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中醫很重要,求醫也要求己

宋代名醫朱肱,著有《傷寒類證活人書》,其在這本書的序中說過這樣一種現象,在當時,有的醫生擅長用熱藥,即使是大夏天,也勸人用附子、硫磺之類的溫熱藥;有的醫生擅長用涼藥,即便是隆冬臘月,也讓病人吃三黃丸,用大黃芒硝之類的涼藥。如果病家熟悉醫生的擅長,又掌握一些中醫常識,家人生病的時候,先辨別一下陰證還是陽證,陰證就找擅長用熱藥的醫生,陽證就找擅長用冷藥的醫生,往往一治就好。

選對中醫很重要,求醫也要求己

醫生

現代中醫也有類似的情況,中醫醫生由於學習經歷和經驗差異,推崇的學術領域不同,有的擅長用熱藥,比如"火神派",有的擅長用涼藥,比如"溫病學派",有的人擅長養陰,有的人喜歡溫陽,有的人喜用經方,有的人愛用時方,這本沒有對錯可言,只是學術各有專長。就拿皮膚病來說,有人喜歡用解毒涼血祛風,常用白鮮皮、地膚子、苦參、生地、白芍、丹皮之類的藥物,也有人主張調和營衛,以經方桂枝湯為主進行加減。我就曾聽說有病人吃了"""桂枝湯",皮膚紅疹瘙癢更重,找了擅長涼血解毒的醫生,一看就好了;有人找擅長涼血解毒的醫生看皮膚病,結果久治不愈,找那位擅用桂枝湯的醫生,一看就好了。

選對中醫很重要,求醫也要求己

脈診

這對於病人來說就比較困擾了,究竟該找那個醫生看病呢?其實朱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對於病人來說,平時就應該關注一些醫學知識,能夠對自己的病情陰陽屬性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還要對自己身邊的醫生有了解,跟醫生交朋友,知道不同醫生擅長的方面,當你生病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找到你真正需要的醫生,而不是道聽途說,找一些所謂的專家。

可能有人會說,我生病,找醫生看病就好,還要自己掌握這些醫學常識什麼的,多麻煩啊。要知道,生病是自己的事,人吃五穀雜糧,都難免生病。人生大事,無外乎"生、老、病、死","生、死"我們無法掌控,"老、病"最好還是自己要操心。學點中醫知識,未病防病,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這些還是要靠自己;如果生病,找對醫生,不迷信所謂專家,儘快治好病,身體健康,不是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