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農場的守護者 中國專家張世洪助力津巴布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3月20日,中國畜牧專家張世洪來到了齊稅曼葉巴氏村,他像往常一樣走進田間查看著玉米的長勢。齊稅曼葉巴氏村是位於津巴布韋西馬紹納蘭省的一個普通村莊,同時它還有另一個身份——中津農業合作示範村。

“示範村項目是我們第三期中國援津巴布韋農業組的一個新模式,在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和中國駐津大使館經商參處指導下,我們經過廣泛調研、座談交流、入戶調查及專家論證,最終選定了這裡。”張世洪向《中國與非洲》記者介紹,示範村首批實施項目集中在“玉米種植+肉兔養殖”和“玉米種植+土雞養殖”兩個組合項目上,目前已種植玉米近30公頃,肉兔和土雞養殖項目正在實施中。“我們將依託項目,通過技術引領,產業帶動,發展循環經濟,最終幫助示範村村民脫貧致富。”張世洪望著即將豐收的玉米地,信心滿滿。

非洲農場的守護者 中國專家張世洪助力津巴布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2020年3月20日,張世洪在齊稅曼葉巴氏村和承包戶交流玉米種植技術。

張世洪在重慶市涪陵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從事畜牧獸醫工作已達33年,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2018年11月8日,張世洪作為中國援津巴布韋第三期高級農業專家組組長,與其他9位不同農業領域的專家踏上了津巴布韋的土地,開始了為期3年的農業合作項目。不過,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來到非洲,早在2009年和2013年,他就曾作為畜牧專家赴烏干達和津巴布韋參與過多次中非農業合作項目。

“這是我個人對於‘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中非合作‘八大行動’的積極響應,同時也是源於我對非洲的熱愛,希望自己的專業知識可以惠及更多的人。”張世洪說到。

張世洪介紹,專家組現有10名專家,分別來自重慶、貴州、甘肅、湖北、湖南、安徽、新疆等7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涉及畜牧、獸醫、農作、園藝、農機、灌溉和水產等專業。在3年的項目期內,專家組將重點進行各領域的技術試驗示範、人員培訓以及調研工作。

釋放潛力

抵達津巴布韋後,作為畜牧專家的張世洪發現雖然當地的畜牧業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但這裡具備發展畜牧業的天然條件。張世洪介紹,津巴布韋擁有耕地面積為3328萬公頃,其中包括大、小型農場近17萬個,面積超過600萬公頃,是進行飼料生產和牛羊放牧的重要保障。

“不過,當地在技術、設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不足嚴重阻礙了畜牧業的發展。我們專家組將根據各自的專業領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挖掘津巴布韋畜牧業發展的潛力。”張世洪說到。

經過深入的調研,張世洪發現並總結出了阻礙當地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其一,缺乏先進的養殖技術,如動物疫病防控以及牲畜良種選育等技術。其二,缺乏畜牧業相關設備和設施。如飼料生產設備的缺乏限制工業飼料生產能力,因此,飼料市場價格高昂,多數農戶難以負擔,從而導致畜禽生長速度緩慢。其三,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很多村莊不通公路,缺水缺電問題較為普遍。

非洲農場的守護者 中國專家張世洪助力津巴布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2019年11月25日,中津農業合作示範村啟動儀式於齊稅曼葉巴氏村舉行。

對症下藥

“技術培訓和示範是有效措施。”在津巴布韋土地、農業、水資源、文化和農村重新安置部的協調配合下,張世洪帶領專家組在當地8所農業學院展開技術培訓,並深入到田間地頭為當地農戶進行現場示範。截至目前,專家組就畜牧獸醫、玉米水稻種植、蔬菜水果種植以及農機灌溉等多個領域展開培訓,參與人數共計2056人次。項目時間尚未過半,專家組培訓人數已遠超原定900人次的培訓計劃。

除了專業技術的講解和示範,專家組還開展了農業合作示範村項目。張世洪介紹,首批實施項目為“玉米種植+肉兔養殖”和“玉米種植+土雞養殖”兩個組合項目,農戶根據個人意願進行選擇,專家組負責全程技術指導。“牲畜糞便可作為農作物肥料,而農副產物又可作為飼料,這種循環經濟可以降低肥料和飼料的成本,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張世洪說,“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農業合作示範村項目可以讓受益的農戶再去帶動更多的農戶,形成一種‘傳幫帶’的滾動式發展機制。”目前,農業合作示範村項目受益人口已超過2000人次。

“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專家,‘CHINA AID’不僅走進了我們村裡,還走進了我們心裡。” 示範村農民Mudede Chamunoruia說。

非洲農場的守護者 中國專家張世洪助力津巴布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張世洪(左一)與當地農戶合影。

針對設備短缺的問題,經過專家組的申報和中國各相關政府部門的審批,目前為津巴布韋援助了拖拉機、孵化器、水泵和實驗室檢驗檢測設備共計112臺(套)。設備抵達後,專家組還指導當地技術人員完成了安裝、調試工作,確保設備順利投入使用。

然而,由於津巴布韋農村普遍缺電,這直接影響了家禽孵化和灌溉等相關設備的正常使用,嚴重阻礙了當地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專家組將目光投向了太陽能。通過專家組和當地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建成太陽能家禽孵化中心和太陽能泵站,有效突破了產業發展瓶頸。

為了全面瞭解津巴布韋農業發展,專家組多次展開調研。每位專家根據各自的專業領域,針對現存問題提出了建議和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已完成涉及津巴布韋多行業的深度調研報告8個。我們希望可以為津巴布韋提高農業自主發展能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促進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張世洪說到。

非洲農場的守護者 中國專家張世洪助力津巴布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張世洪在當地農學院授課。

自主發展是關鍵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專家組得到了當地官員和民眾的認可,受到包括津巴布韋國家電視臺在內的多家當地媒體的報道。津巴布韋土地、農業、水資源、文化和農村重新安置部教育培訓司司長Moffat Nyamangara,農技推廣司司長Wisdom Moffat Gunzvenzve等當地官員也多次稱讚專家組的工作。

“雖然目前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許多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所以必須切實幫助當地提升自身發展能力,這也是比傳授技術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張世洪表示,只有將“輸血”變為“造血”,才能從根本上推動當地的農業發展。

張世洪認為,未來津巴布韋仍需從農業政策、農業基礎設施以及農業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大對農民的扶持力度,從而提高生產力和抗災抗旱能力,提升土地利用率,有效發揮土地生產力。(圖片均由張世洪提供)


(《中國與非洲》記者 李菁 責任編輯:昝繼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