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常宁:里约奥运后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惠若琪是朱婷对角)她到底取代了谁,请诸位详解?

hanchengli


很简单,小惠因伤退役,郎平根据当时形势人选。刘晏晗只攻无守,刘晓彤中规中举,李盈那时还是叠小莱,只有一个全能的张常宁才有能力担起小惠的这个角色。[灵光一闪]。


邝168827889


张常宁真正进入中国女排一队是从2015年世界杯开始的,当时,临出征时,惠若琪因心脏不适出局,郎导掉泪过后迅速起用张常宁顶上这个位置。张常宁没有辜负郎导的期望,以自己良好的发挥,顶起了朱婷对角主攻的重担,帮助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夺世界杯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惠若琪和张常宁都随队出征,俩人共同承担了朱婷对角主攻的任务,而且,张常宁是在主攻和接应位置来回切换,成为郎导手中最为重要的一员,中国女排也拿下了奥运冠军。



里约奥运会之后,惠若琪淡出国家队,张常宁则完全顶起了这个位置。2017年联手朱婷出任主攻线,斩获大冠军杯冠军。2018年遭遇伤病袭击,还未完全康复就出征世锦赛,而且场场出任首发,但多次被小将李盈莹替换下场。



2019年,身体康复的张常宁再次出现在中国女排的首发阵容中,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恢复。东京奥运资格赛对阵最强敌土耳其女排,张常宁首发出场发挥高水平,力助中国女排第一时间拿到奥运参赛席位。2019世界杯,张常宁还是首发出场,帮助中国女排成功卫冕。



张常宁从2015年开始搭档朱婷出任首发主攻,帮助中国女排拿到来2015年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和2019年世界杯冠军,张常宁取代了谁,难道不明了吗?


水文2018


首先来更正一下:张常宁并不是里约后渐入球迷眼帘。张常宁2014年进入国家队,2015年就顶替做心脏手术的惠若琪帮助球队拿下世界杯冠军。2016年张常宁在主攻、接应两个位置自由切换,为球队夺得奥运冠军立下汗马功劳。


张常宁堪称中国队的“万金油”,郎平眼中最佳的朱婷金牌对角。

“万金油”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各个方面都能懂一点,能够拿来临时解决问题,但各方面却又不都尽专业。但这个词放在张常宁身上,却是形容她在中国女排中不可多得的全面性。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夕,队伍出发之前,郎平曾告诫张常宁说:“你不但要准备主攻位置,而也随时要准备打好接应位置。”郎平的眼光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里约奥运会杨芳旭再次受伤,仅有19岁的龚翔宇被紧张到无法呼吸的奥运气氛吓哭。

在惠若琪、刘晓彤联手顶住主攻位置的情况下,张常宁改打了接应。在对阵巴西的生死战中,张常宁打出了中国女排在2号位非常罕见的强力接应的味道。1米95的身高,充分起跳后的大力扣杀,让张常宁打出了人生巅峰。老队长惠若琪以全面性著称,但张常宁的全面比惠若琪更丰富,那就是她能够胜任主攻、接应两个位置,而这也是惠若琪、李盈莹等人都做不到的。也正是由于张常宁出色的一传保障技术,她成为郎平眼中目前最佳的朱婷对角。

伤愈归来打出好状态,张常宁仍是中国女排不可或缺的攻防转换核心。

在“郎式排球”中,主攻的搭配往往一个强力进攻核心,而另一个则是队伍的攻防转换核心。像当年郎平在恒大女排执教时用的汤姆洛根,包括现在的美国女排的罗宾逊,乃至中国队的张常宁,这些保障型主攻的作用,都是体现在前后排技术的串联上。女排的来回球比较多,不像男排那样暴力,可以一击命中。

就是在这样多回合的来回攻防转换中,张常宁、罗宾逊、汤姆洛根、惠若琪等保障型主攻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如果让朱婷来扮演这样一角色的话,那中国队强突能力就大大下降。因此,“朱宝组合”是中国队目前非常难得的一对攻防平衡的组合。中国队有朱婷这样的世界级强攻手,也要有张常宁这样的保障型小主攻,这也是难得的天作之合吧。

2019年世界杯,伤愈归来的张常宁除了在一传、防守等方面表现出色之外,她在4号位的进攻成功率也得到大大提升。扣球的高度、力量和手法也更比之前丰富,希望她的这种好状态能够保持更久一些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是否赞同以上对张常宁的定位及作用分析呢?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