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楷书四大家中赵孟頫对后世影响最大而名气最小,你同意吗?

馆阁秀才


要么赵孟頫是四大楷书家中影响最小的,要么赵孟頫是四大楷书家中影响最大的,无论观点是否正确,逻辑保持了同一律的语言就是对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社会影响和历史影响,那就没有名气。如果没有名气,也就没有社会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楷书大家,前三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代书法家。

唐代楷书也是中国楷书统一的标志,从唐代楷书到今天,我们的汉字实用标准体制,就没有发生过大的体制演变,所以,唐楷也是汉字现代化的前奏。任何一位唐代楷书大师,说他们是楷书的基石,一点都不过分。

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书法其实还是宋代书法的延续,也是唐代书法的继承。

例如,李邕就是赵孟頫在晚年心追手摹的唐代书法家之一。赵孟頫创造和完成了“行意体楷书”,这种有创新意义的楷书,就是建立在李邕行书基础上的。

  • 赵孟頫题画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古代楷书大师,赵孟頫影响历史,也就600多年的极限,但是,唐代书法家的历史影响是1600多年,这是赵孟頫没法比的。

但是,从清代起,赵孟頫的影响和名气与唐代书法家的影响是一样的,甚至超过了唐代书法家的影响。

他的名气当然甚至超过了唐代楷书大师的地位。赵孟頫的名字甚至写进了清代小说巨著《红楼梦》,成为贾府里的丫鬟姨娘都耳详能熟的人物,如此大的名气和影响力,怎么可能是影响大名气小呢?

我们不妨把四大楷书家与皇帝的关系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赵孟頫是最受皇帝推崇和重视的一位书法家。

  • 赵孟頫的书法《跋宋徽宗书画》


欧阳询在隋朝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多大重视,只是一名太常博士。但是,在唐朝也不是很大,但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对欧阳询的名气非常惊讶,认为居然外国使者都高价求购他的书法。

但是,欧阳询的最高官职却只一个是太子率更令(注意读“律今”令),封勃海县男。他的“太子率更令”是一个执掌皇宫门卫的长官,领导约150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气象总局,主要负责皇宫门卫和报时。但是,级别不高。

颜真卿因为抵抗安史之乱,才被唐玄宗表扬了几句,然后,在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几代皇帝的眼中,唐代宗对颜真卿是最好的,他的“鲁郡公”,就是唐代宗给他封的。


只不过,颜真卿对唐王朝的忠诚感动了每一个皇帝,所以,他死于唐德宗建中年后,还给他赐了一个谥号“文忠”,追赠爵位司徒。

柳公权在唐穆宗时代还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什么地位,只因为他的书法太出名了,唐穆宗才把他召到朝廷,做专职的书法家。

但是,这个地位与柳公权的才能非常不协调。多亏他的哥哥柳公绰是一个名臣高官,太和六年(832),柳公绰任太原等节度使,柳公权当时还是一个侍书。柳公绰就给朝中写信,说弟弟官职太低,一身的学问本领,却只能抄写个文书,我这个节度使太没面子了。因为柳公权的哥哥功勋卓著,所以,柳公权很快就得到升迁。


在唐文宗时期,柳公权受到皇帝的重视也最多。还经常与柳公权讨论问题。被封为“河东郡公”。

但是,柳公权还是因为因为书法惹出事的了。

例如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的元旦这一天,宣宗要举行迎新年朝会,这时柳公权虽然已是八十多岁老人,但是,皇帝也邀请了他参加这次新年朝会。

柳公权因年长,群臣推举他向唐宣宗称颂祝贺,在称贺之后,本来要为唐宣宗皇帝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这十个字,柳公权却误书为“光武和孝”,因此招致御史弹劾柳公权,还罚了柳公权一季的俸禄 。

  • 柳公权的书法《跋王献之送梨帖》


柳公权的俸禄是两千石呢!这一次惩罚够重的。不过,唐宣宗并没有惩罚柳公权的意思,但是,一些忌恨柳公权才能的人,执意要惩罚柳公权,皇帝也没有办法解脱。

柳公权自从29岁入仕,一生经历了7个皇帝,58年的宫廷书法家生活,受到唐宣宗的惩罚还是第一次。

但是,最为一个书法家与皇帝近距离保持了58年,可能柳公权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书法家,只是他一生的官职并不高。

