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

十幾年前,我們都還是孩子,每天最開心的事便是一起上學,一起玩耍,砸沙包、打“麵包”、逮子兒、踢沙包、掄火爐……

砸沙包是最激動人心的遊戲之一。看!西邊操場已被砸沙包的佔領了。只見他們圍成一圈,幾輪“手心手背”後,分成兩國,其實就是兩組。兩國各出一人石頭剪刀布,贏的那一方站在場地中央被砸,輸的那方站在兩頭的線外砸。燕燕率領他們一國站在場地中央,跑得快反應靈敏的站在中間,其他的站在兩邊。娟娟一國分成兩組,南北兩頭各四個,其中兩個反應快、瞄得準、力氣大的負責砸,其他人主要負責傳遞沙包。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

這樣的玩具,你有過嗎

一聲“開始!“,南邊的小磊子朝著燕燕開火了,燕燕迅速蹲下,沙包從頭頂上飛了過去,北邊的老二向上一躍,巧妙接住沙包後迅速扔出去,見沙包朝小悅悅飛來,她輕輕一跳,沙包從腳下“溜”走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

砸沙包時,你身手竟如此敏捷

剛看到沙包從腰間飛過,轉眼又擦過耳際,接著又越過頭頂,人也迅速變換著姿勢和位置,砸的同學也隨之改變策略,有時假裝要砸,其實只是迅速傳遞沙包,有時明明看著是準備砸腳的,可出手時卻砸向了肩膀。如果被砸到,那個人就“死了”,也就是淘汰,但如果被砸的那一方像守門員那樣剛好接到了沙包,便可以救起一個死掉的人,如果不救人,那就得一分。只見沙包在場上飛來飛去,場地內的同學來回跑得滿頭大汗,場外的觀眾也是神情緊張。

逮子兒是女生專屬。“子兒”一般是瓦片、石頭砸成的大拇指大小的顆粒,吃杏子的季節就變成杏核,有的還是甜杏仁,自然更受歡迎。嬌嬌有副木頭的,因為她對她的木匠父親說“爸,我們數學課要用到小的正方形模型,您能幫我做些嗎?”他爸開心的說:“麼麻達(沒問題),為了我娃的學習,我做什麼都行。”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

今天,我們一起逮子兒吧


子兒有各種玩法,五子兒、七子兒、十子兒,逮的時候先撒開,輕輕的撿起一顆和別的捱得近的,或者逮的時候容易碰撞的,扔起來,迅速抓一顆後再接住落下來的。第一局,是一個一個逮,第二局二二,第三局三一……最後全抓起來,叫滿把攥。還有十顆以上的,一次能逮幾顆就逮幾顆,除了留一顆繼續逮,其他的都算贏的,因此這種越玩越少。逮子兒決定先後的方法是把所有子兒扔起來後用手背接,誰接的多就誰先。還記得三娃子第一次玩的時候,扔起來的太多太高,結果一個都沒接住,手背還被砸疼了。

打“麵包”是男生的最愛。這種麵包不是吃的,而是男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之一。麵包是用紙疊成的,正方形,或者梯形的。作業本紙疊的太軟了,書紙疊的還行,紙殼做的又硬又結實者最佳。大家都把麵包放在地上,第一個人用自己的麵包甩地上任意一個,如果那個被甩翻了,勝利者便可將其收入囊中,而主人則需再放一個讓遊戲繼續,翻不了就輪到下一個。

其實玩過的人都知道,如果麵包厚,就直接往麵包上打,將其彈翻;如果麵包薄,那就要找好角度,用打下去的那股風掀翻。為了贏得更多的麵包,大家想過很多辦法,在麵包裡塞塊薄鐵皮,或者穿袖子寬大的衣服,打的時候有意把上衣釦子解開,甚至有人故意把袖口拆了。為了打麵包,很多男孩子的作業本、課本都被撕光了,就連兄弟姐妹的也難以倖免。每個男生的書包裡都有各種各樣的麵包,大的小的、薄的厚的、破破爛爛的、精美別緻的,應有盡有。

有時候,我們還踢沙包,可以用腳面、腳尖、腳踝裡外側,寧寧姐姐可以右腳一下左腳一下,連續踢五十多下。也經常跳皮筋,內容豐富多彩,比如《還珠格格》、《雄霸天下》、《貓和老鼠》等。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

今天跳《還珠格格》,好嗎


冬天,還能掄火爐,火爐其實就是給舊洋瓷碗上栓兩根鐵絲,用棍子挑起來,裡面放一些炭火,如果火不旺了,就提起來掄幾圈。很多男生都可以一圈圈掄,且火不會掉下來。但也有失手的時候,聽說有一次臭蛋掄的時候炭火就倒出來了,棉襖燒了好幾個洞。不想玩,就靠在西邊教室的牆上曬太陽,曬著暖暖的太陽,看著精彩的遊戲,也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

我們的手提小火爐,可愛吧

砸沙包、逮子兒、打麵包……

大家正玩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極不情願低地停止遊戲,回教室的路上還不忘約著下節課繼續玩,娟娟對娜娜說:下節課我們聯合把他們國砸下場;剛子拍著二蛋的肩膀挑釁道:我一定要把輸的麵包贏回來,二蛋回了一句“誰怕誰!”;大丫拉著歡歡的手說:“下節課我們接著逮子兒,我還跟你一國”……

十幾年後,我們都已長大成人,遇到過很多人,去過很多的地方,但每年最大的願望還是回家,想再走走村裡的小路,看看那漸漸老去的親人,找找兒時的記憶,那一起玩過的遊戲,還有那一起玩遊戲的可愛的人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