司驻点银行,银行有责任规定工作人员在从事保险业务的时候,如实告知客户保险产品的“来龙去脉”,以免误导客户。


之所以一些银行客户,在稀里糊涂买了保险之后;与银行方面产生纠纷,是因为这些客户根本没有搞清楚自己购买保险的保障内容。而银行工作人员,也可能没有跟客户讲清楚这些保险的具体功能。很多银行客户,将保险与银行的理财产品混为一谈了;他们认为买保险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获得一份人生的保障。

银行里面销售的保险品种,在某种程度上有变相的捆绑销售之嫌。其保险产品的品种相对比较单一,所以一般客户在银行里面所购买的保险,都不太适合与自己;对此本人深有体会。

买保险还是直接去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为好,而且要仔细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保险品种。特别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 》,清楚的知道每年保险缴纳费用,缴纳费用的时间周期,具体得到的保障是什么?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条件,考虑在资金安排上能否抽出一定的资金来缴纳这些保险费用。

要特别需要重视的,是保险产品的《保险条款 》、《健康告知》。需要极为认真对照一下自己是否符合相关的条件,如果不符合《保险条款》,特别是医疗保险的《健康告知》;“出险”时候是得不到赔偿的。至于储蓄型的保险,根本不存在亏与赚的问题,其利率和分红与银行理财产品是不相上下的。

如果在银行里面购买的保险产品,其中含有医疗保险的款项,那么很可能收益会低于银行的理财。其实买保险在哪里都一样,本人就选择了支付宝上的互联网保险已经连续三年投保。去年九旬老母亲骨折住院,通过电话报案、电子邮箱上传资料,获得了相应的保险理赔款。

由此可见。在哪里买保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款产品是是不是适合你?你的经济条件能否与这些保险条款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