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減少財政供養人員”與公務員擴招?

老街坊果果


裁剪臃腫機構,裁剪可有可無崗位,現有崗位再精簡,比如天天看報紙喝茶的,單位逗一圈回家玩的,單位掛名領工資不見人的,要對得起全國納稅人的錢


山的這邊有風景


對這個問題有以下幾點看法:1,許多公務員年齡偏大、文化偏低,這是自然規律和社會進步所致,現在的本科生幹部十多年過去也變成文化偏低的老人了,總不能都攆回家。2,事務多基層公務員累是人員配置不均、虛事太多造成的。3,公務員其實是老百姓花錢僱的為自己管理事務的管家,太多了真的養不起,需要僱多少,也得廣泛徵求一下“老爺“(群眾)的意見。4,在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既不能減少現有財政供養人員,唯一的辦法就是少招人。5,反思一下,希望擴招公務員的應該都是哪些人?


西峰之巔1


很多地方政府財政困難,還要支撐九年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系統以及其它公益類崗位,基本是入不敷出,可以說每個月支付工資都發愁,有的地方,地賣不出去就開不出工資,非常艱難。所以才有減少財政供養人員的做法。但是公務員隊伍並不龐大,反而很少,因為現階段幹活的人很多都是事業編。就像這次疫情,衝在第一線扛雷的90%是事業編。所以裁減了財政供養的事業編和編外人員後,突然發現底下沒有人幹活了,無奈又擴招公務員,為什麼不招事業編?因為事業編需地方負責,公務員可是國家公務員,開不起工資國家看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