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習慣|孩子建立睡前儀式,爸媽才能提前開啟狂歡夜生活

01

晚上九點鐘臨睡前,蘇蘇拿著一個溼巾袋子抽出塞進去蓋上紙巾盒子玩了二十分鐘,依然樂此不疲。抽出來放進去,她自己抽出來,我協助她再放進去,蓋子打開關上,我們兩個坐在床上就這樣一直玩玩玩。

我面帶微笑,邊教她如何操作,心想我的小祖宗你怎麼還不睡,你不困嗎,你快點困吧,你媽我還有事情要做,你睡醒後我的世界就開始了,我可以毫無顧慮的吃東西追劇,可以刷刷淘寶買買買,可以和好友吹捧兩下,可以開始寫作......想想我都笑出了聲。

我面帶微笑,內心抓狂。

行為習慣|孩子建立睡前儀式,爸媽才能提前開啟狂歡夜生活

蘇蘇平時八點左右睡覺,偶爾變動。七點上床準備睡覺,聽兒歌,玩電話手機,看繪本,和爸爸視頻,這是蘇蘇的睡前儀式。繪本自己翻來翻去,給她講講二三十分鐘就過去了。

別小瞧著小小的睡前程序,一旦破壞可是後果不堪設想。

有次帶她出去玩,玩的忘記了時間,到了七點半,她就開始鬧,一路抱到家哭到家。怎麼安撫都不好用,後來吃著吃著睡過去了,晚上醒了好幾次,平時基本上一兩次。

從這以後我再也不敢怠慢,七點以前必定收拾好開始哄睡。

02

行為習慣|孩子建立睡前儀式,爸媽才能提前開啟狂歡夜生活

生活作息是否規律嚴重影響一個家庭的和諧。

娃不睡覺,爸爸媽媽沒有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去交流增加情感。

前段時間看《超級育兒師》一個家裡面是三胞胎姐妹,兩三歲,爸爸出去工作,媽媽和奶奶在家帶孩子。每個晚上三個姐妹都要鬧到十二點、一兩點才睡覺,媽媽有時候哄的累了就索性不管了,任由三個孩子在房間裡面蹦來蹦去,爸爸陪玩的時候根本不和三個姐妹互動,看著她們一直瘋玩。

因為受孩子晚睡的影響,媽媽休息不好,三個娃瘋來瘋去,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從媽媽的眼神中看到一種麻木,沒有激情,機械的在做著事情。把娃放到陽臺的一個海洋池裡面,自己離開好久,三個娃在那裡起了衝突也渾然不知。

日復一日家庭都是這種情況,丈夫有時候加班回來的晚,和丈夫基本上沒有什麼情感交流。

育兒師在指導時認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時媽媽的情緒的問題,把壓力釋放出來。然後就是娃的睡覺問題,制定規則八點半準時睡覺,並要求爸爸媽媽和孩子瞭解並做到。

到了第二天,因為爸爸外出理髮耽誤了時間,全家八點半以後才到家。爸爸媽媽把娃哄睡後,育兒師在和爸爸媽媽交談中瞭解到,爸爸媽媽都認為八點半太早了,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承認錯誤改正。

在以後的幾天,孩子們乖乖的按時睡覺,不再玩到凌晨。爸爸媽媽看到後非常欣慰。

孩子的作息其實是受大人影響,大人如果有意識,孩子的規律作息很容易養成。

03

小豬佩奇《睡覺時間》講的是晚飯後到睡覺前這段時間,佩奇和喬治的活動自由玩耍、洗澡、刷牙、聽一個故事、睡覺。

動畫片也在引導寶寶要建立良好的睡前儀式。

行為習慣|孩子建立睡前儀式,爸媽才能提前開啟狂歡夜生活

建立良好的睡前程序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

知道每天睡前要發生的事情精神上會非常放鬆。不會等到自己非常困,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想要入睡了。

建立良好的睡前程序有助於讓寶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剛出生的小寶寶分不清白天黑夜,在生產完出院的時候醫生告訴我,白天睡醒要拉開窗簾,晚上拉上窗簾營造睡覺的氛圍,讓寶寶知道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該醒來。經歷過寶寶睡覺顛倒的人都知道其中的痛苦。

家長在引導孩子建立睡前儀式,孩子對於作息就有一種認知,覺得就應該是這樣,到了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這樣一直堅持下去會養成按時睡覺按時早起的好習慣。很多孩子長大了以後喜歡晚睡晚起,這在根本上和小時候爸媽的要求有關係。長大了想改掉這個習慣,真的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總是受惰性的影響。

04

除了睡前儀式,還看到有個寶媽寫過

清晨儀式

清晨寶寶醒了以後,和寶寶親暱五分鐘,聽著兒歌穿衣刷牙洗臉吃飯。有時間還會讀兩本繪本。

看了以後很受啟發,我自己也會有意識去做。

因為住在老家,冬天感覺非常冷,我和蘇蘇基本上也是八點左右開始起床,玩一會,聽歌穿衣洗臉吃飯。從來沒有說賴過床,除了蘇蘇生病不舒服以外。

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大人首先要做好榜樣。我自己之前在老家週末上班都會睡到早上十點十點半,現在即使晚上蘇蘇鬧,我白天也會和她一起起床,不會說讓我家人幫忙看著,自己繼續去睡覺。

清晨儀式睡前儀式都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