赵孟頫不像柳公权与皇帝近距离有58年之久,他一生只活了69岁。赵孟頫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他33岁时,才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征召,在元朝做官的。但是,忽必烈给他的地位也很不错,是翰林学士承旨,直接在皇帝身边写诏书。

  • 赵孟頫临摹的《兰亭序》


赵孟頫一生经历了五位元朝的皇帝,分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元英宗硕德八剌。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一位受儒家教育较多的皇帝,在他执政的九年中,大力改革,提携汉族官员比例,对元朝的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对赵孟頫的才华非常欣赏,曾经非常自豪地说:“使后世知我朝有斗家、大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元仁宗说的还真没错,历代重视文人的皇帝,都会受到历史的好评,这是一个公论,因为皇帝对文人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舆论对朝政信任度呢!

正是有元世祖忽必烈和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些元皇对赵孟頫的重视,后期的元皇也一直保持了对赵孟頫的重视。所以,赵孟頫在元代的文化界地位是很高的,有人甚至把赵孟頫比作是元代的李白、苏轼,但是,赵孟頫却很低调,从来不以巨匠自居。

  • 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书法


赵孟頫不但受到元代皇帝的赏识,清代康熙、乾隆两个皇帝也对赵孟頫十分赏识,而且,赵孟頫的书法,也就是从清代康乾时代流行起来的,这不能不说与清代皇帝的推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那么,清代的学者对赵孟頫评价如何?我们看看书法理论家梁巘对赵孟頫的评价,他说:“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又说:“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这就是说,在梁巘看来,明代的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都不怎么样,赵孟頫的毛病是笔意俗,没有新意,而董其昌是笔力弱,缺乏力度,文征明呢?缺乏厚重。不过,与其学董其昌还不如学赵孟頫,因为赵孟頫的书法结构严密,董其昌马马虎虎吧。

  • 赵孟頫的小楷《道德经》
梁巘的这一番话,其实不是空谈,而是有针对性的。清代康乾二帝非常推崇赵孟頫、董其昌二人的书法,所以,董赵在康乾雍三朝特别流行时髦,梁巘出于对书法风气的关注,他提出了赵孟頫高于董其昌的看法,多多少少还是看到了赵孟頫书法的厉害。

那么,明代对赵孟頫的评价如何?我们还是摘取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三条记录,看看书法家对书法家的评论:

第一条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

对自己书法非常自负的董其昌,在这里掂量来掂量去,最后还是认为,自己比赵孟頫差了那么一点点的。

我们看第二条

吾乡陆宫詹以书名家,虽率尔作应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学字,何得放过?”陆公书类赵吴兴,实从北海有入,客每称公似赵者,曰:“吾与赵同学李北海耳。”

这一条里,董其昌有借陆公“吾与赵同学李北海耳。”这句话贬低赵孟頫。

第三条

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

这一条中,董其昌又换了一个角度,用“险绝”最为标准。如果不险绝,就书法不高,赵孟頫不险绝,所以赵孟頫不高。董其昌,也是绞尽了脑汁怎么能贬损就尽量贬损赵孟頫。

  • 管道升的书法
那么,历史的发展是什么呢?我们从清代看,董其昌和赵孟頫都是康乾二帝推崇的书法家。他们二人也都是书法家和画家。但是,赵孟頫的影响远远超过董其昌。

赵孟頫首先影响了祖孙三代人,他的儿子赵雍是画家也是书法家,他的孙子赵麟是画家也是书法家。赵孟頫的妻子管夫人也是一位才女,她的书法几乎与赵孟頫难分难解。

这样一个书法辈出的家族,当然是一个名气,难怪元仁宗都会把赵孟頫一家引以为元代的骄傲呢!因为,这确实是千年难遇的美事。

其次,赵孟頫在元代的影响也很大,学习赵孟頫书法的人很多。一直到明代,学习赵孟頫的书法家也很多。有一个明代书法家叫姜立纲,他的书法传到了日本。但是,他的书法就是学赵孟頫的。


