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攻擊性”的孩子 父母又覺得渾身不好了?

孩子玩具被“搶”了,卻不知道“搶”回來。這個場景當爹媽的你熟悉嗎?可能有些寶寶會暴力護住玩具,但也有很多寶寶會迅速的找到下一個興趣點,然後那個玩具就被無情地拋棄了……

有些父母不爽的是孩子“不搶”(兒童的反應行為),有些父母不爽的是“從來不搶”(兒童的概率)。

那麼問題來了:你的孩子究竟要不要去“搶”?或者你打算怎麼引導寶寶面對這個問題?


沒有“攻擊性”的孩子 父母又覺得渾身不好了?

說實話,我沒有太多的養育理論“傍身”(因為看的少)。我從工作角度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

  • 如果說一個公司運轉的常規項目(兒童小區結伴玩耍)
  • 忽然遭遇到市場衝擊(嬰兒安全期已過,幼兒期開始出現小夥伴衝突)
  • 有了一個熱點問題(搶玩具)需要你去迎上去解決
  • 執行人是一個新入職的應屆業務小白兔(你的孩子)

你要如何生動、細緻且符合小朋友意願的告訴這個一臉懵逼的新人呢?

沒有“攻擊性”的孩子 父母又覺得渾身不好了?

整理好事件背景(瞭解市場競品和門檻)

我的孩子處在一個確實“不懂事”的階段,你跟他講大道理、梳理發生的事件經過幾乎是雞同鴨講,所以不要講大道理、不要談心式對話、不要就事論事,簡單不粗暴是第一原則。

沒有“攻擊性”的孩子 父母又覺得渾身不好了?

確定好這個階段的特徵(瞭解自身產品優勢)

2 歲左右的孩子,“主人翁”意識已經基本樹立、運動平衡力發育的已經非常好了,會用簡單詞語表達自己的心情或看到的東西或想做的事情。那麼我是不是可以在陪他運動或者玩語言遊戲的時候,製造一個類似情境來觀察他的反應?

沒有“攻擊性”的孩子 父母又覺得渾身不好了?

在類似情境中,儘量手舞足蹈的表達給孩子看(產品冷啟動創新)

接下來,我在和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比如模擬“小飛俠戰隊起飛降落”遊戲的時候,忽然少給他一隻或者在佈陣好之後拿掉一隻,然後觀察他的反應。我發現孩子會猶豫幾秒,然後試圖從父母手裡拿回那個本該放在戰隊裡的飛機。

於是我明白,孩子是有“不舒服”情緒下的應激反應的(拿回來),那麼導致他在小區不做這個動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可能性是,他和這些小朋友不熟,他不確定對方是什麼“角色”,不回應是在保護自己。

於是我又做了進一步的嘗試,我開始用簡單句告訴他樓下的小朋友是來自不同媽媽的寶寶,他們都沒有惡意,搶你玩具是和你“互動”的一種方式,就像媽媽每天和你做遊戲一樣。(大概這樣的中心意思,我持續性的每天說至少一遍)。

小寶寶需要反覆灌輸來加深記憶,他們維持對一件事情的深刻印象唯一的辦法就是:多次輸入。

沒有“攻擊性”的孩子 父母又覺得渾身不好了?

觀察孩子再次融入集體時的變化(耐心的設置時長,效果跟蹤)

第三步的教導持續了一週之後,我有意識地帶孩子下樓時觀察他的舉動,首先孩子並不是物品,不會立竿見影,小朋友依然不會去搶別人的玩具,也不會去搶回自己的玩具。但是,孩子開始對小區各種玩樂設施放下了戒備心,並且願意去主動和其他小朋友握手了。

小朋友的能量你永遠不知道儲存了多少。也許孩子需要的不是引導,只是等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