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別擔心,其實是“泛靈心理”作祟

文/帥媽育兒經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經說過:在所有人當中,孩子的想象力最豐富。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總是一個人在自言自語,有些時候還會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的新朋友玩偶等等。

孩子總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別擔心,其實是“泛靈心理”作祟

很多時候家長遇到這一幕都會很緊張,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其實不是的,這是一種專屬於寶寶的心理“泛靈心理”,這是一種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正常的現象,把所有物體擬人化,把這些物體當成自己的“朋友”。

孩子總是與家裡的空氣講話,寶媽既疑惑又擔心

小宇最近總是和家裡的花草對話,有時候一個人在看動畫片還會與旁邊的空氣討論動畫片的劇情。小宇媽媽看到這個情況也納悶問小宇在和誰說話?小宇回答:我的新朋友啊。明明家裡沒有小朋友,小宇媽媽開始擔心:難道小宇有多重人格或者心理障礙?

孩子總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別擔心,其實是“泛靈心理”作祟

媽媽越想越緊張便帶著小宇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問題,最後醫生告訴小宇媽媽:她遇到的這種情況其實是小孩子這一階段非常正常的反應,這種心理叫“泛靈心理”,家長不必過於緊張,正確引導孩子就可以了。

到底什麼是“泛靈心理”?

所謂的“泛靈心理”實際上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首先提出的,這種現象在孩子中很常見,小孩子認為一些無生命的物體是自己的朋友,會下意識地與“他們”進行交流。隨著孩子對對生活的理解進一步提高,當孩子三至四歲時,他們對外界的理解非常模糊。

孩子總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別擔心,其實是“泛靈心理”作祟

也沒有特定的生活概念和理解,經常把娃娃或者植物等等當作有生命的物體。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發現許多孩子總是喜歡把洋娃娃當成他們最好的朋友,並和他們交談。當孩子表現出“泛靈心理”時,父母應該做的是鼓勵孩子。

那麼,孩子的“泛靈心理”有哪些表現呢?

把玩具當成朋友。這是許多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喜歡和玩具交談,並把玩具當成最好的朋友。把自己的洋娃娃介紹給別人。當遇到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時,也會選擇首先和他想象中的“朋友”進行交談。

喜歡扮演動畫角色。我們都知道電視中的許多角色是虛擬的,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比如豬八戒、孫悟空、超人等等。但是孩子總會認為這些人物是存在於客觀生活中的,並且在生活中總是喜歡扮演這些角色。

孩子總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別擔心,其實是“泛靈心理”作祟

珍惜自己的物品。孩子“泛靈心理”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他們會把無生命的物體當成有生命的物體,所以他們會認為娃娃是好朋友。因此,會發現孩子將永遠珍惜這些物品,不會讓任何人碰他們。 事實上,這是因為孩子們視他們為想象中的朋友,不希望任何人傷害他。

孩子的“泛靈心理”有什麼好處呢?

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大多數時候,孩子們想象出來的“朋友”都相當於孩子的精神支持。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這些“朋友”能給他們最好的安慰,當他們收穫快樂時,能一起和“朋友”分享。所以,這些“朋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用非常重要。

而且,這些“朋友”還能給孩子們更多的陪伴和勇氣,因此,“泛靈心理”想象中的朋友的存在可以讓孩子更獨立地完成事情。因為只要孩子有需要,這些“朋友”可以隨時隨地給孩子最好的鼓勵和幫助。

孩子總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別擔心,其實是“泛靈心理”作祟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想象中的朋友可以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尤其是在孩子和父母分床睡覺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害怕。但是,如果有想象中的朋友陪伴,孩子會有更多的勇氣。甚至可以說,想象中的朋友取代了父母的角色,可以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面對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

面對孩子“想象力”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質疑,當孩子主動向父母介紹自己的“朋友”時,不要用質疑的眼光去看孩子,理性的去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很多情況下,孩子出現“泛靈心理”是因為父母的陪伴過少,想要尋求心理依靠的表現。

孩子總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別擔心,其實是“泛靈心理”作祟

只有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還應當主動的去與孩子的“朋友”打招呼。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與自己有共同語言的。反之,家長的質疑會讓孩子覺得你會傷害自己的朋友,孩子以後也會下意思的逃避這個問題,之後會很少表現出來,以此還保護自己的“朋友”。

最後,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不要讓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和“朋友”講了,而家長卻什麼也不知道。孩子可能還小,很多事情分辨不出好壞,自己的煩惱也會增加,家長要做的就是開導孩子,教會孩子明辨事理。

孩子總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別擔心,其實是“泛靈心理”作祟

家長們還要注意的是,平時不要給孩子看一些恐怖片、帶有鬼怪色彩的電影等等。孩子這個時候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只要孩子接觸到了相關的情節或形象就會聯想到現實生活,更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不該有的恐懼心理。

而且,不要太過於“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有時候孩子摔倒有些家長甚至還打地板、牆面等等物體,告訴孩子是這個東西害你絆倒的,孩子可能以後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也要杜絕這樣事情的發生。

你怎麼看待“泛靈心理”?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收藏轉發喲!點擊關注,讓寶爸寶媽在育兒路上不迷路!(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