  • 明代书法家姜立纲的楷书《东铭》局部

至今学习赵孟頫书法要比学习董其昌书法的人多。

这就是名气和影响的对比。因为,董其昌和赵孟頫是同一时期被清代帝王推崇的书法家,虽然今天董其昌没有被历史淹没,但是,他的影响明显没有赵孟頫大。这就足以说明,谁推崇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最后在历史社会中的影响更深入。

赵孟頫的书法一方面完整继承了魏晋书法和唐代书法传统,是帖学的大师,也是第一个古典主义书法大师,他一生崇尚书法贵有古意,这是帖学书法的精华,所以,赵孟頫的书法精神就站在一个非常高度的历史层面上了。

另一方面来看,赵孟頫在帖学书法系统中,他既能走进传统,又能创新,这就给帖学也带来了一线生机。

所以,近代学习碑学受碑学影响很深的书法家,他们也同时学习赵孟頫。例如,于右任、沈伊默等大师,他们都学习过赵孟頫的书法,这是赵孟頫影响和名气最好的证明。


千千千里马


前半句"四大家里赵孟頫影响最大"有点过于夸张,而"名气最小"倒也是有几分道理,具体原因为何?

应该说这四大家都是成就斐然,影响极大的书法亚圣,他们的成就有些是在创新方面,有些是在继承传统方面。影响力难分伯仲,他们就是继"二王"之后,历代书法家不断筛选,水落石出后,形成的四座相互辉映,各具特色的书法高峰,也像是浩瀚星空的学习书法指路明星,共同组成了一个书法的星系北斗星组合。代表中国书法成熟时期,巅峰状态下楷书最高成就。

从书法艺术风格上看——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他的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他的书论,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总结了书法两个大的问题。一是笔法,二是结体,其中就包括我们都熟知"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准确说,他是楷书四大家里。辈份最小的书法家。正因为他的辈分很小。在"颜,柳,欧"之后,他能从容的继承了王羲之不激不厉的平和书风。也极大的吸收历代前辈们及了"宋4四家"的有益之处。取众家之长。形成了笔法流畅活泼。中锋取势,宛转平匀的笔法特征。结体平稳秀丽。不刻意欹斜,而追求工整稳雅的书风。

《元史》中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他被公认为集晋唐书法之大成者。他的书法在朝鲜,日本也非常风行。笔法精绝,功力深厚。

从艺术贡献和成就方面——

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书法大家。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元代的高峰,也是后世师法的楷模。他首先纠正了从宋以来,过度忽视"法"而重视"意"的风气,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反思。认为一定要复兴魏晋的"古法"。大胆提举起"复古"的旗号。直追两晋。虽然不失偏颇,却为元明书法开一路风气。

这因为如此,在书法创新上,他不如其他三家,因为他继承传统多于标新立异。他不像颜真卿那样是开宗立派的宗师。而是以娴熟的技巧,对古法的深邃理解,善于继承发挥的大家。

他一生宗法和信奉"二王"的书法正统地位。把"颜,柳,苏,黄"手中"创新"和"尚意"的书法风,重新拉回"二王"的古法行列,这是他的正面影响之一。

另一方面,他以宋太祖13世后裔,却入仕元朝为官,被形容为没有气节"贰臣",所以导致他成为争议最大书法家,

"以人论书"的片面观点,让赵孟頫成为最大的典型,以致千年以来到现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影响下的文人血脉,常常还有老师善意的告诫弟子们"赵字不可学",流弊可见一斑,这是开头所言他的名气最小的主要人为原因。

另外,除了书法艺术,赵孟頫还博学多才,诗文、书画、音律俱通,

正如明朝的一位大家所赞誉"冠绝上下500年、纵横万里疆土"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张劲逸


这恐怕是赵体信徒的一厢情愿了!

楷书四大家中的三家那个不是书法历史远高于赵孟頫的存在!而其中的颜真卿更是名气与水平仅次于王羲之,何谈赵孟頫对后世影响最大呢?

赵孟頫的名气最小是必然的,如果不是一定树立一个灵活的典范,楷书比赵孟頫高的书法家何止此三家呢?不说晋人的楷书,也不说虞褚,薛谡,徐浩比赵孟頫差吗?没有敢说!

赵孟頫的优势在于五体皆能,那种书体都不差,如果真的说那种书体能在书法历史排在前几名,恐怕真的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