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耶啵赞赞


大数据可以实时追踪感染者或未感染者,而且高度密切接触人员都可一一查到。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一目了然,一一可查。说实在话,这一科技成果,在中国抗疫期间首先使用,随后韩国也大量使用。也可以这么说在世界冠疫大流行的今天,也只有中国和韩国是成功使用并且贯彻于抗疫始终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刘海888


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讲讲我个人接触到的大数据三点作用:①疫情发展预测;②用户行程轨迹追溯;③健康码生成与互通

大数据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于技术分析来说,数据越多,分析越准,结果越有意义。

对于疫情防控更是一样,基于各种疫情数据,我们能够科学分析,管中窥豹,对未知的病毒,寻得一些可知的规律。

1.疫情发展预测

上图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生成的确诊人员数据,可以看到,预测数据虽有细微偏差,但是基本上只有万分之几,可以说非常准确。

这些趋势预测就是通过确诊用户数,确诊地,疑似人员数,发生地,传染病传染概率数等多方面的数据,加上科学变数,形成大数据,一些专业的科研机构通过大型科学计算机运算,就可以行成疫情发展预测。

各地根据现实情况和预测数据,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解封,通高速,开学等防疫政策。

2.用户行程轨迹追溯

三月份,三大运营商开始提供本人到访地查询服务,如上图。

这一功能虽然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覆盖数亿人群的大数据网络。据工信部提供的信息,这是他们组织了行业专家开展大数据咨询,紧急建立疫情电信大数据分析模型,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大数据统计全国特别是武汉和湖北等地区的人员流动情况而实现的,成功助力各地联防联控部门精准施策。

3.健康码生成与互通

(1)生成

很多人好奇各地健康码是如何生成的?

各地健康码”是以个人健康数据为基础,由居民自主通过健康登记系统网上申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大数据进行对比核验,根据大数据运算结果,生成个人专属二维码,现在,个人健康二维码成为个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

(2)互认互通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数据管理局通过各地疫情大数据

,搭建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和专项数据库,加强疫情数据汇集、分析和比对,并汇聚上报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并通过国家大数据平台才能实现各个省份之间的省份之间的互通互认。

以上三点,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趋势,溯源,互通,提供了 科学依据。


EVtoday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以手机数据追踪疫情 可减低抗疫成本

有报道指出,新型肺炎所造成的经济代价和社会成本不菲。有分析员简单估算,在短短的七天新春假期内,单在电影票房、餐饮零售、旅游市场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为降低抗疫成本,经济学家李铁便提出通过「手机信令」去追踪和控制疫情。

所指的「手机信令」是手机与电讯网络发射基站之间的通讯,只要开着手机,手机便会自动与附近基站通讯,以备随时发出或接收电话及信息,而电讯网络必须识别该手机的定位才可提供服务。再加上「通话详情纪录」即电话发出的短讯或上网的信息发出和完成时间等详细数据),便能更有效地确认信息发出的方位,有助迅速找到用户位置。

现时,可掌握「手机信令」数据的是三大网络营运商,只要集合它们的信息,全国人口近期在流向和分布便能了如指掌,要进一步了解个别地区甚至个人全天候的流动状况,更不成问题,同时也可监测与感染个案有接触的人士或家居隔离者,防止他们擅自出走。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之下,起着控疫的效果。

《美国医学杂志》刊出的报告估计,有一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没有明显征状,即无发烧无咳嗽,难以让医疗人员识别检疫,所以利用手机定位数据追踪确诊病例,并以他们过去几个月的手机信息和通话详细纪录来掌握行踪,便易于锁定潜在病患,对研究确诊病例的感染和传播路径大有作用。

手机数据可在灾难时协助搜索伤者

其实,以手机数据追查传染病早有例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前和新加坡合作,以蚊子传染的登革热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几个预测模型。其中一个以新加坡230万人两个月的匿名手机通话纪录,追溯病发前人口流动的模样,表现理想,可持续地把登革热个案的地理位置分布预报出来,能显示出行轨迹和染病的关系,有助找出预防病情扩散的方法。

此外,手机数据还可在地震、山洪时协助搜索伤者。2010年,海地大地震导致10多万人丧生,这启发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一名学生,说服当地最大的电讯公司,免费分享地震发生前后的190万名用户之匿名通话纪录,藉此寻找生还者,并救助流离失所的灾民。据知,当时首都太子港有差不多四分一的居民被迫离开家园。有了这些分析可令当局更清楚预计灾民的流向,从而规划相关的救援措施。

总结

随着都市化,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于都市,各地市政府在公共卫生及灾难应援的工作上更具挑战。各地必须防患于未然,应尽快重新检视现行手机大数据的应用条例,并制定使用指引,以助未来的防疫及救援工作寻找更可行的方案。

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的话,不要忘了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