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维》孟浩然学到了什么?

司春杰391


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

诗中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

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红孩唉


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离别诗,又名《留别王侍御维 》,摘录如下: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创作背景

  • 其一,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所作。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试不第,还襄阳”。
  • 其二,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

如是说

纵观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这首《留别王维》,从中体会到十分落寞与愤懑的情感。可以想象这次归去,对于孟浩然来说,真的是很大的一次打击。

孟夫子也全然没有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直率地表达了自己怨念,但其中可见的是属于他的落寞心酸。

自古以来对这首诗的评价,便是语句平淡,却感情真挚,将科举落第,求职不畅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只有面对很要好的朋友时,才能这么肆无忌惮、畅所欲言,足见两人感情之深厚了。

结束语

针对题主的问题,也许是没有表达清楚,有些随意,但我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在这个世界,或多或少会遇到自己人生的那一道坎,难过悲愤是人之常情,但事情总会过去,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总能有新的开始,新的选择。

当我们心中失落无法排解的时候,不如也找个好友倾诉一下,也许在彼此的交谈中便会有新的转机出现,便会柳暗花明,茅塞顿开,或者醍醐灌顶。即便没有结果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对待难以解决的问题,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或许换条路走,也能看到不一样的美景。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兵法天下


孟浩然主要学到的是:

  1.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2.惜别中,欲寻芳草去,需要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3.归隐了,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归隐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

  通过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然而,感受得到,孟浩然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