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北狄、南蠻、西戎、東夷是現在的哪裡?

於野洋


大家好,我是九井散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周朝人自稱華夏,以中原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圍四方的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在這種華夏為天下中心思想下,就有了南蠻、北狄、西戎、東夷對華夏周邊少數民族的蔑稱。

南蠻主要指

南蠻一詞首先出現在《禮記》當中,其中寫到“南方曰“蠻”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南方地區主要被楚國攻佔,楚國也號稱用永遠其餘六國總和的國土面積,這時的南方很多小國被楚國平定,因此楚國就被稱為了南蠻。然而隨著天下的統一,楚國被滅以後,南方很多小國又開始復甦,他們建立了“百越”,因此南蠻這時成為了百越之地。

北狄主要指

北狄主要指的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主要以戰國時代以前今天的陝西以北,河北的北邊,內蒙古和東北等地區。其中像匈奴、胡人等等都死由北狄組成的,

西戎主要指

西戎主要指的是戰國時代以前西方的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區,西戎和北狄沒有特別大的劃分點,他們之間來往密切,都由遊牧部落組成。

東夷主要指

東夷主要指的是戰國時代以前今天的江蘇、山東、安徽等部分地區,因為隨著中原各國疆土的擴大,所以東夷這個稱呼也一直在變化,日本和朝鮮等地區,也被算入東夷當中。





九井散人


這些稱呼是源於商周時代,而且這些稱呼是非常廣義的稱呼,並不是特指某個民族或地區。

因為在那個時代習慣性把居於中原地區即現代的河南、河北、山西等幾個省份的人稱為華夏,當時的中原王朝對周邊地區的掌控力比較薄弱,即使到了周朝也只是以分封制來制約周邊地區,所以在中原以外四方地區的聚集的少數民族各部落就被中原王朝稱為東夷、北狄、南蠻、西戎。

東夷

先說東夷,它並不是特指某個少數民族,而是對居於東部地區的各少數民族的統稱,其範圍地區主要是現代的山東、江蘇、安徽等部分地區。

但是東夷這個概念在春秋戰國以後概念就擴大化了,也用來代指現代的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地區。

南蠻

關於南蠻其實是出自周朝的《禮記》,這其中就說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故曰蠻。

從《禮記》中我們可以看出南蠻一般泛指南方地區的人,當時中原文明比較發達,南方地區相對落後,他們可能沒有掌握炊火飲食的技術,所以被認為是未開化的蠻夷。

南蠻的地區也包括了現今湖南、湖北、貴州等部分地區,在南宋時期,蒙古人和滿族人也一度對南宋人蔑稱為南蠻。

西戎

西戎就是對西部地區聚集各少數民族的稱呼,西戎人群在那個時代非常崇尚武力,所以他們的戰鬥力非常強,在周幽王統治時期,西戎的軍隊一度攻破了西周都城鎬京。在西周時期到春秋初期,西戎軍隊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脅。

直到秦國強盛崛起以後,秦國不停的開疆拓土,徹底把西戎地區征服,西戎地區也徹底融入進華夏民族之中。

北狄

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北狄和西戎是有區別的,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它們倆都是混在一起的,主要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戎狄是經常混在一起的稱呼。

北狄在春秋時期一度給中原諸侯國造成很大威脅,晉國、衛國、燕國等過均受到過北狄的威脅與困擾,尤其是衛國曾經一度被北狄滅國,後來在齊桓公扶持下才重新復國。

到了戰國時期,燕趙等國頻繁對北狄用兵,北狄也如西戎一般最終被融入進了中原文化之中。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小島知風


蠻夷戎狄,這個很有意思

華夏居中,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像不像金老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我估計金老先生創作這五大絕頂高手,就是參照古代的這個啥

設置的很像

比如東邪,商周早期,東北部沿海地區老百姓被稱為東夷,包括今天的齊魯大地山東。在那時候,東夷百姓紋身披髮,雖然也種植五穀,但他們也吃生魚片吃生肉,這在中原吃麥子束髮百姓來看,那幫人就邪門

後來隨著發展,內陸沿海交流加深,習慣風俗也逐漸融合,東夷變成了今天的日本朝鮮……

再如北丐,先秦時候,指的是北方百姓,書上說這些人不種桑養蠶織布,也不喜歡蓋房子,穿的是羽毛,住的是地洞,吃的是肉。看看洪七公,是不是喜歡吃雞屁股,穿補丁衣服?

從習性上來說,北狄和今天的愛斯基摩人差不多,打洞本領繼承了,生計改成了漁獵

還有西毒,中原西邊的遊牧百姓,這些人放牧穿皮衣,吃肉,習性和中原百姓迥然不同,被稱之為西戎

只是比較納悶,現在西邊丘陵沙漠不是多麼?又不像北方的草場,哪來的地方放牧呀?為何北狄穿的是羽毛不是皮呢?

最後南蠻,這幫人和中原人區別就是臉上刺紋,住山中樹上,打獵吃果子。我估計金老先生創作南帝角色時,想到了遠古時候的三皇五帝,那時候中原百姓一樣住樹上打獵吃果子

以前對於蠻夷戎狄,總感覺西戎放牧,南蠻爬山,北狄漁獵,東夷出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