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肥田怎样插秧才能丰收?

手机用户59561399590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仅今年就推广插秧机344台。大量插秧机投入到农业生产,不仅推动了我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也助力水稻再获丰收。

水稻机插秧采用了定量浅栽的方式,具有透光性能好、产量稳定等特点。从今年的收割情况来看,机插秧的田块每亩产量比直播稻要高出200斤。

【村民 于殿会:产量各方面都比较稳定,拿今年来说,我家今年种了七亩半田,我在一亩田收入2000出头,比不是机插秧的,一亩田最起码要多到100块钱。】

记者了解到,机插秧不仅产量高,水稻生长期间的管理工作也相对轻松,省时省工,节约成本。

种田大户 祁若付:机插秧好管理,撒播的要除三次草,130亩田除草1万多块钱。明年肯定全部是机插秧,因为撒播不合算,目前没有人员除草了,现在打工的全都岁数大了,用不起了。

今年我县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65.5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75%。接下来,县农机部门还将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普及机插秧技术,确保我县水稻机插秧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爱吃亚迷


我是农民,看着是块大肥田就高兴,一定要把这块田插下去,播好,争取最大的丰收。我是这么安排的(以全露天论):


一、提前两个星期把这块田初步耕作一下,烂草糊田


一旦进入春天,气温慢慢升高,稻田中就会生需有许多的杂草。而且上届留下的稻桩、稻草等需要处理。


所以最好在插秧前2~3个星期,把遗留的稻草进行处理,对大田进行一次初步耕作,把草、稻桩等杂物打入泥中灌水沤烂。

杂物早点深入泥中腐烂,既是很好的农机肥,又能预防以后稻秧毒气中毒。


消灭田周围有越冬的虫、卵、菌场所,减少病虫害基数。


二、选择抗病、抗倒伏的水稻优良品种


良种是丰收的前提,选择适宜本地气候的抗病、抗倒伏的优质良品,选择种子时,还要选择那些米质好、口味好、并且产量高的品种。

三、培育壮秧


农村有句俗话,叫“生儿要好娘,插田要好秧”,秧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培育壮秧可采取以下步聚。


1.种子处理:晒种,提高活性;消毒,杀灭谷上存有的病毒,减少以后发病的概率;选摔晴暖天气。


2.秧田以农家肥为主,兼施三元复合肥。


3.用水深水浅的方法保护秧苗不受冻害


4.播种种子密度适中,有利于秧的分蘖和壮大。


5.注意病虫害,如青枯病、立枯病、稻蓟马等等。


6.注意防除秧田杂草。


四、大田科学施肥


施肥要科学,注意肥料的多元性,根据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生长需要和生长情况,合理施肥。


五、选择阴雨天插秧


插秧,因为扯秧时对秧根部已造成了部分损伤,而且因为要挑运秧,又把秧根部的泥巴洗去了,所以在插下后会有几天的自我修复过程才能返青。


如果选择大晴天插田,特别是单晚和晚稻,插秧时正是高温,对刚扯起的秧更有损伤。


所以选择小雨天或阴天插秧最好。这样的天气插秧,叶不蔫,不受移栽影响,下田后后秧就可以很快转青了。


六、注意密度


水稻并不是单位面积植株越多就产量越高的。相反,如果密度大了,影响了空气的流畅,影响了光合作用,会导致水稻容易发生病虫害,容易倒伏,难以防治而减产。


插秧的密度宁稀勿密,这对预防病虫害、增强分蘖、穗长、籽粒饱满、抗倒伏都有好处。


早稻的密度比晚稻的密度弱大,双晚的密度比单晚的密度弱大。榜田的密度比垄田的密度弱大,泥浅的因密度比泥深的田密度弱大。


七、注意插因的深度。


农民有句关于插田深度的话,“早稻田面飘,晚稻插齐腰”,就是讲,早稻和晚稻插入泥中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插早稻叶,气温低,越到泥层底下,根系离暖越远,生长会越缓慢。但插晚稻时,正是高温季节,越到泥层下面,根系离烫水越远,对根系的生长越有好处。


也就是讲,插早稻相对要插浅点,插单晚或双晚,相对要插深点。


值得注意的是,插秧时根不能大幅度的折曲朝上,那对水稻的生长是很不利的。


八、坚持后期的田间管理


秧插好后,后期还有3个多月的生长期,做好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等等时期,的追肥、防治病虫、灌溉等一系列的工作,才能获得水稻的丰收。


总之,种植水稻,并非插得好就能丰收,而是选种、做田、育秧、插秧、施肥、灌溉、施药样样工作都要做好,而且还要风调雨顺,才有可能获得丰收。


一生好人大司马


土壤肥沃的农田对于作物生长发育是特别有利的,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学肥料的投入成本。大肥田插秧对与禾苗的根系和茎叶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顺利丰收。

在我们南方现在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插秧就是主要的农忙活动。大肥田不仅可以节省好多肥料,水稻秧苗扦插之后长势恢复的也比较快,受病虫害侵蚀的概率也会明显降低。其实土壤墒情好也不一定是丰产的绝对保障,与种植的时间、技术等众多因素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大肥田插秧如何保障丰收?可以结合以下方面来综合管理提高效益。



▼对于大肥田的正确判断。

田间是否真的肥沃,这需要比较准确的判断,不可过于停留在以前或者上一茬作物的生长情况来判断。大肥田一般土壤比较深厚,并且不会太阴蔽。灌入水以后会有小气泡冒出来,同时水渗透得更快,但是水渗干之后土壤表层还是有水印的,不会显得干涸。肥沃农田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有蚂蟥、蚯蚓等小生物,但是不会有蚂蚁,土壤墒情好就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微生物也更多。



▼插秧要施底肥和把握密度。

水稻的生长期为100~150天左右,所需的养分也比较多,施足底肥是为了后续发育有良好的养分积累。大肥田的有机质成分较高,但是也不可忽略了底肥的重要性。可以减少施肥用量和氮肥摄入,一般在我们赣南地区肥沃性较好的水田都是直接施入少量的复合肥作为“面肥”。同时需要降低插秧的密度,大肥田的幼苗长得快,植株也更强壮,过于密集反而不利于采光通风,影响整体产量。



▼秧苗返青拔节期的田间管理。

水稻生长主要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幼苗期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返青期和拔节期。移栽扦插定植以后需要5天左右才能恢复根系生长,接下来就是地上部分恢复生长,也称返青期。这一阶段秧苗叶面生长明显,分蘖的新叶数量持续增加,光合作用效率也会提高,所需的养分也更多,如果是大肥田可以少量施氮肥,以及保持田间有水。过量施肥可能导致旺长和倒伏,不利于提高产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